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煞人香”与洞庭碧螺春

“吓煞人香”与洞庭碧螺春

59阅读 2021-06-13 01:46 文化

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闻名中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碧螺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目前,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

碧螺春悠久历史,但其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有一种说法是,碧螺春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冲泡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称此茶为“吓煞人香”。

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朱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后山陆巷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煞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了。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红、泉城绿、等果木交错种植;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使碧螺春具有花香果味浓郁的天然特质。

人们称赞碧螺春:“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碧螺春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

2021年碧螺春产销情况速览

今年入春以来,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区气温总体较高,雨水充沛、光照充分,奠定了春茶生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茶树长势良好,茶叶品质优于去年,产量也增加了10%左右。

洞庭山碧螺春茶长期以来享誉国际国内市场,年产仅百吨左右。今年特一级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地均价在6800元以上/斤,而经制茶大师精心炒制,选用树龄百年以上茶树嫩芽制作极品洞庭山碧螺春茶售价可达20000元/斤。

3月10日前后将开始少量开采上市,3月16日后洞庭山碧螺春茶批量上市。

茶叶字典:洞庭碧螺春

茶叶产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东、西两山一带;

采摘时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春分至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品质最为名贵;

采摘状态:高级茶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碧螺春需采摘6.8-7.4万颗芽头;

制作工序: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干。洞庭碧螺春茶采用纯手工制作,上好的洞庭碧螺春上午采,下午拣,晚上炒。炒制特点是手不离茶,揉中带炒,炒中带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

品质特征:条索纤细,卷曲似螺,色泽银绿隐翠,满披白毫,汤色嫩绿清澈,香气浓郁,具有花果香,滋味鲜醇甘厚,叶底嫩绿明亮。

来源:《中华茶人》第96期、中华茶人联谊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世事如喝茶,拿起和放下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