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常见答疑:熟茶可以一直焖泡在水里吗?

茶叶进化论 茶叶进化论



2021年的第一场雪落下了,全国天气也越来越冷,身边用保温壶焖茶的人不知不觉多了起来。
很多人看到我们用保温壶焖茶,不禁好奇:这能行吗?茶叶能一直焖泡吗?会不会对身体不好?
 

今天,我们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为满足好奇心,先说答案:


高温焖泡熟茶不仅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还会让茶汤香气更加浓郁,同时,高温焖泡会让茶叶中水溶性膳食纤维更多地溶出,使茶汤更加醇厚,对人体健康更有益。



1「茶叶焖泡法」的本质与意义

很多人会把茶叶单独化看待,其实茶叶就像是一种蔬菜:蔬菜炖煮很久没问题,茶叶焖泡又怎么有问题?

 

中国古代历史上还有茶膏。茶膏的制作需要经过非常长时间的熬煮。在熬煮过程中,茶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大量溶出,熬得够久才有养生功效。



茶膏
又比如中药。中药材的熬煮也是一门学问,有经验的老中医会知道,当药材熬煮得足够久,植物中的多糖类物质才会溶出得足够多,熬够了才有效果。
所谓的茶叶焖泡法,其实跟大锅炖蔬菜、熬煮中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藉由持续高温来让植物纤维中的有效物质溶出得更多,尤其是水溶性膳食纤维,这是熟茶养生的关键。




很多人担心:高温持续浸泡会不会溶出不好的物质?会不会焖出农残? 其实只要茶叶本身没有不好的物质,我们再怎么也泡不出有害的物质。只要是原料干净、仓储干净、检测合格的茶叶,都不会危害到人体的健康,可以放心焖泡饮用。




比起讨论会不会泡出有害物质,焖泡法对茶汤口感的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

2什么样的茶叶适合焖泡?
 除了普洱熟茶,有些茶叶也适合焖泡。我们可以依据刺激性来简单区分: |高刺激性型 酚类含量较高的茶叶通常不建议焖泡。
一般未经发酵的细嫩芽叶中的儿茶素含量较高,长时间焖泡容易产生苦涩味,这也是为什么一些细嫩绿茶会强调不要用沸水冲泡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个判断方法并不绝对,要依据具体茶品来判断。



刺激性较高的茶类不建议焖泡


|低刺激性型

 

像普洱熟茶,以及一些条索较大的红茶、白茶(寿眉、老白茶)、黄茶等,由于原料多为成熟芽叶,内含多糖类物质较多,高温浸泡更能释放滋味,因此更适合焖泡。

 

多糖类物质是茶汤醇厚感的来源,因此焖泡的茶汤往往更醇厚。每多焖泡一分钟,茶汤里的水溶性多糖,也就是水溶性膳食纤维都多溶出一点。



在这些茶中,普洱熟茶又比其它茶类更适合焖泡。
熟茶经过充分发酵,产生涩味的酚类物质大幅降低,微生物在发酵中分解叶底纤维产生了大量水溶性多糖,两相结合,就形成了熟茶香甜、醇厚、低苦涩的口感特征。




值得强调的是:高温焖泡会放大一款茶的优点与缺点:比如一款茶很甜,焖泡就会更甜;一款茶很苦,焖泡就会更苦。


天气冷的时候,不妨焖上一壶熟茶,既可以保温,又能为茶汤提供更高的醇厚度和香气,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附:建议焖泡的茶类表格



3

焖泡太久的茶喝了会不会有问题?

既然都开始焖茶了,肯定会有人有疑问:焖泡太久的茶可以喝吗?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人焖着焖着就放着了,或者一时半会喝不完,等到要喝时已经过了好几小时,一看茶汤还很浓郁,倒掉又怕浪费。

这时候的茶能喝吗?答案很简单:放心喝吧!不会有问题!



焖泡时间长的茶,除了鲜爽度会稍微降低以外,需要注意的只是温度。温度太低,建议加入热水再喝,喝过凉的茶可能会刺激肠胃。

 

有问题的茶汤,主要是指霉变的茶汤,但在现实生活中,要让茶汤霉变,并不容易。茶汤中多酚类物质本就是抑菌剂,高温又有杀菌作用,要让茶汤有毒,没那么简单。

 

不过出于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环保考虑,还是建议大家及时把茶叶喝掉,养成一泡茶一泡毕的原则。



4

熟茶焖泡法实操建议

 


焖茶不难,掌握好以下三点,焖茶就无往不利:

 |茶水比


茶叶因为要持续浸泡在热水中,所以不能按常规冲泡的比例来投茶,要降低比例。

 比如泡我们的熟茶,茶水比建议是1:300。(1克茶对应300毫升水)
如果用500-700毫升的保温瓶,投茶2-3克即可;用1600毫升左右的大保温瓶,建议投茶6-8克。可以依据不同的茶叶投入合适的克数。




|焖泡时间
一般来说,熟茶焖泡10-15分钟左右就非常香甜浓郁了。如果觉得茶汤过浓,可以加入热水来调节。
|焖泡手法
焖泡时要注意,如果茶叶较耐泡,不建议一次把茶汤倒完,要留下三分之一或一半的茶汤来添加热水、调节浓度。
焖泡时茶叶内含物质会大量、快速地溶出,如果倒完了,下一泡的浓度就会过淡。在冲泡手法上,这种方法叫「留根泡」。
最后强调一点:焖茶,一定要焖好茶!




普洱茶
2条评论

贝多酚

App留言
2年前
学习了,点赞

茶叶进化论

2年前
@贝多酚 谢谢支持(●'◡'●)
发布失败,请检查您的输入。
您还没有登录
点此登录 取消
请先登录
在APP中打开
在APP中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