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出口茶基地高产稳产管护“秘方”

优质出口茶基地高产稳产管护“秘方”

307阅读 2025-01-16 10:07 头条

【出口茶基地建设专题】由于出口茶生产与内销优质茶生产上具有明显的区别,长期以来出口茶价格较低,且进口国特别是一些不产茶的纯进口国对进口茶叶制定了严苛的安全标准,我国大部分出口茶生产基地竞争能力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因此“高产稳产、高安全性和低成本”成为出口茶基地必须解决的3个关键问题。

江西婺源县是我国重要的出口茶生产基地,是江西茶叶出口第一大县,2023年婺源县茶叶出口量达到1.2万t,占江西省当年茶叶产量的15.6%。

本期出口茶基地建设专题之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高产稳产管护技术对婺源出口绿茶生产茶园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高产稳产管护技术和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模式,通过示范应用提升了婺源出口绿茶的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出口绿茶生产茶园管理存在的问题

// 肥料使用不合理,养分投入与机采模式不匹配

婺源县按照全国茶叶标准园建设要求,以有机为导向,以生态茶园标准进行茶园管理。婺源茶农注重施用有机肥,一般每公顷施7500 
kg堆肥(牛粪、杂草、枯枝落叶等混合而成),或者施3000~4500 kg饼肥。轻施无机肥,甚至不施无机肥。

brand_alt_mark

婺源茶农施用有机肥

(图源:婺源长溪旅游)

按照投入的肥料养分量计算,每公顷投入的氮磷钾(NPK)养分只有150~300 kg,按每公顷机采茶叶(干茶)4500~7500 kg 
计算,带走的NPK养分为300~600 kg,养分投入与高强度机采带走的养分不匹配。茶园施肥不足,茶树正常生长受到抑制,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

// 土壤酸化,养分含量低

对婺源茶园土壤养分进行调查发现,婺源茶园土壤平均pH为4.01,处于酸化状态,最低为3.48,酸化现象严重;有机质平均含量2.03%,表现为较高水平,但变化范围非常大,低的只有0.78%,高的可达到4.73%;全N平均含量0.13%,表现为不缺,但低的只有0.06%,表现为亏缺;有效P变化范围非常大,总体表现为亏缺;有效K和有效镁(Mg)表现为亏缺。由此可见,婺源茶园土壤整体表现为酸化,有效P、有效K和有效Mg含量低。

brand_alt_mark

婺源茶园土壤pH和养分含量状况(0~40 cm土层)

// 茶园施肥机械化程度低,施肥成本高

目前婺源茶园施肥主要靠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施肥成本高,缺少适合婺源茶区的耕作机械及相关使用技术。按照目前婺源茶农每年施肥2~3次计算,每年开沟施肥的投入成本在4500~6750元/hm²,在茶园生产管理投入中占了很大比例。

brand_alt_mark

婺源茶农人工修剪茶园

(图源:婺源长溪旅游)

// 树势衰老,产量低

婺源茶园因过度机采,导致茶树衰老,又由于施肥不到位和忽视树冠培育,加速了茶树衰老进程,茶树树冠面发芽能力弱、芽叶瘦小,对夹叶比例增多,茶叶产量和品质下降。

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高产稳产管护技术

// 科学茶树营养

(1) 
均衡养分合理使用肥料,利用总氮控制与磷钾镁基准养分配比。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配施,有机肥(以N计)的替代比例以25%~50%较合适,不超过50%。利用机械深施,促进养分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按照养分亏缺茶园推荐施肥,大宗绿茶生产茶园氮肥(纯N)全年总用量控制在300~450 
kg/hm2(根据产量调整);磷钾镁肥基准养分配比,磷肥(P2O5)、钾肥(K2O)和镁肥(MgO)用量分别为60~90、60~120 、40~60 
kg/hm2,磷钾镁肥具体用量可根据测土配方后进行调整。(2)改良土壤利用耕作和酸化改良技术,提升土壤质量。茶树是喜酸作物,适宜生长的土壤pH为4.0~6.5(最适土壤pH为5.0~5.5);强酸性土壤(pH<4.0)不利于茶树生长,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耕作是一项比较有效的疏松土壤结构的技术措施。因此,应合理利用耕作和酸化改良措施,提升土壤质量,改善茶树根系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茶树养分吸收,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

brand_alt_mark

(图源:茶乡婺源)(3)高效管护结合婺源出口绿茶茶园地理状况,引进适合当地茶园使用的施肥、耕作和除草机械,以降低茶园管理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显降低茶园管理成本。

// 培养健壮树冠

春茶提早结束后立即进行重修剪,修剪深度为离地30~50 cm。6月底进行整型修剪,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 cm 
修剪,采摘面根据采茶机的刀片形状而定。8月进行轻修剪,在上次剪口上再提高5 
cm进行修剪,进一步调匀生产枝的粗细,修剪作业需避开旱季。10月底11月初进行树冠平整,整平突出树冠面的枝梢。连续3~5年后再进行1次重修剪(具体视茶树生长势定),重新培养树冠。

// 合理采摘

留养是机采茶园栽培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由于机采茶园采摘强度大,容易出现茶树衰老、树冠面叶层变薄、芽叶变瘦弱等问题,因此在机采茶园管理中需要采取合适的留养措施,让机采茶园树冠有足够的成熟叶进行光合作用。一般隔年留养1季夏茶,留养前需进行深修剪,修剪深度10~15 
cm。

brand_alt_mark

(图源:婺源长溪旅游)>>>

03 出口茶基地高产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 绿色生态茶园“有机肥+茶树专用肥”施肥技术模式方案(1)基肥基肥施用时间为每年10月上中旬,用量为菜籽饼肥2250~3000 kg/hm2 
(或畜禽粪肥3000~4500 kg/hm2)+茶树专用肥(N∶P2O5∶K2O∶MgO配比为18∶8∶12∶2)450~600 
kg/hm2+镁肥(MgO)30~45 kg/hm2。有机肥和专用肥拌匀后,15~30 
cm机械深施。如果茶园土壤pH<4.0,在施用基肥时需要配施土壤酸化改良剂750~1500 
kg/hm2,当土壤pH值提高到5.0以上后停止施用。(2)追肥追肥分3次,分别为春茶追肥(春茶开采前30~40 
d)、夏茶追肥(春茶结束)、秋茶追肥(夏茶结束)。追肥施用尿素120~150 kg/hm2,撒施后,机械翻耕,深度5~10 cm。(3)叶面肥

每轮采摘后、新梢萌发前,可喷施叶面肥(如氨基酸叶面肥、尿素等)1~2次,每次间隔1周,避免在气温较高时间段喷施,叶面肥喷施可采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叶面与叶背都要均匀喷施。

// 有机茶园施肥技术模式方案

(1)基肥

基肥于每年10月上中旬施用,用量为生物有机肥2250~3000 kg/hm2+生物炭3000~4500 kg/hm2,肥料拌匀后15~30 
cm机械深施。

(2)追肥

每年4月底至5月上旬施追肥,用量为生物有机肥2250~3000 kg/hm2,15~20 cm机械深施。

(3)叶面肥

每轮采摘后、新梢萌发前,可喷施有机叶面肥(如氨基酸叶面肥),持续喷施1~2次,每次间隔1周,避免在气温较高时间段进行,叶面肥喷施可采用植保无人机,叶面与叶背均需喷施均匀。>>>

04 施肥技术模式示范效果

// 对新梢产量的影响

与常规施肥相比,2021年(试验开始第一年)推荐施肥处理的新梢产量并没有提升;然而到了2022年新梢产量提升比较明显,增产17.7%;2023年由于气候原因增产幅度没有上年高,但也有小幅增产,增产3.5%;2022—2023年平均增产10.1%。

brand_alt_mark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 对新梢品质成分的影响

与常规施肥相比,推荐施肥处理新梢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提高,茶多酚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酚氨比显著下降,这有利于绿茶品质的形成。

brand_alt_mark

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

// 经济效益分析

对不同施肥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可见,推荐施肥由于运用机械施肥效率提高,每公顷施肥成本下降3000元;推荐施肥将常规施肥中部分菜籽饼用无机肥(茶树专用肥和尿素)替代,肥料支出成本下降了1065元/hm2,再由于增产作用带来的增收(6855元/hm2),与常规施肥相比,推荐施肥模式带来节本增收10920元/hm2。

brand_alt_mark

不同施肥模式下经济效益分析

结论

以茶园养分管理技术、机械深施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树冠培养技术为核心的出口茶园高效管护技术模式,在婺源应用后,实现高产稳产的同时,既提高了茶叶品质,又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出口绿茶生产茶园推广应用。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2024年第12期,P13-16,《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高产稳产管护技术——以婺源为例》,作者:马立锋,李延升,黄彤,杨向德,方丽,曾建明,陈敏,阮建云*。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页:创优争先提效,福鼎白茶走好品牌“质”胜路,赋能高质量发展!

下一页: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新样板!助力茶产业低碳高效发展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