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师评定回归市场,茶叶消费何时回归品饮价值?

茶艺师评定回归市场,茶叶消费何时回归品饮价值?

3阅读 2020-07-16 08:51 观点

  近期,人社部公示了76项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退出目录,其中就包含了茶艺师、评茶员两大职业资格。至于之后具体的评价组织实施主体,则改为由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来进行,由他们来发证,政府不再发证。即把技能人员的水平评价转变为由市场和社会来认可和检验。

  这是一场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用改革。作为茶行业重磅职业人才,茶艺师与评茶员在过去是由官方颁证,再凭证入职。两者在推动整个茶行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茶叶营销模块,更是功不可没。

  行业发展靠人才,人力资源优化结构决定了一个行业的运行效率。目前业界对茶艺师、评茶员职业资格取消的规定褒贬不一。但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都需要其能够派生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机制以协同发展,茶行业如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盛行,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日趋品质化、体验化、个性化、服务化。与之对应的,是茶行业运营结构日趋精细化,派生了诸多细分职业--运营人员、互联网技术员、文案、商务、销售、客服,以及新兴的主播、剪辑师等,这是新的市场需求,尤其茶叶主播是十分稀缺需求。

  早期茶叶市场,营销基本面要素是传统门店、传统手工艺、专业品质……那时候大师一词也还很受人敬重。对应的,茶艺师、评茶员是极为稀缺的高级人才,最早评定的一批,到今天大多已成为品牌茶企的核心技术骨干或者管理层领导。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茶艺师、评茶员的基数扩大,呈现出供过于求局面,同时茶叶市场营销基本面要素已经逐渐转为了线上店铺、视频直播、自动化工艺……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所以茶艺师、评茶员们从原来稀缺面中的高估值点上开始回落,逐渐回归到正常的"内在价值"水平。在打破了"官方盖章"束缚,开始由市场供需关系重新界定其"内在价值"后,会出现几种可能:优中选优,好比学历,985级别的茶艺师、评茶员稀缺,价值更高;原从业人员改行/转业/学技,适应市场新需求,如转战主播赛道,释放新价值;随着智能泡茶不断发展,未来普通从业人员逐渐被淘汰。

  所以从长远来看,人社部的改革对于茶叶人才发展、茶行业发展是积极有利的,有利于破除对技能人才的制约,进一步促进行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如果以同样的逻辑来看茶叶消费,兴许就能解释为什么目前茶叶消费距离实现"回归品饮价值"目标,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跟人才供需关系决定价值一样,本质上,茶叶品饮价值也是由茶叶市场消费的供需关系决定的。  

  稀缺茶叶资源仍占市场主导地位

  以今年疫情为例,受疫情影响,茶市消费的确有所受挫,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有所降低。但消费者中有一类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抗风险能力强的群体,疫情之下他们却逆风而行,高端场所如美容院、奢侈品店不乏他们的身影;资本市场股市、楼市乃至茶市也都是常客。

  这类群体对茶叶的诉求,更倾向于茶叶的品牌度与稀缺度。所以不管有没有发生疫情,茶叶高端市场是不乏消费者入局的。这也是为何即便在疫情期间或后期,稀缺的老班章古树茶、大红袍等市场炒作热度很快开始回归,仿佛从未消退过。而一旦回归,又不可避免地引来资本追逐,进一步影响整个茶市风向,反而一些倡导要品饮口粮茶、大众茶的理性声音,很快就会被淹没。

  名茶、古树茶资源的稀缺性是毋容置疑的,量少、质优、价高,在市场供需极不平衡条件下其价值被严重高估,其实都属正常现象。换言之,只要它们一直保持稀缺性,价格就很难有回落的一天,未来"间断性大炒,持续性小炒"仍会存在。

  所以,期望市场上那些稀缺的"天之骄子"茶回归品饮价值,或者降温降热带动整体茶市回归品饮市场,是不现实的。因为它们的基本盘就不在品饮面上,更多在投资、玩资面上。  

  基本盘在品饮面上的,恰恰是那些二八法则里占据了80%的非稀缺茶叶,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大众口粮茶。

  但是大众口粮茶是否就回归到真正的品饮价值上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大众口粮茶价值处低估线

  近年来口粮茶逐渐成为业界热词,在普洱茶行业,7581、7542、下关甲沱、黎明普洱等百元口粮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但即便如此,大众口粮茶的整体价值依然是被低估的。造成低估原因大抵如下:

  1、供需方信息不匹配

  大众口粮茶产能过剩,表面上供给也远大于需求,按理说价值应该已经回归到正常水平线上,目前的价值也应该是合理范围。实际上,大众口粮茶目前的整体价值依然是被低估的。

  2019年,中国茶叶国内销售量达202.56万吨,增幅为6.02%,国内销售总额为2739.5亿元,增幅为2.95%。事实上,据数据显示,我国从2014年起,茶叶消耗量便逐年上升。2017年我国饮茶人数接近5亿,未饮茶人口却超出一倍以上,可谓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图/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方面供端资源过剩,另一方面需端市场巨大,这正是由于茶叶市场长期以来供需方信息严重不匹配所引起的怪象。

  大众口粮茶的价值很好,厂家知道,制茶者知道,商家知道,渠道商知道,但是消费者不知道。秉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观,供端不注重宣传,不舍得宣传,加上不少茶叶市场流通并不畅,导致茶叶价值的传播,从源头就已经被切断了,以致不被市场广泛认知。另外稀缺资源茶凭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优势,借着名头在市场大肆宣传,开始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甚至贬低大众茶,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消费者对大众口粮茶认知。

  到目前为止,茶叶供需方信息沟通依然不算通畅,能做到知名度很高的茶品牌也极少。  

  2、行业发展周期短,市场信心不稳定

  以百年为周期,茶行业里能熬成百年老店的品牌寥寥无几,六大茶类对应的六大产业发展也是参差不齐,此消彼长不足为怪,就连茶市崩盘的现象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哪怕是大众口粮茶的声量,也是近几年来才大了些。

  周期短、变化快,不足以构成对市场相对稳定的分析预判,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

  这也是上文提到的为何那些倡导茶叶理性消费,回归大众品饮市场的声音经常会被"稀缺资源"茶的炒作浪潮给淹没掉,本质上也是消费者对"大众茶品饮市场"信心不足表现。

  但是,只要时间足够长,信息变得足够通畅,茶企不断稳健进化发展,走好属于自己的品饮基本盘,那么这些被低估值的大众口粮茶,总有回归到真正价值线那天,而茶叶消费回归品饮价值的时代也终将到来--让这,交给市场去验证!

  作者丨臧墨墨

  摄影丨吉星坦罗(部分)

上一页:茶叶"好做不好卖"到底怎么出现的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毛茶价格下跌为哪般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