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生活茶”:从“生活美学”观茶之道  ——第十五场哲学家茶座纪实报道

中日“生活茶”:从“生活美学”观茶之道 ——第十五场哲学家茶座纪实报道

3阅读 2019-03-26 01:18 活动

 中日“生活茶”:从“生活美学”观茶之道

——第十五场哲学家茶座纪实报道

 

文:刘雪萌 图:郑悦


12月2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在人文楼600会议室举办了以“漫谈中日‘生活茶’:从‘生活美学’观茶之道”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的刘悦笛研究员。余开亮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人员以及哲学院、校外的中国茶文化爱好者等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表 1:第十五讲哲学家茶座实景


刘悦笛先生以“美好生活”为关键词展开了本场讲座。他认为,“美好生活”包括两个维度,好的生活和美的生活。生活美学探讨的是用美的生活提升好的生活,用品质的生活提升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之学,是追问“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让每一个人成为生活的艺术家,在把艺术向下延伸的同时把个人生活向上提升。他特别强调,美学不仅是感觉,也是觉学,即觉悟之学。


刘老师以他本人在台北“食养山房”的独特品茶体验引出了他对禅茶一味的理解:正所谓是“茶味禅味,味味一味”,禅与生活,汇通为一。生活之“茶”,便是佛教之“禅”,喝茶之“道”便是参禅之法,茶道即为佛法,这便是“禅茶一味”的真谛。茶道是对生活的提升但它又不超脱于生活。


图表 2:主讲人刘悦笛研究员


刘老师又进一步展开谈到了中日在禅茶一味理解上的异同。“赵州吃茶去”的禅宗一大公案,不仅影响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日本的禅宗和茶道。他甚至指出,当今日本的两个知名品牌优衣库和无印良品所体现的极简主义都是受到日本禅宗的影响。此外,日本的茶道还受到“唐密”的影响。日本在茶道的生活美学上走得更远,提出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美学原则,俗称为“茶道四谛”,从而将“禅茶一味”推到了美的极致。不过,这四个原则是由千利休在前人“谨、敬、清、寂”原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他用“和”取代了“谨”,对茶道的内涵和精神做了积极拓展。最终,日本茶道被赋予了一系列的程式过程,同时也成就了一种“仪式化”的美学规仪。刘老师着重分析了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哲学家久松真一对茶道美学原则的解读,刘老师评论道:久松对日本茶道的解释具有哲学高度,同时他是唯“心”而出的,走向了“心茶道”的方向,但茶道从未脱离生活而存在。刘老师评论道,日本茶道好的地方在于其规范性,相应地也失去了自由。刘老师提出了他本人对禅茶一味的哲学解读:茶道与禅一体不二,毋宁说是同一物。


此外,刘老师还通过中西饮茶之别强调了中国人喝茶的特点,即从饮之味过渡到茶之道,“色香味三者俱全”,这就需要充分、全面调动人的知觉,才能心领神会,由此才能知味,从而进入“精微”之境界。总之,一句话,茶之道就是一种“过程美学”抑或“过程哲学”,过程高过结果,同时,自然也就是世俗的,茶道也是一种日常生活的美学和哲学。


刘老师在讲座中旁征博引,主题广泛,他以“选茶”为主题,以茶与墨的类比教授大家如何辨别好茶;又细论了茶与水之关系,强调了水品质的重要性;他强调煮茶是一个融声、色、体验为一体的审美过程;他还谈到茶有三美、三合其美,这是有关天人合一的学问。他站在“生活美学”立场,畅谈饮茶之乐,剖析人与茶相生相伴的过程。茶之道即生活之道,茶之美即生活之美。


图表 3:部分参会人员与主讲老师合影留念


主持人余开亮教授为刘老师的本场讲座做了极具学术意义的点评。他指出,禅宗智慧是中道的智慧,非有非无,若即若离。虽然每一个人可以成为生活艺术家,但这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是生活艺术家,这就是不即不离,不一定是但又不离。在道和茶之间,若让其真正提升到生活中的艺术家这个层面,需要有一个“觉”的决心在其中。喝茶对于人们来说,就超越了简单的饮品,晋升到在生活中体验自己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美的所在。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中,听众们十分踊跃、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在场听众与工作人员与刘老师合影留念,并做深度交流。

上一页:(四)水仙茶----之凤凰水仙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一夜之间风云突变 毛茶价格下跌为哪般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