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雨,需留意茶园低洼处是否积水。”前段时间,秦巴山区雨水较多,开州区大进镇茶产业联合党支部书记、大进镇副镇长王行术在微信群里向茶农发出提醒信息。
拥有上百年种茶历史的大进镇,在茶产业链上建起联合党支部,将各方资源加以整合,握指成拳,形成合力,通过党建引领,着力破解茶叶管护、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难题。
茶产业有了“指挥部”
近段时间,春茶采摘已落下帷幕,王行术却更加忙碌。他正与多家茶叶加工厂、销售商洽谈,以进一步打开大进茶叶市场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广出去。
王行术是大进镇副镇长,茶产业联合党支部成立后,他兼任党支部书记。红旗村和年华村等村的茶叶种植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员、茶叶加工厂负责人,则担任联合党支部委员。
茶产业联合党支部下设管护、加工、销售、增值4个党小组。这4个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统一技术标准、管理服务、品牌打造、市场销售,力争让全镇茶园管护质量上台阶、茶叶加工有品质、茶叶销售有品牌,有效推进茶旅融合,不断拓展茶叶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充分挖掘茶叶产业综合效益。
“产业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王行术介绍,一年多来,茶产业联合党支部的覆盖范围不断拓展,持续推进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组建起茶叶产业化联合体,把17个集体经济联合社和有关专业合作社、茶叶科研以及销售团队、乡村开发等企业联合在一起,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各类经营、服务主体融合。
一年来,在茶产业联合党支部的统一调度下,大进镇茶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今年,全镇茶园产值预计可达300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3000人以上,村民劳务收入达800万元。
精细化管理促高产
红旗村年近七旬的茶农郑代平,在村里种了半辈子茶叶,自认为种茶经验相当丰富。茶产业联合党支部建立后,党员来到茶山上,让他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原来,郑代平在红旗村返租了近100亩茶园,他沿袭传统经验进行管理,却发现自家茶树长势差于其他茶园。
焦急中,茶产业联合党支部的农技专家走进了他家茶园。“要提高茶叶产量,关键在施肥和修枝。”农技专家从茶树传统管护经验与现代种植技巧的差别讲起,详细讲解了茶树的施肥、修枝、除草等技术要领,让郑代平有了新的认识。
“先进的管护理念让我受益匪浅。”郑代平说。今年春茶采摘结束,郑代平茶园的产量较往年提高了10%,让他尝到了成立茶产业联合党支部的甜头。
推动产业多元发展
在茶产业联合党支部的推动下,大进镇全镇茶园管护经历了分村统建、分片管理、分户倒包3个阶段,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五年前,大进镇在年华村等村广泛开建茶园,各村因地制宜,确定了茶叶品种和种植规模,统一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
全镇5个村的茶园建成后,坚持分片适宜、统一管护的原则,按照“大基地+小单元+微网格”的管护思路,根据耕作、人行便道及茶园周边的自然分界线,将各村茶园划分为若干个小块,形成唯一识别编号,由茶叶专业合作社组织茶农统一管护。
2022年以来,大进镇全力推行分户倒包,以分户适度、统一倒包的模式,鼓励以户为单位适度规模承包,以推动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茶园管护质量。分户倒包让村民从“看客”变成了“主人”,整个茶产业也从单一种植演变为多元发展。
红旗村茶农钟义登就是改革的见证者。推进“返租倒包、市场管护、社企互助”后,钟义登承包了100多亩茶园,主动精耕细作,市场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安全意识逐渐增强。今年春茶,他家的茶园采摘了2000多公斤茶叶,收入20余万元。
管护方式的改变,让茶叶加工从粗放走向精细。大进镇依托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优化提升茶叶初制和精制加工生产线,完善冷藏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使得产品加工的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力量等线上线下资源,该镇充分拓展市场渠道,挖掘文化内涵,开发衍生产品,促进茶产业触角向文创、研学旅游、养生等领域延伸。
来源:七一客户端,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