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江湖,少有标准。
喝茶学茶,多是经验相传。
学茶的路上,如果一入门就遇到“大师”,会踩坑的。
-01-98年美女喝出树龄
在茶商张老板那里喝茶,遇到一个美女。
年纪不过24岁,号称自己能喝出树龄,喝出海拔。
听到这种话,难免倒吸一口冷气,50岁的老司机号称喝出树龄的倒是多,但20几岁就喝出树龄和海拔的,着实罕有。
仔细询问之下,原来是她的师父教的。
喝出树龄的师傅
据说,她师父喝茶20几年,每天都喝茶,什么茶都喝过,以至于养成了一种特殊本领。
无论什么茶,只要在师父面前,看一看,闻一闻,泡一泡,摸一摸,其山头,年份,树龄,海拔,加工工艺,仓储地,马上就能详细地说出来。
而24岁的小姐姐,也得到了师父的真传,虽然不像师父一样,一杯就能喝出树龄和海拔,但三五泡之后,也能喝出来了。
听到这里,张老板一阵吹捧,老杨也跟着鼓鼓掌。
这美女见老杨听得入神,忙说一句:你年纪也不大嘛,要不,我教你,你也能喝出来。
这话一出口,吓得老杨一阵哆嗦,忙说一句:我连茶都泡不好,品鉴力更差。
美女忙说:品鉴能力是天生的,就像同一泡茶里,有木质香,有的人能喝出来,有的人喝不出来,这是味觉天生的敏感性。泡茶我也可以教你啊!学会我师父的泡茶方法,可以秒了云南78%的泡茶人。如果达不到这水平,我把这堆茶叶嚼了吃掉。
老杨一听,敷衍着夸赞几句。
却想不通,这年轻的妹子,是真正的茶界潜伏的高手,还是无知者无畏。或者是学茶经历一片白纸的时候,就被江湖神棍抹上了神奇的颜色,再难洗掉。
总之,在美女的世界里,对师父喝出树龄的技能,倒是五体投地般的崇拜。
-02-大师的高光与落寞
3个月后的一天,美女突然发来消息。
说她和师傅想约老杨喝喝茶,一起品品老杨的大名庄。
仿佛一道闪电从脑际划过,这货怕是来蹭拉菲的。但对大师又有些好奇,姑且就聊聊吧。
大师其人
只见大师年纪约莫40岁,留了个寸头,穿着古朴的衣服,还戴了个眼睛,仔细一看,大师居然划了一条眼线。
此情此景,突然想起一句:月笼人家,沉香入画,那男人竟在眉点朱砂。说人话就是: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大师从手上取下手串,放在桌角显眼的地方,特别强调:沉香如茶,无贵贱之分,但我这串,是某某大师开过光的。
大师评茶
大师的弟子泡茶,老杨跟大师尬聊着。
大师仔细看着弟子注水,随后,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像是打坐似的灵魂出窍,进入茶的世界。
良久,茶叶终于泡好,弟子恭敬地说一句:师父,可以请茗了。
大师这才睁开眼睛,端起茶杯,细呷一口,点评道:注水的时候,我一闻茶香就知道,你这茶叶,是用天然气炒的。就像你吃惯了柴火饭,突然吃燃气饭,能吃出不同的。
天然气炒的?大师果然语出惊人,不同凡响,老杨在山上看着做的茶,居然不知道自己的茶是用天然气炒的。
大师又喝了一杯,继续说:你这个茶,杀青的温度只有280度,温度太低了。而且,杀青手法用的是勐海手法。
老杨忙问:能不能喝出是哪个山头?
大师一脸淡定地说:你这茶,整体还行,但不突出,我就不点评了。试试我的茶,会刷新你对临沧茶的认知。
老杨饮下一口寂寞,净挑我不懂的说。原来,喝出山头不仅是技能,还是心理学啊。
大师的茶叶
大师拿出一块黄布,神神叨叨地拆开。
说自己寻茶二十载,终于在临沧秘境之中,发现一片遗世茶园,闭关5年研究工艺,方才有今天的成就。如今,其茶叶品质,可以吊打冰岛老寨,秒了昔归古树。
老杨一听,好奇地问一句:绿水塘之后,又一个秘境噶。
大师摇摇头,说了一大堆禅茶之类的话语,递给弟子泡茶。
第一泡好茶出汤,大师端起公道杯,深吸一口,满脸得意地点点头:我这茶,只闻公杯,就满口生津了。
随后,呲溜一口,吸进半盏茶汤,自我颂扬一句:我这茶,品质是真的好啊!
老杨一听,赶紧尝尝。喝了两杯,老杨个人的感觉,大师的茶叶品质还是不错的,至少比冰岛坝歪单株好。
但是,要说吊打冰岛老寨,大师可能没有喝过真正的冰岛老寨单株或者一类古树吧。
茶人不卖茶
老杨好奇地问:你这茶品质真的很不错,你卖多少钱。
大师的弟子突然说:师父是茶人,不是卖茶的。如果你要买茶,我给你缘分价,5万一公斤。
这价吓得老杨一脸懵,只敢淡淡地说一句:这个价,我更喜欢冰岛老寨一类古树。
大师脸色阴沉,喃喃一句:冰岛老寨,暴发户才喝的茶,太没有品味了。强调一点,我是茶人,不是卖茶的。我是传递健康、青山绿水与品味的人,不像那些做工业品的人,污染了环境。
老杨愣了一秒:我觉得做实业,做工业品的人才牛。
茶人愣了一秒,大约是想不到老杨居然反驳他,大师继续说:我们应该淘汰工业,着重发展第三产业,这样才能保护环境。
老杨点点头,心里想的却是:在经济规律中,只有工业和制造业赚到钱,工业链上这群人才能消费,第三产业才会形成,茶叶就是这第三产业中的一个。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只有卖工业品赚到钱了,大家才能买茶喝。工业带来的污染,也只有有钱了,才能治理。没有工业这个下蛋的鸡,挣钱,总不能靠信仰吧。
老杨不解,这大师脑子里的经济链,是真的只有这么点面积,还是别的原因。赶紧问一句:这是哪位教授的观点。
大师居然说:欧洲环保学家这么说的,日本的什么教授也是这么说的。难不成,日本教授会骗人不成。
老杨一听到这里,血压顿时直飙10个百分点,心里骂道:“看圣母哭丧,你还要废死啊”,倭人的话,劳资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心里骂归骂,但不能说出来,只是对这大师,也就没有任何好感了。如果说,茶叶江湖里,喝出树龄与否,为了卖茶包装成大师,这些观点不同,尚且能求同存异。
但是,这类不从自身出发,捧着西方教条当经典的人,已经是立场不同了。
还是补上一句:发展所处阶段不一样。学习外国人的东西,要先过一遍脑子,不能拿来就用。
良久,大师茶也喝完了,便向小自己十几岁的老杨说:小兄弟,能否开一瓶你的红酒试试,对比一下茶与酒的魅力。说着,大师犀利的眼神瞥向老杨的一排大名庄。
通常,但凡聊得来的茶友想喝红酒,老杨都是直接送的,好歹1855列级名庄起步。但大师一番表现,反客为主的霸气,茶界舍我其谁的傲慢中,分明就还有几分精日气质。
便想出一招:意大利葡萄酒的江湖,跟普洱茶江湖一样混乱中带有几分难懂,便送了大师一瓶颜值高,酒质平平无奇的意大利酒。
不久之后,大师带着弟子,一道烟似的消散了。
写在最后:
喝出山头和树龄,到底是不是玄学。
通常,树龄和海拔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如果没有被矮化过,树龄越大,树形越大,茶树生长越成熟。
比如,同一片茶园里,树形越大的茶树,口感通常更好,气韵表现更足。
至于海拔,高山云雾出好茶,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便于糖类物质的积累,糖类物质含量越高的茶,茶汤的甜度和厚度更高。
然而,影响茶汤厚度、气韵的因素太多了,不是单靠海拔和树龄就能决定一杯茶的内涵的。
比如,土壤肥力,种植密度,甚至加工条件都能决定茶汤的厚度。
要想喝出树龄,只有把土壤肥力,种植密度等其它所有的条件可控,理论上是可能喝出树龄的。
比如,同一小块茶园里的茶叶,把古树挑采单独做出来匀堆,中小树也单独做出来匀堆,同一个人,同样的泡茶手法,古树茶和中小树茶二者一起冲泡,但凡喝茶几年的人,是能喝出是古树还是中小树的。
但是,眼前一盏茶汤,来历不明,喝上一口就说,这是冰岛茶,海拔1680米,树龄85年,这几片是离地的茶树采的,几乎不可能。
之所以有人喝出这喝出那,背后无非是利益。
要么为了博名,要么为了卖茶。不同的是,茶叶产能过剩的今天,茶商卖茶是求着客户买,大师卖茶却是让客户求着自己买,普通的茶叶也能卖个高价。
大师的市场,玩的就是包装起来的神秘与稀缺。终究,无非是为了生活,也能够理解。
喜欢追江湖大师,追一追也无妨,不喜欢江湖大师,看戏何尝不是乐趣。
一杯茶而已,无非是图一个解渴舒服,找找生活的乐趣。
茶叶品质,应该较真,但玩茶,
大可不必较真。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