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圈,有这么一个词困扰着大家——“功夫茶和工夫茶”。
《辞海》缩印本先说“工”与“功”两字相通,但又说,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这样看来,功夫茶和工夫茶,两者虽然读音一样,意思仍然差了几条街。今天,我们就来给茶友们捋捋“ gong fu cha ”。
清代有一位僧人写了本《武夷茶歌》,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说明他看到的茶,是靠“工夫细”制做出来的。很显然,话里的“工夫”是指费力气、费时间做出的好茶。
除了前面这位僧人,清代刘埥在《片刻余闲集》中,写道“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嚯,原来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茶的名称了,还是比较珍贵的茶。
再说近一点的,民国时期,肖一山主编的《清代通史》中记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国。”瞧这儿,工夫茶还是茶,不过指的是具体的红茶品名。
据说,以前武夷岩茶和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但到了现在,“工夫”和岩茶就没什么关系了,市面上我们也只听说、看见“工夫红茶”。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正山小种、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工夫茶——费时间、费精力、费力气制作的好茶。
“功夫”,从字面意思来看,指的是技艺、技术。“功夫茶”,就是指泡茶、烹茶的技法。其中,最出名的功夫茶莫过于潮汕“功夫茶”。
制做潮汕“功夫茶”,光茶具就需要十多种,如火炉、羽扇、橄榄炭等。不仅得用传统炭烧的方式烧水,有时还会搭配专门的钢筷来翻动炭火。
既然是“功夫茶”,“功夫”落到实处还是泡茶。从起火、烧水、烫杯,到泡茶、淋壶、分茶,动作干净利落是基础,一气呵成是本事。虽然不像日本茶道那般格式化,但也得花好些年时间才能有所修为呀。
功夫茶——泡茶技法。
(本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