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十多年前的广州茶博会上,某位大厂的掌门人在一众茶商面前勾勒十年后的普洱茶收藏市场。让产品在市场中流通,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他们心仪的茶叶,把茶叶的话语权交给市场,感受越陈越香的魅力。
鉴于这位大佬在普洱茶市场中的地位,这一观念一经提出,就被整个市场所认可。于是普洱茶的发展进入到狂飙时期,茶价也从一开始的十几元一片快速上涨到几十元一片,到了2012年前后,几乎所有的名山古寨茶都超过了百元价位,拼配茶三五百一片,古树纯料千元左右。再之后又过了短短三四年的功夫,也就是在2016年前后,名山古寨茶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热门产区的产品全面破千,诸如老班章、冰岛这些一线产区基本都轻松破万。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量品牌扎堆出现,尽管没有准确的数据统计,但在2012~2016这5年的时间里,新成立的普洱茶品牌绝对超过千家了。那时候懂茶的,不懂茶的都来做普洱,就连茶农都不愿意只做原料供应商,也都开始注册自己的品牌进军上游。因为那时候的人都相信,等到未来某一天,中老期茶价格起飞之后,会有更多的人购买并收藏普洱茶,到时候自己的库存可以赚一份钱,新茶的生产销售还可以赚一份钱,这么好的机会千载难逢。
实际上中期茶价格的起飞从未出现过,有的只是老茶的不断上涨以及特定新茶的无限炒作。现在回过头来看,其背后的逻辑大致如下。已经成名的老茶稀缺,所以用资金来抬高这部分普洱茶的价格,自然能吸引到那些想要买老茶的人。至于新茶,完全可以通过老茶价格的上扬来为产品升值背书,日后能涨多少不好说,先把眼下的红利给吃了。
那么中期茶为啥没多少人涉足呢?答案也很简单,想要让一类茶流行起来,从宣传到销售,几乎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完全就是一个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行为。能有几人愿意拿大笔的资金出来做这种造福市场的事情呢?
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在“无形的手”的作用下开始失衡,大量中期茶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新茶的炒作暴雷不断,至于老茶也因为新茶的连续暴雷成为了被殃及的池鱼。市场也因此沉寂起来,现在回过头再来看当年大佬的那番话,确实让人唏嘘不已,或许一开始就应该对产区对产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如果当下中期茶交易井然有序,茶商们断然不会如此艰难。为今之计,还是得想办法亡羊补牢啊!
文: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