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时英:把茶“种”进人生

肖时英:把茶“种”进人生

31阅读 2021-03-01 05:50 人物

  

肖时英的一生,都“种”在了云南普洱,他仿佛就是为茶而生,特别是为普洱茶而生。

六十余年,肖时英培育了七个普洱茶良种,栽种千万亩,造福无数茶农和爱茶的消费者,也让云南的茶叶品质稳步提高。他在茶界被称为“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民间也有人称他为“台地茶之父”。

伉俪携手,为茶远赴云南

肖时英和夫人张木兰是武汉大学农学院茶树专业的同班同学。读书时,学校经常举办各类展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一次茶叶展览中,一位台湾教师拿了从云南带去的大叶种茶参展。第一次见到云南大叶种茶的肖时英十分惊讶:“云南的茶叶有巴掌大喔!太神奇了!”这一眼,结下了他与云南茶的不解之缘。毕业后,他和张木兰主动打报告要求到云南工作。


1953年,两个年轻人怀揣希望,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启程奔赴万里之外的云南,历时20多天才到达昆明。在省农业厅报到后,被分到了当时云南唯一的茶叶科研单位——勐海茶叶实验场工作。这让他们兴奋不已:“能到祖国的边疆工作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我们早就有了到艰苦地方工作的思想准备。”在勐海期间,他和爱人张木兰为解决茶树繁育茶籽不足的问题,先后开展了茶籽育苗、茶树扦插、茶树嫁接、茶树高位压条等多种繁殖方法试验,经过多年试验摸索,试验成功“以苗育苗”的扦插新方法,使云南大叶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解决了云南大叶茶扦插不易发根的难题,为选育茶叶良种创造了条件,为云南大叶种为成功应用扦插技术发展现代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肖时英说:“云南已经是我的故乡,是我的心灵家园。我把云南人民当作知心的朋友,并竭尽毕生精力研究、开发云南大叶种茶树,我们深深爱上了这片孕育了马帮文化、生长着大叶种茶树的土地。”

在普文农场期间,通过实施5000亩现代茶园示范工程项目,肖时英率先在国内开创了现代茶园系统修剪管理的先河,摸索出了适宜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特点的生产管理方法,为云南大叶种茶园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促进了云南省现代茶园的示范发展。

不辞辛劳,一甲子育良种

在六十余年间,肖时英和夫人张木兰只做了一件事——为大叶种茶树选育优良品种,进行无性繁殖的扦插育苗。多年来,先后选育出了“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云梅”“云瑰”“木兰一号”等多个无性系茶树良种,为云南大叶种茶树新品种选育和繁殖奠定了基础。1987年“云抗10号”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现已成为云南茶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园。同时,肖时英还致力于茶树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创制良种名优茶,众多茶农从中受益增产增收。

肖时英与夫人张木兰刚到云南时,云南的茶树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茶树,结实性很差。于是,肖时英通过扦插繁殖解决了茶籽不足的问题。他先后做了茶籽育苗、茶树扦插、茶树嫁接、茶树高位压条等繁殖试验,取得可喜成果,并试验成功“以苗育苗”扦插新方法,成活率高,成长更快,在省内外新建茶园中广泛应用后,使云南大叶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了80%以上,解决了云南大叶茶扦插不易发根的难题,为后来运用扦插技术种茶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南糯山茶园中选出百余株茶树进行观察,再从中选出性状优良的茶树测记产量和试制茶叶,最后筛选出性状特别优良的茶树进行扦插繁殖。当时工作条件差,一切都得自己动手干,就以测记单株产量来说吧,不管天晴下雨,不顾日晒雨淋,都是自己提着小秤,一株一株把茶叶采下来,称好重量记在本子上。”肖时英说。

选种要摸清品种资源,收集育种原始材料,肖时英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到茶区调查,他先后到双江勐库和董过、澜沧景迈和糯福、凤庆凤山青树、勐腊易武、勐海南糯山等茶乡,调查茶树地方品种和栽种制作技术,向茶农学到了宝贵的技术经验,并撰写了《云南大叶种茶地方品种整理与鉴定》《云南特有的茶树栽培技术经验》等文章。

肖时英的夫人张木兰在制茶工艺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她从改良茶树品种入手,并在绿茶加工工艺有所突破,研制成功精细加工工艺——翠茗新工艺,在全省推广后,云南绿茶品种有了很大提升。现在的滇绿已成为浙江、福建、广西、湖南等地的俏销货。

1987年,肖时英和张木兰正式调入普洱茶树良种场工作,在这里,他们放开手脚做实事、搞科研、搞创新,选育出的品种都通过省级、市级鉴定和审定,并分获省和市科学技术奖。为了纪念已故的张木兰,肖时英还选育了“木兰1号”新品种。

发挥光热,修建立体茶园

1992年,退休后的肖时英仍在茶业事业上发光发热,先后发表论文《云南生态经济茶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试论中国茶文化之发展》《立体生态茶园——普洱茶基地建设的一种新模式》,专著《我们亲历的云南茶——感时木荣》《我们亲历的云南茶——时木茶缘》。  同时,又和妻子自掏腰包,在思茅区大寨租赁土地130多亩作为“试验田”,开展茶树生态种植的系统性研究和模式创新,先后完成立体茶园开垦、多品种组合种植、茶树不同修剪方法、茶园间种林木、茶园铺草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控等多种试验研究。首创了新型“立体生态茶园”绿色茶园生产模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茶叶“丰产不丰收”、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难题,使茶叶产量提高了近一倍,并被列入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推广。

肖时英的立体生态茶园位于思茅区倚象镇大寨村大草地村民小组。据肖时英介绍,1992年退休后,他便和妻子拿出存款,又向亲朋借了一些钱,在此租茶地建茶厂,将这里变成一块“试验田”,尝试开展立体茶园开垦、多品种组合种植、茶树不同修剪方法、茶园间种林木、茶园铺草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控等多种试验研究,将许多大胆的想法在这里一一尝试。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他把这里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立体生态茶园”。在这片130亩的茶园里,他分片将不同的品种搭配种植,再套种上了1000余棵樱花、桃树、香椿、羊奶果树、臭菜树等树木,形成了19种搭配方式。这些,是肖时英一辈子的心血。

“在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思想的指引下,我立体生态茶园的尝试,打破了以往单一种茶的生产方式,可充分利用空间,构成宽大的立体采摘面,一亩立体生态茶园的产量,相当于1.5亩—2亩平面化茶园的产量水平,其经济效益也相应提高50%—80%。再加上茶园养鸡和间种林木等收入,其综合经济效益要比单一种植茶树的平面化茶园高得多。”肖时英说。

肖时英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云南大叶种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回顾他与茶叶共同经历的岁月,从学茶、研茶、种茶,到制茶、教茶、评茶、写茶,他说,深感自己的茶人生是探索、开创、丰富和幸福的。

注:内容来源中华茶人联谊会,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打造西南乃至全国茶叶集散中心”四川川之南茶城首届茶商大会举

下一页:孔雀经典 深林瑰宝 兴海茶 勐海孔雀饼茶正式上市!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