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③:2023,我看见茶行业的新变化、新发展

年终盘点③:2023,我看见茶行业的新变化、新发展

29阅读 2023-12-31 06:30 头条

时间就像一条大河,航行其上,无论是激流柔波,还是险滩美景,到每年最后一天午夜钟声响起的那一刻,都归于轻舟已过无痕无波。

让我们用脚步丈量全国茶区;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握过的手、走过的景、合作过的事、被感动到的人……

今天,《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记者通过自己的视角,和大家分享2023年我们对茶行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每位记者的感悟反映出2023年茶行业的新变化、新发展。

中国茶文化振兴年

□ 安明霞

2023年,“疫”过天晴,繁华与共,茶事活动重启。这一年,我走过了全国20余个茶区,参加了10多场茶事活动。作为一名拥有20年茶行业从业经历的新闻工作者,这一年,我看到中国茶文化旗帜高高举起!

过去的20年,全国大大小小的茶事活动始终围绕“卖茶”展开,活动中探讨的主题也多是围绕“如何卖出茶”展开。而今,每一场茶事活动都融入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河南省郑州市举办的2023中原茶文化节以“茶,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以电潮音乐节、美学市集等形式向销区消费者展示了一场文化艺术盛宴。拥有458年贡茶历史的福建省建瓯市举办了首届北苑贡茶文化节,聚集了世界多国和港澳台地区的茶文化大家,秀茶艺、论茶道,畅谈传统茶文化和现代茶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展示了一幅“茶和天下”的风雅之作,这是中国茶界近年来少有的一道茶文化大餐。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举办了以“全民共饮·大雅之茶”为主题的第19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演员通过歌舞展示了世界茶文明发祥地——蒙顶山的茶文化历史底蕴。在山东省莒县莒国古城,3000年的莒地文化张开双臂拥抱了博大的中华茶文化,北京老舍茶馆入驻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莒国古城,茶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福建省柘荣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学院教授田真就“中华传统文化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演讲,一百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茶教师学习如饥似渴、笔记密密麻麻······

2023年,茶行业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茶文化年会——中国茶文化年会,这场年会在北京站启幕后,随后还有了深圳站,明年还将在更多城市举行。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年,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茶文化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如果说,过去,中国茶注重的是物质属性,人们关注生态环境、品饮口感;那么,从2023年开始,中国茶的文化属性得到空前凸显。通过各种新式的文学、艺术手法,中国茶文化正如春雨润物、春潮排空······

2023年,堪称中国茶文化振兴年!

茶行业“瘸腿”,岂能行远?

□ 赵光辉

心底里总希望2023再多些完美,但偏偏在最后一季度,就是有人不让人痛快。先是10月茶叶主播丹妮涉嫌售假而翻车,让人们对茶行业的信誉打了一哆嗦。随后的12月,“寒流”来袭: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中的“昌世茶”品牌炒作崩盘爆雷,群“丑”乱舞。一时间行业纷纭、公众侧目——为什么每过几年茶行业就要打一次“摆子”?

其实,回顾2023年茶行业,一大亮点就是茶业标准不断丰富完善、细节不断落地落实、治理不断深入有效。4月,《茶叶分类》国际标准颁布,中国六大茶类分类体系上升为ISO国际标准。岂不可喜?9月底,85项新食品安全国标发布,对“茶鲜叶”和“茶叶”给出定义,并对其污染物和农残限量等做出规定要求。岂不可贺?9月,借助限制商品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对茶叶包装来了一针补充疫苗。岂不快慰?

放眼茶行业上下游,茶行业“瘸腿”了。岂不可惜!上游原料、生产、加工领域的治理水平和现实状况连年提升改善;而下游流通领域顽疾未除、又添新病。“瘸腿”如果加剧,岂不殃及茶叶消费市场?所以,一盼行业自律。投机取巧岂不可憎?害群之马岂不可恨?二盼国家强化对茶行业下游的治理。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问岂不是养祸害!

冲锋号角嘹亮 茶叶电商“卷”起来了

□ 陈 浩

2023电商“双旦”(圣诞节、元旦)活动即将结束,这意味着各式的“创新”电商节即将收官。

在我来看,电商用户的增量已基本见顶,更多电商用户正在转变为“电商主”“直播主”“内容主”,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冲锋号角更加嘹亮。

一是从消费趋势来说,有着电商基因的茶企持续发力,稳中有进,形成了较完整的产品体系及核心用户;二是传统高价茶“下探”趋势明显,“低价战略”依旧是消费者购物时无法撼动的“心智”;三是更多用户开始购茶自饮,礼品属性弱化,茶被更多年轻人喜爱。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内容直播”加入了茶叶电商。除传统茶叶外,主播还通过直播将“小产区”“进阶茶”“新场景”等概念呈现给消费者。主播通过专业讲解和朋友式的交流引导,为消费者答疑解惑,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了一杯茶的可能性,促进了茶叶的消费。

然而,“货不对位”“价不对等”“虚假宣传”等问题在茶叶电商圈频频曝光,质量难辨、价格混乱,乱象尤在。但我们坚信,道远且长,虽远必达;心之所向,行必能至。

今年,茶行业有些“闹”

□ 王 璟

2023年茶行业印象——“闹”,热闹也喧闹。

新冠疫情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考验,“安静”了3年之后的茶行业在2023年热情重燃。我们在茶叶产业链各个环节看到了一幕幕忙碌起来、热闹起来的景象,市场正加快恢复。产区开足马力忙生产,销区铆足干劲开新局,开茶节、炒茶赛、茶文化节,还有发布会、品鉴会、产销对接会、茶叶博览会,以及茶征文、茶评选、斗茶赛、茶艺赛、茶雅集、茶游学、茶文化讲座等各种茶事活动令人应接不暇。整个行业都铆足劲儿把自己的品牌“叫响”,让茶叶的茗香飘得更远。

在看似光鲜的表象背后,也有隐患与不安。有人说,现在茶界赛事太多、奖项太多,凡事皆比赛、凡赛必获奖,比赛大有泛滥之势。作为行业媒体,希望相关机构能够提高办赛门槛、限制比赛数量,也呼吁行业人士不要被非专业机构忽悠、裹挟,让公益性、含金量高的赛事活动在市场花木向阳。

总体来说,行业“闹”起来是一种活跃的象征,在这个平凡又不凡的2023年,茶人在烟火气里看到了一个热气腾腾的新局面。新局面势必诞生新机遇。2024年,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流通环节,稳健前行、竞逐前路,正是行业的殷切期望。

茶文化培训教育向新而行

□ 梁 妍

如果说,2022年是茶文化线上教育培训的“崛起之年”,那2023年就是茶文化线下教育培训的“回归之年”。专业、大众茶文化教育培训遍地开花,全国兴起了学习茶文化的热潮。

2020年,人社部将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认定交给用人单位或第三方机构。受新冠疫情影响,经过3年沉寂,业内专业人士对于考取职业技能证书有强烈需求。2023年茶文化教育培训迎来“井喷”,大部分茶文化教育培训都与发证进行“强关联”,“拿证”成为专业化培训的最大“卖点”。但在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我发现,如何确认证书是人社部认可的、发证机构是否为人社部备案单位、技能等级如何认定等是大家着重关注的问题,因此,发证流程透明化、考核标准明确化,是茶文化教育培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此外,今年还涌现出了很多师资培训班,这些培训班有效加强了茶行业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了茶叶科技普及和茶文化传播。

在大众茶文化培训方面,我欣喜地看到,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还是授课方式上,大众茶文化培训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向生活美学方向发展了。随着调饮师、拼配师等新职业出现,不少培训机构紧抓行业需求,举办了高含金量的新茶饮、拼配茶培训班。以非遗文化、唐宋茶文化、国学文化、地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也颇受市场青睐。此外,大众也不再满足于只坐在教室中学习书本中的茶知识。今年,雅集、茶会、游学等更具有实践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也经历了更新迭代。

2023年,茶文化教育培训行业正走在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道路上。可以看到,茶文化教育培训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正在慢慢解决,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明确化、培养内容丰富化、培养方向多元化是未来茶文化培训的发展方向。

出品: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中国茶全书》系列图书稳步推进

下一页:速览!茶行业年度数据出炉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