||普洱大讲堂||习惯带来需求——普洱在粤港地区的改革之路

||普洱大讲堂||习惯带来需求——普洱在粤港地区的改革之路

8阅读 2018-12-07 05:52 文化


上期说到,普洱熟茶的历史较短,至今只有40年左右。在解放前,由于工艺、运输条件、销售前的陈化等客观原因,出现了红汤生普。而这种轻度发酵的红汤生普,正是普洱熟茶的前身。上期回顾||普洱大讲堂||普洱熟茶的前身——红汤普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普洱熟茶的前身,正式蜕变为正身的?


习惯带来需求


新中国成立后,私人茶行、茶厂逐渐开始公私合营,茶叶开始统购统销。1949年,中茶公司成立,制茶工艺和产茶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运输条件也得到很大的改善,供给香港的普洱茶品质发生了变化。


1950年,在云南经营同兴号茶庄的袁寿山来到了澳门,他坐在英记茶庄的木椅上说:“香港那些喝惯了红汤普洱茶(生茶)的客人,压根儿喝不惯发酵不到位的新滋味,这就导致市面上老滋味的茶饼很吃紧。”


可见,当时习惯了“传统口感”的香港市场,对高陈化普洱茶的需求十分巨大。如果让新供给的普洱茶自然转化成香港人习惯的口感,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为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广东、香港等地开启了寻求普洱茶工艺的变革之路。


香港:卢铸勋的红汤生普


卢铸勋,香港茶业的杰出人物,香港普洱熟茶发展的代表。1927年出生于广东,一生都与茶叶有分不开的关联,经历了几个时代的他,最初在澳门英记茶庄当学徒的时候,只有11岁。


在供给香港的普洱茶品质发生变化后,卢铸勋敏锐地嗅到其中的商机。卢铸勋爷爷的爷爷就已经在经营普洱茶,那些刚做出来的普洱茶,汤色也蛮深,但要放上六七年,味道更纯和了才出售。就凭着这些并不清晰的印象和曾经制作红茶的经验,卢铸勋开始研制起来。一个月后,研制获得成功。当时每月大约可以生产2520至4200个左右的茶饼。这些茶饼,都是红汤生普。可就算是刚刚生产出来时的汤色,就已经是红亮的了。


▲卢铸勋先生所在的茶行,便是在当时十分出名的澳门英记茶庄。时至今日,澳门英记茶庄已经落寞到只剩下一栋小楼和一间门店,但对于所有热衷茶史的人来讲,这里仍然是考察故迹、回忆往事的探索之旅中,绕不过去的一站。


十九世纪后期,澳门在茶叶转口贸易方面的龙头地位渐渐被香港取代。1954年,卢铸勋先生带着他的技术,离开澳门,定居到香港,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广州:中茶公司的广东普洱


1959年,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中茶公司)开始进行加速普洱茶后发酵的实验研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普洱茶发酵新工艺。广州中茶公司,将云南毛茶拼配上广东当地的茶菁,制成广东普洱茶。


据后来资料考证,其产广东普洱茶与现在的普洱熟茶还有很大的差异(只能算当地人喜爱的红汤普洱)。


▲成件的广东普洱


在翻阅资料时,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也是1959年,香港有位名叫曾鉴的茶人向卢铸勋请教制茶秘方。后来,曾鉴的弟弟曾启去了广州,加入中茶公司的广东分公司,担纲茶叶发酵师之职。


曾鉴的弟弟去广州担职的确切时间现无法考证,但两者时间相近,我们姑且大胆猜测曾鉴的弟弟的到来,与广州普洱熟茶新工艺的产生存在些许关联。


普洱茶产自云南,但广东、香港等沿海地区将其“发扬光大”,为世人所识。


上一页:茶叶拼配:生熟配,全新口感不容错过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