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舒城县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

步履不停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舒城县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

12阅读 2023-06-29 05:03 行业

近年来,舒城县把茶产业作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推进标准化、生态化、宜机化茶园建设,以融非遗元素,创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为发展方向,以引领时尚、健康、文化生活为茶叶产品定位,依托世界兰花香型茶叶核心产区——中国舒城,打造中国兰花香型茶叶第一县。舒城县以产舒城小兰花而素负盛名,相继被有关单位和部门授予“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国特色魅力茶乡、全国茶产业生态建设十强县、全国茶叶百强县、全国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典型百县、安徽茶产业十强县”等称号。

一、产业现状

全县现有茶叶面积13.6万亩,2022年产干茶4000吨(名优茶1450吨),一产产值7.5亿元,茶叶综合产值23.5亿元。茶叶涉及16个乡镇、169个村、5.5万户。

现有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6万亩,良种率达48.5%。有机、绿色认证茶园面积达2万亩,绿色防控茶园面积达6.5万亩(其中高质高效茶园3.75万亩),现代化茶旅体验观光茶园4000亩。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三化”示范茶园10个。2022年舒城县被全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全国有机农产品(茶)基地。

2022年现有各类茶叶经营主体305家,其中规模茶叶企业达40家,茶叶合作社165家,家庭农场80家。其中全国茶叶百强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省级示范商标10个,“万佛山”“兰祥园”茶叶商标获安徽老字号称号,“野岭”茶籽油商标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舒城县自主选育茶树新品种(系)达6个,其中“舒茶早”“山坡绿”“谷雨春”是国家级茶树良种,2020年建设的九一六大别山茶树种质资源圃200亩,茶树种质资源1500份,引进茶树品种150个。

舒城小兰花茶现已成功注册国家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舒城小兰花是首批安徽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舒城小兰花入选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榜,位列茶叶类第35位。2023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品牌影响力100强第32名。

二、存在问题

(一)农户茶园规模小、分散经营,制约集约化管理。全县茶园多数分散在一家一户经营,一家一户茶园面积小,有的农户全家长年外出,有的仅留老龄人在家,部分茶园弃管。农村多数劳力外出,茶园管理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茶园道路不通、机械化难以推广,导致部分茶园粗放式管理,部分茶园出现断行缺棵、草荒、低洼积水等现象。

全县13万多亩茶园,5万多户茶农,户均2亩多,茶叶生产大多还是“自种自采自制自销”的传统生产模式,经营主体分散,一户多园,一园多户,很难实现标准化集约化管理。不利于机械化推广,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市场抗风险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茶园基础设施滞后,难以推广机械化生产管理。我县茶园大都是60、70年代开发的,茶园大多分布在深山区石头山,茶、林共生的多,山高、坡度大,通往茶园的路不通、茶园内的主道、支道、步道等操作路不畅。进山茶园管理、采茶交通不便,生产资料与鲜叶运输不便,茶园耕作、修剪等小型机具机械化生产管理不便,严重影响机械化推广,制约高质高效标准化茶园建设。

(三)茶叶资源利用率低,夏秋茶资源浪费。我县茶叶资源丰富,茶叶品质优异,但大都只采一季春茶,夏秋茶没有开发利用,茶资源浪费,直接影响茶叶产业链延伸和茶叶产量产值提高。

三、发展意见

(一)指导思想:把茶业发展作为落实“两强一增”行动、“138十N”和“6969”工程的具体要求,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增加效益。实行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种植、标准化清洁化加工、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市场化品牌化营销,实施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发展,推动舒城茶产业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到2025年茶园面积达15万亩,茶叶产量4500吨,一产产值10亿元,综合产值50亿元。

1.加强茶园管理,稳面积、提质量,推动茶产业绿色增效。

对于缺棵断垄严重的茶园。采取移零并整方法,重新规划成园;缺棵不多的茶园可用茶苗补植;衰老严重或品种混杂严重的茶园可实行“改植换种”。改园一般在冬季或早春茶树地上部停止生长时进行。

对低洼田地茶园。要深开围沟、腰沟,实现横沟、围沟、腰沟沟相通,排灌及时。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高山陡坡低产茶园,结合森林抚育,开好撇水沟,并采用农作物秸秆沿等高线筑笆修建“拦泥坎”,有条件的地方可改坡为梯,原有梯式茶园梯壁崩塌的要及时修复,以加强水土保持。

对草害茶园。结合茶园中深耕施肥除草,结合修剪枝梢覆盖除草,推广采用以草抑草、覆盖抑草、动物抑草、机械和人工除草等绿色控草方式,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

推进茶园绿色防控进程,应用窄波天敌友好型杀虫灯、红黄双色可降解粘虫板和“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措施,严控禁用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生物、绿色农药。规范茶园管理和投入品使用。

在晓天、山七、高峰、五显、庐镇、河棚、汤池、南港、舒茶等9个乡镇创建1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2.强科技、提效益,推动茶叶全程机械化。

推进“三化”茶园建设,按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标准建设要求,鼓励流转改造新发展良种茶园规模经营,建设连片100亩以上的“三化”示范茶园20个,实行茶叶生产管理全程机械化。带领农户茶叶基地建设水平的提升。每个重点产茶乡镇2个以上“三化”示范茶园。

推进茶园数字化建设,自主经营200亩以上规模茶园建设数字化管理,全县建设数字茶园20个,每个重点产茶乡镇要建设2个以上数字茶园,实施智能化清洁化标准化加工。改造提升200平米以上的清洁化标准化加工厂50个,通过食品SC认证。每个重点产茶镇要建设5-8个。

3.创品牌、强龙头,推动茶产业做大做强。

主打舒城小兰花公共品牌、强化公共品牌宣传推介。制定舒城小兰花品牌推介方案,持续加大在合肥、上海等大城市宣传推介,打造和宣传推介舒城小兰花公共品牌,培育知名企业品牌。组织参加省内外大型茶叶展示展销和品牌推介活动,每年举办一次以上有影响力的茶事活动,如开茶节、开园节、评比活动、炒茶比赛、5.21国际茶日等重要茶事节庆活动。营造茶产业发展氛围,推动舒城茶产业发展。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带头人,壮大龙头企业。加大主体和产业带头人培育。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培育龙头企业品牌,到2025年力争培育全国百强茶企2家,省级龙头茶企2-3家,国家驰名商标1-2个,中华老字号产品1个,省商标示范企业15-20个。培育一批种茶制茶能人、能手,培育一批茶艺师、茶叶经纪人、营销能人,巩固一批忠实客户群体。

创造优化环境、抓好茶产业招商引资。利用六安市与上海市合作、国家省市政协系统在舒城帮扶机遇、舒城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舒城发展综合优势,优化环境,加大宣传招商力度。发挥好现有项目效益和带动作用,抓好项目谋划和争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舒城茶产业。市场开拓、拓展销售渠道、规范销售秩序、提高营销水平,提升市场占有率。

4.延链条、增产值,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夏秋茶开发、茶叶产品开发、茶叶深加工、多茶类开发。抓好茶叶开发、深加工、茶旅融合等招商引资,利用夏秋茶资源,拉长产业链。

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产品副加值。加快提升茶叶产业茶旅融合发展,促进茶产业发展。提升舒茶九一六,古尖香,南港小麦岭,汤池孔府茶业,磨子园,河棚兰祥园,庐镇黄土关,晓天万佛山茶文化馆,中国茶村白桑园,五显石关等一批茶旅游融合建设水平,开发舒城茶旅产品,实施茶产业、茶旅游、茶文化融合发展,以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促进旅游提升。

5.强保障、抓落实,推动茶产业振兴发展。

县里成立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农业农村、财政、科技、旅游等部门加大资金、政策、人才保障,强力推动茶产业发展。完善茶叶发展相关的制度、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学习交流合作,加大与科研院所、高校、大企业、先进地区交流,学习典型、解放思想、拓展视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要加强机构力量,研究制定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茶叶重点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制定乡镇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纳入政府考核。

(二)加大政策扶持。县政府按照全面推进、优先突破的原则,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整合相关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加大茶叶产业发展的用地、用电、资金、人才等政策扶持,加大融资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高效推进茶产业发展。

(三)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县茶叶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工作检查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对有关乡镇项目实施、工作开展情况严格督查和考评,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检查,做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过程监控,确保专款专用。同时,充分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社会监督作用。县、乡镇政府将茶产业的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推进全县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来源/《徽茶》2023年6月刊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打响“蒙顶甘露”金字招牌 适制蒙顶甘露茶树品种研讨会在名山区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脑洞大开 老班章多少一片才会畅销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