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催生了不少的白茶迷。
对于长期痴迷白茶的老茶客而言,挑好和品鉴一款好白茶早已易如反掌,但对因各种机缘巧合接触白茶不久的茶友而言,绝非易事。
作为品鉴老白茶新入门的茶友,选好一款好老白茶就如同士兵拥有一把宝剑一样,它可以带领你踏上白茶领域,更好地领略和享受白茶的美。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让你真正踏足白茶领域的老白茶。
选用2016年的原料,如今刚满3个年头,已退去青涩味,初步完成了口感与香气的蜕变。
现在喝,口感刚好!是不折不扣的入门级老白茶。
老白茶入门级应具备什么条件?
1、原料产地正宗,利用传统白茶工艺制作;
2、自然存放3年以上的年份白茶;
3、茶叶从新茶到老白茶,初步完成小周期转化;
虽是入门级,但可别小瞧了它的身世。
植物生长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来自于它所处的环境,即光温水土壤条件,自古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之典故。
「金不换」的原料来自福鼎白茶第一山——太姥山,这里流传着白茶始祖和太姥娘娘施茶救人的美丽传说。
仙山出好茶,太姥山上青翠蔽日,山间溪涧清泉,晴日岚雾缭绕,阴天云海茫茫,常年云雾飘渺,这里的光温水土壤都是茶叶生长偏好的。
「金不换」原料就来自这好山好水,正宗之名就此佐证。
一款美食之所以能成为美食,除食材的精挑细选,更在于烹饪方法对食材的后天改造。茶叶也如此,它之所以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转化成老茶,制作工艺是关键环节。
看不见的百年工艺
看得见的好品质
白茶被称为工艺最简单的茶类,但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做好,越简单往往越有力量。
传统白茶不炒不揉,这种传统工艺更多展现的是人与茶叶之间的丝丝联系,老师傅一双手,从采摘—萎凋—干燥—包装,无处不包含对茶叶的深切情感。
在我们这个年代,随着工艺的改进,许多东西做得越来越“稳定”,机器流水线出来的,都是一样的美,没有变化,失去了独有的个性。
幸亏,茶叶加工的过程还保留着许多手工的模样。这款「金不换」,最迷人之处也在于遵循传统的白茶工艺制作而成。
茶人初心,千金不换,原福鼎国营茶厂百年的传统制茶技艺,完整的工艺将茶叶最好的方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更有利于其后期的转化。
常遇到新茶客问,究竟多久的白茶才能算得上老白茶?
白茶越陈越香,退去青涩味,完成口感与香气的蜕变,不同等级需要的转化的时间也大有不同。
一般而言,寿眉和牡丹在3年发生一个小周期的转化,银针5年才会发生明显的转化。
我们做的白茶,原料往往存放3年以上才会进行压饼,因在制作紧压茶时需经高温蒸压使茶叶变软,同时压制时需要挤压茶叶使其成型。白茶的陈化与其他茶类不同,它是通过茶叶中的活性酶得以转化而非与空气接触氧化。
茶青制成新茶后,其中所包含的活性酶十分活跃,茶性不稳定,如果此时进行高温蒸压,那么过高的温度会钝化其中前期转化所需要的活性酶,大大降低白茶的陈化价值和转化效果。而三年后的散茶,基本上呈现老茶风味。此时再进行蒸压不仅不会影响其陈化,反而能够提升茶气,有利于转化。
「金不换」,干仓储存、自然酝化了三年的原料紧压,老料新压的金不换,退去了新茶的青涩,老茶的风韵逐渐彰显,将时间都转化在了温润的内质中。
从新茶到老白茶
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打开「金不换」寿眉饼,干茶饼上棕色、褐色交错,转色也呈现花杂,未充分转化的叶子为暗绿色。
为什么3年的老白茶呈现花杂饼面?原因在于寿眉中的叶子嫩度不一,在后期转化过程中,这些物质的活性酶含量不同,转化速率不同,转色的速率自然不同。
品饮「金不换」寿眉饼,从新茶时杏黄色的茶汤,已逐渐转变成金黄色,在灯光的照耀下,通透明亮,极具观赏性。
与新茶的飘香不同,3年陈化后的寿眉,茶香已融入茶汤中,轻啜汤水,花香甜润,气韵十足;与更长年份的白茶相比,它依然有清甜感。
「金不换」,我的第一饼老白茶。与其寻寻觅觅,不如择坐品饮,一起一饮沉醉,再饮难忘怀!
金不换寿眉/金不换白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