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明清四朝代不同的饮茶方式

  唐以前的饮茶,属于粗放煎饮时代,是或药饮、或解渴式的粗放饮法。到了唐宋以后,则为细煎慢啜式的品饮,以至形成了绵延千年的饮茶艺术。
 
  至宋代时,以品为主的唐代煎茶发展成了“斗茶”,达到了更高的艺术性品茶的阶段。
 
  宋代斗茶时,先把饼茶击碎成小块,并碾成细末,放入烫好的茶盏,再注入沸水调制成茶膏,然后用特制的茶筅(形似小扫把的工具),边转动茶盏,边搅动茶汤,使盏中泛起汤花,以比较茶汤的色、香、味。最后再品尝汤花,俱佳者获胜。是以“斗茶”来比赛茶叶的质量,比赛茶汤的色、香、味,比赛斗茶者的茶技、茶艺。
 
  宋代的福建北苑为古代重要的产茶区。北苑茶叶质量优良,自南唐始即列为贡茶。至北宋太平天国初,为有别于民间产茶,特置“龙凤模”,以龙凤为型,制成团茶,即历史上有名的“龙团凤饼”,色、香、味均为上品,名冠天下。
  当时的“大小龙团”为宋代着名贡茶。“大龙团”每八饼为一斤,创制人为丁谓,江苏苏州人;小龙团二十饼为一斤,创制人为蔡襄,福建仙游人。两人均在福建督造贡茶任上时创制。
 
  始创于福建建安一带的斗茶,因其技巧性强,趣味性浓,不仅能给人以物质上的享受,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南宋浙江绍兴茶区,在制茶方法上还开始出现了炒青法的雏形,改蒸为炒,改碾为揉,改研膏团茶为条形散茶,使茶叶的外形和内质都为之一变,为我国的绿茶产制打下了基础。
 
  元代时,开始用鲜叶放在锅里蒸煮,以制成整片叶子的散茶,名日“蒸青散茶”。
 
  至明代时终于出现了和今天一样的绿茶制法——炒青制法。茶叶的品饮法,也改煎饮为开水冲饮,成为喝茶史上的一大转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取初萌之精,吸泉至鼎,一瀹便啜”,世代流传至今。当时以炒法加工的绿茶,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品饮对象,花茶也渐渐在民间普及。明代有关饮茶的着作,约有上百篇之多。
 
  至清代,乡村市肆茶馆林立,饮茶之风盛于明代,茶叶成为珍品,流行于官场士大夫和文人间,大量名茶应时而生。清道光年间,还先后发明了半发酵的乌龙茶和经过发酵的红茶,并出现了白茶,传统的紧压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在制茶方法上,形成了我国茶叶结构的六个大类——绿、红、花、白、乌龙、紧压茶。
  清代不论公事来往,还是私家应酬,客来献茶。端茶送客,已成为特定的礼节和排场。江浙广川等的茶馆,更与小食品、点心之类结合供应,又聘请说书、评弹等说唱艺人临场表演,发展成独具地方特色,乡土风味浓郁,呈平民气息的大众化交易、交际、娱乐场所。晚清时,更有一班落魄旗人,仍将饮茶装璜门面,在人前夸耀示富。而文人们则纷纷溶入了“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初更红。寻常一样窗前月,纵有梅花便不同”的意境。
买好茶 上茶窝
买好茶 上茶窝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查看

相关推荐

古人如何制茶与饮茶

古人如何制茶与饮茶

徽州茶外销史概述(上)

徽州茶外销史概述(上)

看了又看

论普洱熟茶历史,鉴茶品年份真假
普洱茶的身世你可知道,四句话就明白了!
“金瓜贡茶”见证普洱茶百年前的辉煌岁月
易武:贡茶第一站
普洱老黄片的前世今生
云南这5大千年茶王树你可都听过?
普洱茶几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中国台地茶发展简史
茶马古道在临沧的印记
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时代——明朝
高山好茶是优越的生态环境成就的
陈升学堂:不学点茶史,何以言懂茶?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四大国营普洱茶厂历史,普洱茶入门须知!
普洱茶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
民国人眼中的普洱茶
老茶头这个名字的由来你可知道?
根据普洱茶的发展历史,普洱茶哪里的最好?
古人对“洗茶”怎么看?
带你了解80年代下关茶厂销法沱普洱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