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围绕“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发展模式,招商引进浙江、安徽、深圳等地茶企落户普定发展茶产业,通过实施茶叶产业发展项目(SPV)、白茶小镇建设项目、打造花都·普定共建穿洞茶叶农业产业园等,推动茶叶产业提质增效。2007年以来,“朵贝茶”系列产品在“中茶杯”“中绿杯”“黔茶杯”等茶事评比中获各种奖项超过300项;2013年,获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20年9月,入围《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批100个知名地理标志。截至2023年9月底,全县茶园面积达9.7万亩,投产面积7.2万亩,产量达到4800吨,产值8.08亿元,茶叶企业56家。
近年来,普定县根据省、市发展茶产业的安排部署,依托“朵贝茶”品牌,结合自身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为思路,着力推进全县茶产业发展,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扮靓了农村、致富了农民、成就了产业,实现了人有我优的产业格局。
坚持市场导向,提高品牌知晓。加强品牌建设。加强“朵贝茶”县域公共品牌建设,按照“一县一品牌”思路,积极整合茶叶品牌。鼓励支持企业申请使用“贵州绿茶”省级大地标、“朵贝茶”市域公共品牌,加强用标企业管理,使用低碳环保、简洁包装,加大营销推介。拓展目标市场,建立线上线下渠道。积极开拓上海等长三角、广州等珠三角市场。“走出去”开展品茗会、茶博会、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等;“请进来”参加省内、市内茶博会等重要茶事活动,发展普定茶经销商,提升市场竞争力。
增强科技含量,抓好提质增效。积极主动对接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省植保站等科研院校及上级植保部门,以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茶叶专用肥推广和黔茶系列品种推广“三大行动”为重点,以高标准茶园建设为抓手,指导茶区、茶农、茶企抢抓季节,抓好施肥、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控等茶园管理关键环节,提升茶园管护水平。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健全完善朵贝古茶公司、茗之源合作社等茶叶实训基地,分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人群,开展种茶、制茶、评茶、茶艺师等技能技术培训,全面做好茶叶提质增效。
培育经营主体,提高服务水平。推行SPV合作模式。引进有实力的实体,统筹整合县内茶叶种植基地10000亩以上,形成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核心区和带动区,提高夏秋茶综合利用,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拓展国内国外市场,实现朵贝茶抱团出击、集团运作、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引领发展的最终目标。培育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茶园除草、机剪、施肥、绿色防控等茶园管护社会化服务组织或经纪人队伍,推动采取共管、代管、托管等方式,集中统一管理茶园施肥、除草、修剪、用药,实现社会化服务茶园管护。
强化质量安全,注重督查监管。注重质量安全。严格执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条例》,茶山上禁止使用塑料盆、塑料袋盛放茶青,茶叶生产车间茶青及在制品全程不落地;推动龙头企业建立完善茶园和茶叶加工厂的可视化动态监控系统;加大厂区能源使用安全隐患排查,采茶工骑车作业安全宣传;加大督查力度,开展茶山净园行动,全面打击违规使用除草剂的行为;加大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规使用禁限农药的行为,定期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检查,加大茶叶抽检力度,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推进茶旅融合,创新发展机制。整合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高标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的生态茶园、茶园光伏开发,园区开设观光步行道,利用绿色、物理技术建立有机茶生产基地,引导、鼓励企业在茶园中规划采茶体验区、禁采区、品比区、试验区等标识;开展茶文化“七进”活动,增加茶文化宣传。借助微信群、QQ群、抖音、58同城等平台,建立跨区域用工信息互通渠道,重点组织茶叶采摘工的跨区域调剂,引导茶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动群众增加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普定县人民政府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