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空巷,这个“茶庙会”太壮观!

万人空巷,这个“茶庙会”太壮观!

7阅读 2023-07-08 01:17 活动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与茶有着深厚的联系,从吃茶到饮茶,从种茶、采茶到制茶,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根据各地风土,运用杀青、萎凋、闷黄、做青、渥堆、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数千种茶品。中华民族在与茶的深厚联系中,也形成了不同的茶饮、茶会习俗并赓续传承。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涵盖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传统茶俗4个,分别为白族三道茶、瑶族油茶、赶茶场、径山茶宴。

中华茶文化不仅源远流长,更历久弥新。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茶相关习俗乃至整个中华茶文化的知名度,促进中国茶俗的保护、传承、发扬和传播工作,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特别策划、推出“非遗茶俗”专题,邀请四位传统茶俗的专业人士,从历史渊源、文化意蕴、制作流程、发展现状,以及加入世界非遗后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权威梳理,全面展现传统茶俗的独特魅力,让这杯穿越历史的中国茶在继承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本期为“非遗茶俗”系列专题第二期内容——赶茶场。

以“赶”的姿态走好茶文旅融合共富路

—— 关于“赶茶场”列入人类非遗后的思考

作者简介

陈新森

浙江省磐安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作家协会会员,主编有《云峰茶韵》《很高境界的富》《心·磐安》等。

“赶茶场”又称“茶场庙庙会”,盛行于浙江磐安玉山一带,是一场以古茶场为主要文化展示舞台、以茶叶等物资交易为中心的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社和秋社,玉山及周边地区群众都要特地“赶”到茶场来,邻近县市商人也来设摊布点,带上各式货物、各类民间艺术和民俗节目参与进来,场面壮观,热闹非凡,呈现万人空巷的景象。

巨幅龙虎大旗在百名旗手的通力合作下,迎风招展。

2008年“赶茶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2022年11月,“赶茶场”与四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茶习俗一起又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浙江省磐安县有史以来最高层级的非遗项目,标志着区域性的茶民俗活动步入世界级殿堂。磐安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玉山古茶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赶茶场”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磐安县具有茶叶、文化和旅游三大优势资源进行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要以“赶茶场”的“赶”为源动力,加快统筹谋划,积极转型升级,以“赶”的姿态走出一条茶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赶茶场”赶上了好时代

茶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是近年来我国“三产融合”的新业态、新亮点,这种模式以茶产业为基础和核心,将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一种集茶叶体验、度假娱乐、文化教育、健康养生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休闲生活方式。茶文旅融合内涵丰富、业态多元,而且创意无限、潜力巨大,从全国发展态势来看,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各地茶叶产区正深度谋划、蓄势待发,新招频出、亮点纷呈。作为传统习俗的“赶茶场”应该洞察发展大势,抓住发展机遇,赶上时代步伐。

一条指示引航导向。“‘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为我们做好茶文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政策意见,支持将非遗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结合,支持推出旅游特色线路。浙江省也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还成立了茶非遗联盟,协同推进茶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有重要指示,省市有政策,自身发展有基础,这样的历史性机遇,“赶茶场”要牢牢抓住。

“赶茶场”巡街场面。

一片树叶接二连三。茶叶是一片神奇的树叶,是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磐安有茶园8万多亩,从业人员5万多人,一产总产值达4.58亿元。磐安云峰,茶叶香、滋味醇、回味甘,品质优异,是全国名茶之一,获评浙江省知名农产品品牌,2019年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2022年磐安云峰品牌价值达20.78亿元。茶文旅资源开发至少有三个层面,一产农业瞄准茶叶生长环境,把茶园开发成公园、把茶区变成景区、把产茶村变成茶文化特色村。二产加工业瞄准茶叶加工流程,可开发的资源包括茶叶与茶厂,在生产车间建设文化展厅,并配置游览路线。三产流通服务业经由茶叶销售、消费、文创、影视等环节开发各种茶文化资源和各种涉茶活动。目前磐安茶文旅融合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应依托资源优势,以茶园为载体、茶文化为核心、茶旅游为主题、茶创意为动力,做好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富民文章,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玉山古茶场。

一座茶场继往开来。玉山古茶场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全国唯一保存至今的古代茶叶交易市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放眼全国,凡有茶标志性文化遗存的地方,特色小镇建设如火如荼,如杭州龙坞茶镇、松阳茶香小镇、安吉白茶小镇、云南普洱茶小镇、湖南安化黑茶小镇等,已逐步构建、完善了茶产业链,成为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磐安凭借着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质的茶叶品质、深厚的人文底蕴,积极探索茶产业发展新模式,确定“道骨仙风 磐安云峰”的形象推广语,深入实施茶文化研究,扶持壮大茶龙头企业,整合谋划茶产业项目,积极参与并开展各类茶事活动,开辟了茶乡游线路,建立了古茶树保护园,承办了省级茶园自行车赛,跨界融合景区与茶区,使得磐安茶品牌内涵持续丰富、茶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茶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磐安茶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每年来参加“赶茶场”活动的游客不断增多。

“赶茶场”在茶文化遗存中具有稀缺性、唯一性,是古人留给今人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赶茶场”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问题

非遗是人民群众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是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的生动呈现。“赶茶场”是玉山百姓千年以来形成的传统习俗,分春社、秋社,蕴含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有茶文化、神文化、龙文化、宗教文化、节庆文化、武术文化、工匠文化、商贸文化、民俗文化等。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与潜在的旅游吸引体,“赶茶场”的非遗属性与旅游特性具有天然的契合点,这为磐安的茶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充分且合理的内在逻辑。

茶,因文而名,因旅而兴。中国茶之所以茗闻天下,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密不可分。就茶叶本身而言,磐安云峰茶虽然有生态与品质上的优势,但与其他地方相比有着趋同性和相似性,难以脱颖而出。然而,有了国内唯一的玉山古茶场的依托与“赶茶场”人类非遗的加持,磐安云峰茶就有了更深的文化背景与文化积淀。人们在参观游览古茶场和感受“赶茶场”活动时,对风雅的宋韵文化、独有的茶俗文化、壮观的民间文化有了深刻印象,随之对磐安云峰茶生发浓厚兴趣。旅游追求的是新鲜感,非遗的地域性和稀有性正契合旅游的求新求特心理,玉山一带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茶文化习俗,让磐安云峰茶因文而名、因旅而兴,让一片叶子富裕一方百姓。

文,因茶而传,因旅而彰。从陆羽著《茶经》到历代文人雅士留下众多的茶诗茶词茶文,从古代品茶、斗茶习俗到传承至今的各种茶俗,茶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赶茶场”来源于玉山民众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赶”的是对茶神的感恩,对丰收的邀约,对未来的希冀。游客每一次沉浸式地参与体验“赶茶场”活动,都是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和对茶习俗的传承。可以说,非遗的活态特质为旅游体验提供了最佳渠道和路径,而茶文化也在旅游体验中得到传播、彰显和弘扬。

旅,因茶而舒,因文而塑。一段旅程,目的地可以是一座茶山、一个茶镇、一家茶馆,陪伴这段旅程的,可以是一本茶书、一首茶曲、一缕茶香。有茶的日子是闲适和诗意的,一茶一叶是生活也是文化,是下里巴人也是阳春白雪。“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涉及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游客来到这些地方,可以游览茶乡美景,感受非遗魅力,观看茶艺表演,品尝茶膳美食,这样既形成了旅游特色,又带动了群众增收。直至今天,每到春社、秋社时节,磐安人与外地游客皆兴高采烈地迎大旗、看表演、购特产、品美食,古茶场成了游客的打卡点,“赶茶场”成了磐安旅游的经典节目。以茶载文,以文道茶,非遗项目有效丰富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增强了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旅游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活化和应用的场景,打造了文旅新业态,延长了茶产业链。

迎大旗准备阶段。

当前,磐安茶取得了一定发展成绩,但茶文旅融合发展仍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一是融合高度不够。对玉山古茶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没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挖掘,对由古茶场生发的“赶茶场”非遗项目传承活化的价值和意义认识还不深刻,一些人甚至片面地认为融合就是增加“赶茶场”在景区和节庆活动中的展示频次,或是在旅游商品中增加非遗元素。与国内茶文旅融合发展标杆地区相比,磐安县的差距十分明显。磐安县上下必须提高站位,放大格局,放宽视野,把茶文旅融合发展放到促进乡村振兴和推进共同富裕的高度来谋划,真正让人类非遗造福全县人民,让玉山古茶场这一“国保”成为生态富县、生态富民的“县宝”。

二是融合力度不够。农业、文旅、资规、建设等各部门缺乏统筹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目前磐安县的生态茶园和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项目都是以茶园生态景观为主,园间四时乔木花卉套种少,色彩造型单一,观赏性不强,没有配套的骑行线路、观光平台、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旅游开发层次低,同质化现象严重。还有,对茶文化资源和茶旅游线路的推介力度不足,玉山古茶场所在地的几个村庄没有围绕茶的元素开发特色农家乐和民宿,不能让游客在茶乡完美地体验到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融合价值。

三是融合粘度不够。古茶场缺少分茶、斗茶等体验环境和传承场所,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不强,内容缺乏创新,容易让游客产生厌倦感。“赶茶场”非遗项目所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缺乏现代阐释和创新表达,茶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品牌塑造意识淡薄,新业态不够丰富,尚未形成一条完善的茶文旅产业链。

“赶茶场”的壮观场面。

“赶茶场”的内在逻辑与现实问题

如今,旅游需求已经转化为一种消费刚需。磐安要抓住“赶茶场”列入人类非遗的时代机遇,拿出“赶”的姿态,加大融合力度,加快打造茶文旅融合乡村共富示范区,延长茶产业链,提升茶产业效益,让百姓共富路上的“茶香”更浓郁、文化更精彩。

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加强统筹协调

优化茶文旅融合顶层设计

玉山古茶场与“赶茶场”非遗的保护利用意义重大,群众呼声强烈。茶文旅融合涉及的内容比较分散,牵涉到多个职能部门。要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统筹,在工作力量、规划设计和政策保障等方面优化顶层设计。一要实行专班运作。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茶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融合办公室,实行专班运作。二要编制发展规划。规划是龙头、是根本,要加快编制磐安茶文旅融合发展规划。规划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茶文化为主题、古茶场为载体,规划生态茶园种植空间布局、宋韵主题空间、茶精品旅游线路、茶文化创意街区、茶休闲康养体验区、茶主题特色民宿等,以高水准的规划引领高质量的发展。三要制订扶持政策。制订出台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茶文旅融合发展基金”,重点支持茶产业发展。政府要对引进老茶树、引种新茶种、新建生态茶园及旅游配套设施、新增茶机、品牌宣推、业态引进、非遗培训等给予补贴,提高茶农、茶企种茶、制茶、做茶旅游、传承茶非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有资金实力、创新能力、发展眼光的企业家投资开发中国宋茶城,重现宋风茶韵,使之成为展示宋韵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慢不得的使命感,加快基地建设

夯实茶文旅融合发展基础

茶产业是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石。磐安全域土地整理造成县茶园面积减少,因而推进茶园生态化、标准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是全力建设美丽茶园。茶园要具备旅游观光和康养功能,要鼓励茶企、茶叶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荒山废地,采用统一规划机械化种植模式,保证种植的整齐美观。在茶园内建设骑行道、步行道、观景台、露营基地、房车基地、网络直播间、游客服务中心等,让茶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推出茶山徒步、茶园观光、茶叶采摘、茶叶品鉴、茶园养生等旅游产品,争创省级优秀休闲旅游基地,让游客来到茶景区能尽情享受全方位的茶文化体验。二是聚力建设古茶树园。磐安县拥有全国县级层面最大的古茶树资源圃,要围绕品种保护、科普科研及文化活动,恢复古茶道、开辟园内茶文化长廊、建设古茶品鉴馆、开发茶树盆景等特色旅游产品,使之成为国内知名的古茶树保护基地、研学教育基地和休闲养生基地。三是发力建设微茶庄园。微茶庄园可由一个个小茶场、茶企衍化而来。这种把茶种植、生产、经营、休闲、观光、文化和教育等功能融为一体的茶产业新业态,将是未来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的重要抓手。

以坐不住的危机感,推进非遗活化

催生茶文旅融合新兴业态

非遗作为有生命的活态文化,其生存与发展需要相应的社会环境。针对传承人青黄不接、市场化程度不高、独门技艺面临失传等危机,要以传承保护为基础,以创新创意为路径,以产业发展为动能,推动非遗融入全域旅游大格局。一是以古茶场为核心,创建国家非遗旅游景区。设立茶园观光区、茶品交易区、茶生产研发区、茶民俗展示区、茶休闲养生体验区等功能分区,做到茶园观光有景致、非遗技艺有展示、制茶品茶有体验、茶事活动有场所、茶俗表演有看点。二是以“赶茶场”为纽带,开发非遗特色文旅产品。游客可以穿上民俗服饰,戴上各式脸谱,参与竖大旗、迎龙灯、敲花鼓等活动。研发推出茶器、茶具、钥匙扣等一批文创产品,开发茶菜肴、茶食品、茶保健品和茶养生品,挖掘茶产业新内涵。三是以茶学堂为平台,拓宽非遗传承传播途径。利用茶叶基地、制茶车间、茶博物馆、农家茶馆、非遗工坊等场地,开设新型茶学堂,开展茶知识推广、非遗技能传授、茶道茶艺讲习等活动。加强与教育部门联系,推出茶学夏令营、兴趣班,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茶文化之美。开辟茶非遗研学街区,引进各地茶非遗项目落户街区,打造非遗网红店,让非遗在适应新时代的同时也得到保护传承。

以赶不上的忧患感,搭建创新平台

擦亮茶文旅融合品牌形象

茶文旅融合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组织节庆活动,形成品牌效应。要深挖古茶场渊源与文化脉络,运用新平台、新科技、新手段,加大宣推力度,给人一个非来“赶茶场”不可的理由。一是设立“磐安赶茶节”。“赶茶场”非遗是磐安特有的茶民俗项目,内容丰富多彩,场面宏伟壮观,体现了磐安百姓对茶神的尊崇、对茶德的认同、对茶叶的挚爱。把每年的春社与秋社的“赶茶场”设立为“磐安赶茶节”,亮出“你来赶茶场,免费游磐安”特色招牌,把“赶茶节”办成全民狂欢、万众品茶、游客向往的中国茶节日。二是举办“中华斗茶赛”。在古茶场区块规划建设中,设立大旗展示区,让各地游客随时能见到“神州第一大旗”的风采;设立宋茶文化体验区,让游客亲身感受分茶、点茶、斗茶的乐趣;设立非遗展示区,将磐安非遗生动地展现在游客面前。建设集康休娱乐、文化创意、商务会议为一体的斗茶中心,常态化举办“中华斗茶赛”,对茶王颁发高额奖金。三是开辟“云上赶茶场”。利用采茶民歌、采茶舞曲、乌龟奉茶等优势非遗资源,组团营业,利用演出增收,并将特色表演搬进景区、搬上网络,既用文化留住游客,也能让游客带走文化。通过互联网科技,让一时不能实地到磐安旅游的人在云上感受古茶场的厚重底蕴和磐安“赶茶场”的神奇瑰丽。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新品上市 中茶牌七子饼茶 8591 普洱茶(熟茶)紧压茶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