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茶叶消费的新宠是柑普茶,柑皮与普洱茶确实是一个奇妙的组合,两者结合了柑皮独有的果味清香和普洱茶特有的厚重。
早在唐代陆羽《茶经》里就有提到加入橘皮煮茶。因为简单实用,这一传统习俗在民间被广泛使用,历史悠久。新会人乃至粤闽地区,很多家庭都有此习惯:将陈皮撕成碎片,用开水冲泡。这让普洱茶商看到了商机,柑普茶开始大行其道。新会柑和云南普洱,这两个地理标志产品的结合成了部分茶商“去库存”的法宝,也成了目前茶界最被认可的联姻。
一、饮用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确认
目前市面上陈皮普洱,又叫柑普茶,是新会本地质监部门定义的名称,即是在柑里面加普洱茶制作出来的含茶制品,原料都是新会柑,但没有年份的限制。目前陈皮普洱只有地方的企业标准,还没有国家标准。
放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是全球性话题的今天,柑普茶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尚未完善,会大大影响消费者对柑普茶产品的信任度。市面上柑普茶大多打着健康养生的宣传旗号,但如果连食品安全都无法保证,健康养生也只是空谈。
部分业内人士曾对柑普的饮用安全性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熟茶装进生青皮再晒干,或者烘干,相当于熟茶进入湿仓渥堆,发霉不发酵是有很大可能的,不变质可能是运气好,而且在生晒、手工填装等工序中,细菌容易超标。
新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为此特意进行了柑普茶的饮用安全性研究。实验以某商店购买的 3 个不同储存年份的柑普茶为研究对象,参考普洱茶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分别检测柑普茶茶叶和茶汤中的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计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果显示,茶叶和茶汤中均未检出致病菌。在茶叶和茶汤中均没有发现致病菌或可疑致病菌,即说明柑普茶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易受到致病菌的污染(必须是规范生产的柑普茶)。
证明了饮用安全性,柑普茶产业的根基就稳了。与之相关的是,2015年新会拥有柑普茶生产QS证的企业只有20多家,2016年底拥有SC证(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已逾100家。
二、新会果园源头管控被不断加强
新会柑成为制作柑普的原料被广泛采购。新会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茶枝柑(新会柑)最适宜栽培区,但在新会所产的柑果也是有所区分,以天马、茶坑、梅江、东甲、西甲为新会柑的核心产区,其他产区次之。可以说,柑普茶的品质与口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柑的品质,有个别商家为了压缩生产成本选用外地柑制作柑普茶,但品质与新会柑普茶相差甚远。
众多柑普茶企业,都在努力完善自己供应链,严格管控源头原料,开始慢慢建立可溯源的产品体系,对柑普茶供应链中反映柑普茶质量安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溯源、跟踪和预警,以改进供应链中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管理,推动安全放心的柑普茶生产销售和品牌建设。
以新会其中一家柑普茶企和轩号为例,其标准仓储中心具有溯源和品质控制两大体系。标准仓储中心的一系列流程:筛选优质柑源、GPS监控采摘运输、鼓泡汽浴清洗、传统手工剥柑、热风低温风干、科学干仓储存。
一品一码,准确溯源
和轩号的柑普茶还直接以产地命名,并具有一品一码,可以准确溯源。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追溯产品树龄、产地、年份、采摘、加工封存和具体的农事活动信息。
通过追溯,实现由下至上的信息追溯,使柑普茶生产流通的每个环节地责任主体可以明确界定,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种植、加工生产的安全、可靠性,推动柑普茶的标准化,也让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更加便捷。
三、大批次生产技术将逐渐成型
对柑普不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柑普茶的制作工艺很简单:在新鲜的柑顶部开个小洞,留下“小帽子”,再将果肉挖走,将普洱填进去,盖上帽子,经过干燥,即成。
其实里面有很多需要考量的因素:柑的外形大小选择、鲜果清洗后的含水量控制、人工开果的效率(成本高,效率较低)及细菌、果肉挖出后的果壳塌缩、普洱熟茶的原料等级选择、果壳厚度(影响出汤)、生晒的时间控制及细菌、烘干的温度和时间等问题。
筛选柑源和鼓泡汽浴清洗一体化
如果生产技术不够成熟,轻则产品口感苦涩、发酸,重则发霉(干燥不透或后期受潮)。特别是大红柑,其柑皮糖分含量高,后期保存不当更容易受潮发霉。
面对全国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建立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柑普茶大批量生产模式迫在眉睫。为此,很多柑普茶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促使柑普茶从传统小作坊式的粗制滥造,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
智能控温烘干
以前,柑普茶基本都是靠手工制作,人工开顶盖,挖肉,装茶叶等,其中挖肉难度最大,最耗时,干燥则用柴烘。传统生产模式虽然能相对精准把控产品的品质,但生产效率实在太低,而且容易受天气影响,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
柑普茶生产从人工挑果发展到筛选柑源和鼓泡汽浴清洗一体化,传统手工剥柑到使用自动开果机剥离果肉(目前已能实现二红、大红柑果肉分离), 露天日光干燥到热风和冷冻低温干燥,快速电烘、柴烘到渐成行业标准的数控低温烘干。柑普茶产业慢慢从传统手工制作过渡到大批量机械化生产,大大减少了昂贵的人工成本,有利于产品大规模生产。对柑普茶这种快速消耗品,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四、柑普保健功能获得持续开发
随着柑普茶不断在市场上走俏,其独特的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虽然普遍反映饮用后生津顺气,身体倍感舒适,但是一直没有科学数据方面的研究支持。
6月13日,钟南山院士研究团队公布了对新会陈皮(柑茶)的研究成果,新会区有关领导率队赴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拜访了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应钟南山院士邀请听取了其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历时2年多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新会陈皮(柑茶)能有效预防和减轻空气污染中有害气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包括对肺泡间隔的破裂、小气道重塑和粘液高分泌等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针对这一研究结果,钟南山院士充分肯定了新会陈皮(柑茶)的保健功效,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开展新会陈皮(柑茶)对雾霾颗粒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医学研究。新会区政府也与钟南山院士达成了初步意向,下一步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新会建立院士工作站深入研究新会陈皮(柑茶)的保健功效。
江门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也对柑普茶的能量和核心营养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新会柑普茶蛋白质含量为 24.8~30.9g/100g,41~52NRV%;脂肪含量为 0~1.9g/100g,0~3NRV%;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43.0~63.5g/100g,15~21NRV%;钠含量为 12~32mg/100g,1~2NRV%和能量含量为1310~1450k J/100g,16~18NRV%。证明了柑普茶作为保健功能性饮料的价值。
如果把柑普茶定位成一种保健功能性饮料,未来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大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则要达到16万亿元。
文/hehe(写于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