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的突然逝去引起了整个普洱茶市场的震动,不光圈内人在热议此事,就连许多圈外人也加入其中。
关于吴远之先生讨论最多的是他带给普洱茶的种种改变,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吴远之先生本人我相信很难会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这里我想从分析现代大益集团带给市场的种种变化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吴远之先生,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会对大益集团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对吴远之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图片来源:大益文学
吴远之先生与普洱茶产生交集源于2004年勐海茶厂的重组。当年勐海茶厂濒临倒闭,实际上这次改组也是当地政府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一次尝试。
因为当时情况之糟糕,非后来人所能理解。不少人只知道当年勐海茶厂已经落魄到连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地步,这也不过是一个侧面。那时候不光工资发不出来,就连欠茶农的货款都已经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如果就这样让勐海茶厂倒了,不光是茶厂工人们没了生计,同时还会有大量茶农破产。
实际上已经开始有不少茶农开始计划清理茶园而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了。可以这么说,如果当年大益集团改组失败,今天的勐海茶区根本无法提供如此数量的原料,自然也无法满足现在这些茶企的原料需求了。毕竟拆毁一座茶园用不了几天的功夫,而新建一座茶园没个十年很难有起色。要说吴远之通过重组大益集团挽救了整个勐海茶区有些夸张,但大益集团每年收购原料的规模在那里,其背后是多少茶农的生计,这点应该无从辩驳吧。
曾经勐海茶厂究竟因何而走向没落?表面来看是产品销路不畅同时企业经营战略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企业话语权的缺失,简单来说企业并没有把产品定价权以及销售权掌控在自己手中,而经销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又将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勐海茶厂在2003年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答卷——当年所出的好茶之多,今天来看都可以用奇迹二字来形容,然后第二年茶企就沦落到破产倒闭的边缘。究其原因就是企业没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当年茶做出来,对外就是一个批发价,而且这个批发价还是一个变量,关系好的经销商可以打折甚至可以赊款拿货。要货多的人可以打折,也可以赊款拿货,总之价格体系乱到无以复加的程度。混乱的价格带来的混乱的市场,经销商之间的竞争动辄演化成价格战,因为拿货价格低,所以可以打折出售,因为赊款拿货,可以打更低的折扣出售。
恶性竞争的背后是变动频繁的经销商以及层出不穷的卷货跑路现象。为了让厂家妥协,经销商又会开出很多苛刻的条件,才会兑付货款,时间一久,茶厂离倒闭只有一步之遥。
吴远之入驻大益之后,除了大力整顿企业内部的生产情况,还规范了整个大益经销商体系。想要成为大益经销商,必须要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而且对经营范围做出严格的规范。除此之外,价格也严格统一,不看私交有多深,曾经的规模有多大,大家一切按规矩办事。有人说吴远之不近人情,此话倒也是实情,可就是因为这不近人情才有了规矩,有了规矩之后大益集团迅速走出泥潭,随后所有的经销商都从中得到了好处。当市场中的其他品牌的经营者看到了大益模式所取得的成就后,纷纷效仿。有人好奇普洱茶市场为什么在近十几年发展如此迅速,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说大益模式是现代普洱茶市场发展的原动力,那吴远之先生入驻大益后所打造的普洱茶则就是另一个神话了,等有时间我在讲述它们的故事以及吴远之在这期间所做的贡献。
来源:大益行情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