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土锅茶

  哈尼族土锅茶,哈尼语“绘兰老泼”。哈尼族首要居住在云南的红河、西双版纳区域,以及江城、澜沧、墨江、元江等地,其内有“和尼”、“布都”、“爱尼”、“卡多”等不一样的自称。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这是一种陈旧而简洁的喝茶办法。
  哈尼族煮土锅茶的办法比拟简略,通常凡有客人进门,主妇先用土锅(或瓦壶)将水烧开,随即在沸水中参加过量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分钟后,将茶水倾入用竹制的茶盅内,逐个敬奉给客人。这种茶水,汤色绿黄、温度适中,幽香润喉,解喝,耐人寻味。素日,哈尼族同胞也总喜欢在劳作之余,一家人喝茶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哈尼族简介:
  【民族概略】
  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陈旧的民族,哈尼族首要分布的滇南区域,包含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称号,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民族分布】
  现有人口1253952人。首要聚居在滇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元江、墨江、绿春、金平、江城等县,思茅、西双版纳、澜沧等市、州、县也有分布。首要从事农业,善开梯田。
  【民族前史】
  哈尼族有许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自称的人数较多。别的还有糯比、糯美、各和、哈鸟、腊米、期的、阿里卡多、阿古卡多、觉围、觉交、爱尼、多塔、阿梭、布孔、补角、哦怒、阿西鲁玛、西摩洛、阿木、多尼、卡别、海尼、和尼、罗缅、叶车等自称和他称。哈尼首要居于红河南岸的红河、绿春、元阳、金对等四县;雅尼居于西双版纳自治州及澜沧县;卡多、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均交织聚居或散居于景东、镇沅、墨江、新平、元江、普洱、江城等县。本民族内部之间的互称和其他民族对哈尼族的称谓也不尽一同。见于汉文史籍中的前史称号,秦汉时期称“昆明叟”,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乌蛮”,唐南诏、宋大理国时期称“和蛮”,元朝称“斡蛮”、“斡泥”,明朝称“窝泥”、“和泥”,清朝称“和泥”、“窝泥”、“禾尼”。哈尼族在各个前史时期不一样称号的呈现及其分布改变,反映了前史上他们迁徙活动的状况。称号虽多,其音义却根本一同,均与当前的自称和互称一样或附近,都从“和”音,其义仍为“和人”。可以说,哈尼族两千多年来根本上就具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和人”。中华公民共和国树立后,根据本民族公民的一同志愿,以人数较多的自称“哈尼”为本民族共同的称号。(李永燧、王尔松编著:《哈尼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
  对哈尼族的前史根由,民族学和前史学界大致有四种观念:①东来说;②两向族源多种文明交融说;③红河两岸土著说;④“氏羌体系”南迁说。东来说以滇南区域有些哈尼族选用父子连名谱系追根溯源到南京应天府杨柳湾,或山西、河南、江西、贵州等地,并以此为根据,以为哈尼族与汉族的根由同出一辙。两向族源多种文明交融说以为今日从事山居农耕的哈尼族是“由青藏高原南下的北方游牧部落与云南高原北上的南边稻作民族——夷越交融而成的新式稻作农耕民族”。就族源论,“当是双向的、复合的,即南边土著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汇与交融”。就文明论,是一种“南边夷越海边文明与北方游牧部落的高原文明的化合体。”(史军超《哈尼族与“氏羌体系”》,载云南《民族文明》1987年第5期)。红河两岸土著说以出土文物为依据,以为哈尼族系红河区域的土著,与西北高原民族毫不相关。(孙官生《论红河流域是早期人类开展的重要区域之一》,载《红河文物》1986年第3期。)“氏羌体系”南迁说是比拟盛行的观念。它以为哈尼族同今日云南省境内十几个彝语支系的民族一道,其干流均同源于古代氏羌部落族群。据《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籍记载,氏羌族群原游牧于青、甘、藏高原。秦献公时期(公元前384-362年),秦朝实力敏捷扩展,大举进行降服附近部落侵扰的活动,氏羌族群被逼流迁各地。在迁徙中,南迁的羌人不断繁殖,构成耗牛种和越嶲羌、白马种、广汉羌等若干部落,活动于今川西南、滇西北、滇东北的广阔区域。史学家将这些南迁的羌人遗裔统称为“和夷”。和夷称号虽不单指一个民族,但无疑包含哈尼族先民在内。这一记载,与哀牢山区哈尼族的民间传说根本一同。相传哈尼族的祖宗,曾游牧于悠远的北方一个名叫“努玛阿美”的当地,此后逐步南迁,居住在“谷哈”和“轰阿”(指滇池、洱海沿岸)广阔区域,与“昆明种人”彼此交织杂居。后因遭异族侵扰,分两条路线往南迁徙:一条即新近“和夷”自川西南迁经滇池昆明一带,再经南迁至滇东南的六诏山区;一条自滇西北迁经大理湖滨平坝,然后别离南下到今哀牢山、无量山区的景东、景谷、镇沅、新平至石屏、建水、蒙自、开远,继而至元江、墨江、红河、元阳、绿春、江城及西双版纳等地。
  隋唐时期,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唐初,哈尼族开端从乌蛮中逐步分解,分布于哀牢山、无量山广阔区域的哈尼族被称为“和泥”。滇东南六诏山呈现的“和蛮”部落,曾屡次向唐朝贡方物,开端了与华夏政治经济的联络。南诏兴起后,各地哈尼族直接从属于南诏,与滇东北、滇南彝族一同,被统称为37部蛮。其间的因远(元江)、思陀(红河)、溪处(元阳、金平)、落恐(绿春)、维摩(丘北、泸西、广南)、强现(文山、砚山、西畴)等7部均大有些为哈尼族,处于南诏奴隶制政权的控制下。10世纪中叶,南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率37部蛮,会盟于石城(曲靖),直驱洱海,于937年摧毁了杨氏的“大义宁国”奴隶制政权,在云南树立了大理段氏封建领主政权。哈尼族各部落,因得到大理国段氏的分封,开端树立领主准则。六诏山区各部哈尼族,以强现部最为强盛。其领主龙海基“素为诸夷所服”(见《新纂云南通志》卷一七四,《土司考·开化府》。),共同了各部巨细领主。宋皇祐时,因导游宋将杨文广过境有功,受宋王朝令世领六诏山区,世代为滇东南最高领主。滇东南哈尼族便与华夏有了接近的联络。
  13世纪中叶,元朝灭大理段氏政权,共同诸部,设云南行省。元宪宗六年(1256年)立阿万户府(至元十三年改为临安府),辖今红河州大部、文山州一部。龙海基九世龙健能曾一度被授为阿万户府总管,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络。哀牢山区各部哈尼族,从10世纪中叶进入封建领主社会。1256年后,元朝设置元江万户府,思陀设置和泥路,落恐、溪处别离设置正副万户府等控制组织,以哈尼族领袖为土官别离直隶于云南行省。后又将元江万户府改为元江军民管府和元江路,统辖哀牢山区域哈尼族各部,加强了直接控制。
  明初,明军征云南,龙海基16世孙龙者宁迎明反元,使得明军直捣梁王府,敏捷摧毁了元朝在云南的最终控制,改云南行中书省为云南布政使司。在哀牢山哈尼族区域,树立各部长官司,多由哈尼族土官充当。各地哈尼族土官与华夏皇朝的联系更为接近。思陀遮比、溪处自恩、落恐他有、瓦渣阿英等土官,别离承受明皇朝所赐李、赵、陈、钱等汉姓。明初,在云南实施军屯、民屯、兴修水利,开展生产。不少汉族进入哈尼族区域,带来了领先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哈尼族社会的经济开展,使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其时的六诏山“土田多美,稼穑易丰”(乾隆《开化府志》卷九,“习俗种人”条)。14世纪中叶今后,新平、元江、墨江、普洱、镇沅一带的哈尼族逐步向封建地主制经济过渡。
  明末农人起义师残部李定国,在哈尼族等各族公民的撑持下,在云南树立了抗清根据地。清兵进逼云南今后,哈尼族头人龙韬等联合六诏山、哀牢山区哈尼族等各族公民,推举宁州(华宁)土官禄昌贤为领袖,于1665年举行了席卷整个滇中南的反清大起义。起义失利后,清政府就此废弃六诏山区各土官领地,实施改土归流,分属开化、广西两府,从此完毕了哈尼族龙氏在滇东南近500年的控制。哈尼族居民逐步与其他民族交融,有的则迁至红河南岸哀牢山区。至此,滇东南六诏山区哈尼族根本绝迹。与此同时,清政府在哀牢山区也推广改土归流方针,废弃因远罗必甸长官司,属元江州统辖;改马龙他郎甸长官司、钮兀长官司为他郎厅(墨江),从属普洱府。思陀、溪处、落恐等各土司依旧不变,继续实施土司准则。(云南省前史研究所编著:《云南少数民族》,云南公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2-86页。)1817年,红河南岸宗哈(今元阳县攀枝花乡)新式地主高罗衣聚众700多人起义,自封“窝泥王”。起义师曾一度霸占麻栗寨、新街、芭蕉岭、逢春岭、溪处、瓦渣等土司领地,给土司领主以沉重冲击。起义失利后,高罗衣被俘身亡。1853年秋,哀牢山中段镇沅、墨江、新对等地各民族在田四浪(本名田以政,墨江哈尼族卡多人)领导下,聚众3000多人起义,一度占领镇沅县全境和西南部哀牢山区。
  1856年,起义师与李文学带领的农人起义师结盟,田四浪被推举为“夷家戎马副元帅”,分领哀牢山中、下段农人起义师。起义师一度占领了许多当地,有力地冲击了封建领主和清王朝的漆黑控制。1870年12月,田四浪被俘,于次年被清兵杀戮。
  1917年,金平猛丁土司区统辖下芭蕉河的苗族公民在女“苗王”马勃迈的带领下发动起义。元阳县多沙寨女青年卢梅贝身先士卒,带领当地哈尼族义师英勇作战,被“苗王”封为大将。年末,义师聚集于茅山,推举卢梅贝为联军统帅,分路扫荡各地土司实力,屡次给官军以沉重冲击。1920年春,义师战胜于马鹿塘——茅山一带,卢梅贝在大众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哈尼公民赞扬她为各族公民英勇奋斗的精力,敬称她为“多沙阿波”(意为多沙寨的“阿爷”)。
  近百年来,哈尼族公民此伏彼起的反帝反封建奋斗,因为其时前史条件的限制,都归于失利。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公民革新奋斗才逐步走向成功。早在大革新时期,今开远、蒙自、个旧等县、市就已经有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继而扩展到滇东、滇西各县。1930年左右,哈尼族首要聚居的墨江县,是其时云南地下党活动的首要区域之一。党组织了读书会、"贫民相帮会"等活动,教诲和培养了广阔贫穷农人及许多优异的哈尼族知识分子,在哈尼族区域撒下了革新的火种。1947年末,中共滇南暂时工委在个旧隐秘树立。次年,在元江彭泽正式树立红河区域的游击装备。这支部队东征西战,不断壮大,1948年正式编组成“云南公民讨蒋自救自卫军第三纵队”,得到了哈尼族公民的极大的响应和撑持,党领导下的哈尼族区域的公民游击装备,敏捷燃起了革新奋斗的燎原烈火,迎来了全国解放的伟大成功。
  【文明艺术】
  哈尼族有本人的言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可分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
  哈尼族以为万物皆有灵,人死魂不灭,所以盛行天然崇拜和祖宗崇拜。有丰厚的口头文学、民间舞蹈。男女老少都喜欢随身携带巴乌、笛子等乐器。以阴历十月为岁首,传统节日首要是“扎勒特”(十月年,即新年)和“矻扎扎”(五月节)。
  哈尼族是一个与音乐歌舞为伴的民族,首要舞蹈有大鼓动、棕扇舞、木雀舞、罗作舞等。乐器有俄比、扎比、三弦、四弦、把乌、响篾、稻杆、叶号、竹脚铃、牛皮鼓、铓锣等。把乌为哈尼族独有乐器,极有名,金竹制成,状如笛子。吹嘴有簧片、音色广大淳厚,意韵悠远纠缠。近年经音乐家改制,音域扩展,音色更为丰厚,曾受邀赴欧洲诸国演奏,深受欢送。
  白鹇舞
  这是哈尼族公民最喜欢的一种民间舞蹈。撒播在云南省元阳县、元江县等哈尼族区域。因模仿白鹇鸟的生计、姿势、举措起舞,故名白鹇舞。舞蹈时,手执双扇,故民间也叫扇子舞。
  白鹇舞安静秀丽。在慎重的鼓声配乐下,在均匀颤抖的韵律中,体现白鹇在林中窥看、散步寻食、溪边饮水、嬉戏玩翅、亮翅翱翔等内容。舞蹈语汇丰厚、举措秀丽,在单腿重心上的空中舞姿和举措较多,有必定的技巧性,是哈尼族舞蹈中比拟老练和完好的一种表演性舞蹈。
  因为气候等天然的联系,元阳县等哈尼族区域,白鹇鸟较多,它们会成群地飞到林中空位或溪水边,嬉戏、喝水、起舞,会改换简略的举措和图形。相传很久以前,一只秀丽的白鹇鸟在树上休息时,一位贫病交加的白叟倒在大树下,所以它来回翱翔找寻,用咀含来宝贵的药草给白叟吃,白叟得救了,白鹇鸟才展翅飞向远方。为了感谢和思念仁慈的白鹇鸟,白叟用芭蕉叶摹仿白鹇的同党跳起了舞蹈。至今元江县一带还在沿袭芭蕉叶或棕叶做的扇子起舞。哈尼族公民以为白鹇仁慈、聪敏,视白鹇为仁慈吉利的标志,对它怀有敬重之情,白鹇舞寄托了哈尼族公民的美好愿望和抱负。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各个民族的饮茶习俗

各个民族的饮茶习俗

看了又看

彝族烤茶
德昂族酸茶
傈僳族油盐茶
九华茶道 一杯香、二杯醇、三杯甘
济南人的茶情结
哈萨克族奶茶
京族槟榔茶
鄂温克族奶茶
朝鲜族大麦茶
侗族打油茶
仫佬族打油茶
江淮闻名古茶镇 临涣镇
广东人喜爱"叹茶"
巴基斯坦喝茶带英国颜色
土耳其人喜爱喝红茶
新加坡 肉骨茶
苗族特爱的土家油茶
英国热奶油茶
周庄千年古镇 阿婆茶
哈尼蒸茶闻之幽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