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槚(jiǎ),三曰蔎(shè),四曰茗,五曰荈(chuǎn)”。总之,在陆羽撰写《茶经》前,对茶的提法不下10余种,其中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荼”。由于茶事的发展,陆羽在写《茶经》时,将“荼”字减少一划,改写为“茶”。从此,在古今茶学书中,“茶”字的形、音、义也就固定下来了。
晋王徽的《杂诗》有句:“待君竟不归,收领令就槚。”诗人等候友人不至,只好收拾起待客物品,饮槚自慰了。这里的“槚”就是茶。
唐杜甫的《进艇》诗中有“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之句,这里的“茗”亦是茶。
司马相如的《凡将篇》中提到的“荈诧”,扬雄的《方言》中所说的“蜀西南人,谓荼曰蔎”,黄爽辑的《神农本草经》云:“苦茶,味苦寒,主五脏邪气……一名荼草,一名选,生谷川”,这里的“荈”、“蔎”和“选”都是茶的同义字。
由于茶叶最先是由中国输出到世界各地的,所以,时至今日,各国对茶的称谓,是由中国茶叶输出口地区人民对茶的称谓直译过去的,如日语的“chà”、印度语的“chā”都为茶字原音。俄文的“чaǔ”,与我国北方对茶叶的发音相似。
英文的“tea”、法文的“the”、德文的“thee”、拉丁文的“thea”,都是照我国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人民的发音转译的。大体来说,茶叶是由我国海路传播到西欧各国的,茶的发音大多近似我国福建沿海地区的“te”和“ti”音;茶叶由我国陆路向北、向西传播去的国家,茶的发音近似我国华北的“cha”音。
茶字的演变与确定,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茶”字的形、音、义最早是由中国确定的,至今已成为世界人民对茶的称谓。它还告诉人们,茶出自中国、源于中国,中国是茶的原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