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牌的无奈:茶叶金融的路上,大闹一场!最终,黯然离场!

茶叶品牌的无奈:茶叶金融的路上,大闹一场!最终,黯然离场!

6阅读 2023-12-18 02:04 观点

茶行业,难有大品牌。

除了少数几十年大厂。大多数品牌,终其一生,也会默默无闻。

然而,品牌,又是普洱茶发展的最终归宿。


-01-做不起来的品牌

2005年,小王大学刚毕业,在广州给人做策划工作。

然而,那一年,普洱茶爆火,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全国。

小王一看,老家云南的普洱茶火了。小王仿佛看到了普洱茶产业下,自己不可限量的未来。

于是,信心满满的小王,带着打工攒下来的2万块钱,回云南做普洱茶的经销商。

做了5年经销商,积累了一些客户。

2009年,古树茶崛起,有了一些客户的小王,整合各大名山资源,开始干自己的品牌(是有理念、有连续产品开发产品那种)。

小王的理想也很简单:别人没做品牌的时候,我先人一步做品牌,等别人做品牌的时候,或许我已经做大了。

于是,每年春茶,小王都跑到茶山,承包茶园。冰岛中的坝歪、南迫,磨烈、正气塘、小户赛、懂过,昔归、纳罕,永德梅子箐等,小王都有涉及。

做真正的山头原料。从茶农手里承包下来,做成毛料,批发给客户。

不仅收获了一批客户,还跟茶农建立了不错的合作关系。

靠着倒卖原料的娴熟技能,在古树茶红利那几年,小王也赚到了一些钱。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小王也变成了老王。做茶多年,却没有积累。

卖原料的钱都用来养品牌了。开发产品、压饼宣传、售卖品牌茶,靠卖原料挣来的钱,似乎根本不够花。

如今,仍然在康乐茶城旁边的小区里,租了一个房子,一边努力,一边感叹人生如茶、苦尽甘来。继续咬牙坚持着卖茶大业。


看着自己做品牌积累下来的十几吨山头茶库存。其中,还有相当可观的古树存量。老王时常也会想:

难道是我不够努力?做真正的山头茶,如今还自己跑到茶山看着做的老板有几个?

难道品牌理念不行?也不对啊。整合各大名山资源的品牌,为啥就是做不起来呢?

终究,茶叶做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做成品牌的。

然而,人生也好,事业也罢。

终归,还是要适合事宜。

-02-原始积累与烧钱之路

大多数茶老板,通过原料生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之后,才开始做品牌。

做的太早,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会被品牌拖垮。做的太晚,局部已经形成小垄断,再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古树茶红利

在山头茶风风火火那几年,最好做的生意是:在茶山倒卖原料。

从2009年到2021年上半年,都算得上是古树茶的红利期。2009-2014上半年,山头茶上半场,玩的是古树茶的收藏。

2016-2021年上半年,山头茶下半场,玩的是茶山行的大背景下,名山古树的品饮价值。

这两个阶段,最赚钱的生意模式都是:

在山头卖原料。但凡心无旁骛、一心倒卖原料的茶老板,大多积累了可观的财富。

但是,卖原料的生意总有到头的时候,茶企的发展,最终还是会走上品牌这条路。

好比这两年,茶农开始直播,源头越来越透明,茶老板的原料生意不好做了。

而且,2022年开始,古树茶之后,很难再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茶行业,已经到了拼资本的时代。

这时候,赚到钱的人,要么看到了茶叶品牌前方的吞金巨兽,果断转行了。但大多数把茶当作终生事业的老板,在原料不好做的时候,会把前些年积累的钱用来做品牌。

而那些在山头茶红利期,没有完成原始积累的,或者赚到钱,却提前败掉的老板。

到了茶行业开始拼资本的时候,茶叶品牌这条路上,会越来越难。

茶叶品牌,很烧钱

有的茶老板,自己注册个商标,开个公司,

收点原料,压个饼,今年印昔归,明年印大雪山,成本也不太大。还大胆地说:做品牌嘛,也就这样,哪有那么烧钱。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还是在卖原料,不是品牌。

品牌,从产品的理念设计,到开发落地,每一款产品都寄托着一个品牌的做茶理念。

有的不大不小的茶企,光一个新品的包装,就烧了80多万。真正的茶叶品牌,有多少茶企撑得住。

总之,要把一个小品牌做起来,很烧钱,少说也是千万元起步。而且,花了钱也不一定能做起来。

然而,不做品牌,茶企又能做什么呢?

人到中年,中途转行?茶这个行业比较特殊,大多数做茶的人,一旦进入,就是一生。

还是一辈子倒卖原料?倒卖原料的事,现在就很难了,未来会更难。

大多数用心做茶的人,到最后,或许出于本心,或许出于无奈,一定会走上品牌这条烧钱的不归路。

写在最后:

万物自有它的宿命。

普洱茶的品牌,发展到最后,多是茶叶金融。

这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投资属性、茶的文化属性、以及资本逐利一起决定的。

当一个品牌有足够的历史底蕴(年代),足够的知名度和受众。

就算品牌不想金融化,普洱茶玩家和藏家,也会根据这么品牌的价值,自己玩金融。

那时,原本几万元的茶叶,会在小圈子里,被人炒到几百万一件。

这种茶叶金融的神奇操作,又会反过来波及品牌,把品牌搞残、甚至搞死。搞残了,休整几年重新复活。搞死了,新的企业又重新顶上。

总之,万物有生有灭,能在金融的路上坚持多久,要看茶企自己的命。

然而,必须说的是:

玩茶叶金融,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属性,历史底蕴、知名度和受众,三者缺一不可。

但凡没有历史底蕴和受众,强行用资本放大金融属性的茶企。到最后,十有八九结局凄凉:

要么先天不足,玩成传销,茶企老板玩火自焚。要么成为赤裸裸的骗局,让无数“投资者”倾家荡产。

然而,也不必过于忧心。

大多数茶叶品牌,还是会好好卖品饮的茶,不做金融的梦。

因为,99.9999%的茶叶品牌,等不到变身金融的那一天,就已经挂了。

花钱做品牌,如果经销商不多,撑不起流水。品牌还没做起来,钱就花没了。

茶产业是重资产运营,尤其原料成本,够每个茶企喝上一壶的。做名山起家,继续做名山,原料成本是无底洞。玩拼配,品质下降,消费者不买单。大多数茶企,还没等到品牌做起来,就已经被库存拖垮。


终究,大多数茶老板,在梦想的路上,一边做着品饮的生意,一边望着自己无边的库存、做着茶叶金融的美梦。

年复一年,花大价钱收茶,花大价钱开发宣传。看着一堆堆茶叶,仿佛看到了无限的未来。

如此,茶叶江湖,每天都有人进入品牌,每天都有人因为卖茶的流水养不起品牌,无奈地从市场默默退出。

你方唱罢我登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逐利的路上,普洱茶圈,热闹非凡。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中国白茶广州产销对接会举行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老班章有漏可捡?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