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茶产业如何提质增效:做足“茶文章” 壮大“茶经济”

十堰市茶产业如何提质增效:做足“茶文章” 壮大“茶经济”

11阅读 2022-08-06 03:16 快讯

近年来,十堰市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县域经济发展中,深入实施“61”产业强农计划,把茶产业作为全市生态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在整合品牌资源、创新产业机制、挖掘品牌文化等方面下足功夫,茶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十堰市茶产业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有机茶特色化不明显、产业体系还不够健全。面对全国茶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我市茶产业如何提质增效?

名优绿茶畅销

十堰市茶产业发展迅速

十堰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十堰市生态区位独特,生态环境优越,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500米至1200米的二高山地区,降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漫射时间长,可谓“高山云雾出好茶”。

十堰市茶叶茶多酚含量达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清香、粟香、花香等多种香型兼备,多次在全国大型茶博会上获得金奖。

近年来,十堰市茶产业发展迅速,现有各类茶企300余家。其中,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北梅子贡茶业集团、湖北圣水茶场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星梦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竹溪贡茶茶业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茶园面积超80万亩,年产茶叶1.6万吨,年产值达24亿元,综合产值达85亿元。名优绿茶畅销,红茶、乌龙茶、茶叶提取物等产品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发展遭遇瓶颈

有机茶产业体系不健全

十堰市目前有机茶认证品牌达43个,居全省之首。但据业内人士介绍,十堰市有机茶虽然在全省率先获得欧盟认证,但有机茶园面积仅3万亩,占茶园总面积不到4%,且一半以上是老茶园,立地条件差、茶树密度高、抵御灾害能力弱。

十堰市茶产品以绿茶为主,乌龙茶、红茶、黑茶、茶食品、茶工艺品、茶提取物等仅占5%。在绿茶中,面向大众消费的普通绿茶开发不足,中高档茶比重过高。茶叶原料利用率仅为40%,近60%的夏秋茶和普茶原料闲置浪费。

此外,十堰市茶叶技术人员数量较少、知识陈旧、年龄老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效益整体偏低;良种供应不足,除竹山县有一个小规模无性系茶树良种繁殖基地外,茶种、茶苗主要靠外调。全市尚无一家茶叶专用有机肥生产企业。

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建设

业内人士建议,应着眼于全产业链建设,树立现代营销观念,加大有机茶开发力度,用3至5年时间打造全域有机茶示范基地,建成首个市级有机茶示范区。

坚持“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发展理念,把以竹房百公里茶叶长廊为主的茶叶特优区,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茶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专业乡(镇)和专业村,坚持新建基地抓标准、老基地抓升级,实施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促进茶叶加工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高茶园机械化作业水平,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广生态种植,全面提高有机茶基地生产效益。

培育领军企业,重点扶持3至5家茶叶产业龙头企业,将其培植成规模大、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行业领军企业。加大对茶叶小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形成以领军企业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支撑、小微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的茶产业企业集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500强企业和农业上市公司,引进知名企业来我市参与有机茶开发,促进茶产业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茶树良种、专用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力争新建无性系茶园达60%以上。围绕“提高茶树鲜叶资源利用率”这一课题,坚持以名优绿茶为主,红茶、青茶、黑茶等其他茶类为辅,大力开发抹茶、茶叶提取物及终端产品、茶饮料、茶食品、茶工艺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力争绿茶产量与其他茶类产量之比由9:1调整到7:3、茶叶原料利用率由31%提高到80%以上。

建立完善有机茶质量全程控制追溯体系,加大有机茶产品申报认证和监管力度,统一准入机制、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形象。规范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深度挖掘茶文化资源,丰富品牌内涵,进一步提高有机茶知名度和开发效益。

鼓励茶企业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主动“走出去”开拓市场。引导茶企与其他社会经营组织在国内大中型城市设立专营店、加盟店、展销店和体验店,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拓展茶叶销售渠道。

与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强化技术培训,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加速有机茶产业转型升级,向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助力全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十堰乡村振兴,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江华:用“三心”赋能瑶山好茶产业链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脑洞大开 老班章多少一片才会畅销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