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外形到底有多重要?

茶叶的外形到底有多重要?

6阅读 2019-01-11 06:51 文化

对于许多食品品质的鉴定,通常是采用理化检验与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茶叶也是如此。

 

茶叶审评已经成为茶学专业教育的重要课程。

 

施兆鹏主编,茶叶审评与检验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和茶叶营销推广的深入,现在不仅仅是在茶叶企业能见到专门的审批,在一些销区市场的推广活动中也越来越常见。

 

有些茶叶门店,你也能看见成套的审评杯具。

 

甚至,有些发烧友也已经开始自备审评用具。

 

感官审评作为评价茶叶品质的一种标准和方法,简单了解一下,也有助于茶叶消费者选购茶叶。

 

那么,茶叶感官审评,一般审评什么呢?

 

茶叶审评项目,一般分为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

 根据《茶叶审评与检验》制图


比较常用的是基于以上五因子的加权评分法。通常的做法是,每个因子设定值为100分,各因子的实际得分乘以对应权重,综合得分即为该茶样的得分。

根据《茶叶审评与检验》制表


举一个实际操作的例子。


恩施玉露样茶感官审评


梁金波,恩施玉露样茶感官审评比较分析

 

“我国因茶类众多,不同茶类的审评方法和审评因子有所不同。在国外,生产的茶叶一般只有红茶、绿茶两类,审评项目大同小异。如日本对茶叶审评分外形、汤色、香气、滋味4个项目.印度的外形项目分形状、色泽、净度和身骨4因子,内质分茶汤和叶底两个项目,评茶汤包括看汤色、评滋味,评叶底包括嗅叶底香气和评叶底色泽。英国和斯里兰卡等国家的红茶审评分外形、汤色、浓度、刺激性及香气等审评因子,叶底分嗅叶底香气和叶底色泽两个因子。”(茶叶审评与检验,第四版,P141)

 

我在《寻茶斯里兰卡》一书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注意到,在斯里兰卡的茶叶审评,一般并不太重视茶叶的外形,茶样品在审评时都是装在样品袋中,一般不倒出来仔细观察,如果确实需要,他们会将样品倒在一张白纸上,快速摇一摇,观察一下后即刻装回袋中,也没有拿起茶杯闻香这一程序,他们的重点是茶叶的滋味和色泽。”(P54)

 

从一个喝茶人的角度,我的问题来了。

 

第一,为什么各茶类(袋泡茶除外)的外形占比都在20%以上,有的甚至占到40%?外形到底有多重要?

 

第二,香气和滋味的占比可否提高?香气和滋味是茶叶内质的核心,但两者占比加总只是从40-65%之间。

 

就中国人喝茶而言,端起茶杯品撮一口后的第一句话通常就是,“这茶真香!”。就本人的感觉而言,对于许多中国人喝茶而言,不是说其它方面不重要,而似乎其它方面已经成为一种默认的配置,香气与滋味的得分成为核心敏感值。

 

如果从喝茶和健康的角度,虽然外形和汤色都可以让人赏心悦目从而清心怡神,但从对健康的助益而言,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滋味物质。那么,在考虑到这一点的情况下,该如何赋予权重?

 

第三,不同茶类的五因子占比,除速溶茶不考虑外,叶底统一为10%,但其它因子的权重各异。这在评价统一茶类茶品比如不同等级的龙井或不同等级的祁红时没什么问题,但从消费者品饮的角度,同一茶类的不同茶品间,怎样沟通?因为,外形占比的差异,势必影响到香气滋味的占比,从而导致即便同样的得分,也将是亦一样的分值。

 

我提这个问题的一个着眼点是,从消费者角度,在一个茶类范畴,或者进而在跨茶类之间,能否建立一个相对简化的可以沟通的感官审评标准?

 

第四,作为一个喝茶人,对于你常喝或喜欢的茶品,就茶叶感官审评的五因子,你会大体如何来赋予权重?


第五,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喝茶到底喝什么?

上一页:漫谈世界各国的饮茶方式

下一页:下关秘境邦东那罕大树小方片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