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小一方柴窑 烧到通红

把小小一方柴窑 烧到通红

3阅读 2024-05-14 01:14 茶具

把小小一方柴窑 烧到通红

决定去探寻一个秘密,是一个关于泥土和火焰的秘密。起源是在朋友的茶席上偶遇了一种看起来“土土的”茶器。于是决定直接到云南易门的窑口去看看它们的烧制过程。

刚刚烧制完成的柴烧茶器整体看过去,大概率会看到三种颜色:红、黑和黄,这些构成了柴烧的基本色,但是,颜色的组合、交叠、深浅却全凭自然造化,非人力能为。随手拿起一只杯子,压手感十足,果然是做主人杯的好“选手”。皮肤能清晰的感知到质感在变化起伏,亮棕黄色的“油滴”顺着内外壁缓缓滑落,在终点凝固成深绿色,途经之处不规则的冰裂纹增加了灵动通透之感。抑或是落入杯内,在杯底层层堆积起,釉面又附着了其他落灰,像白梅飘落一般。在光润的釉色开片旁边就是从金棕过度到深红,再皴皱而起,形成的黑色橘皮纹。倒扣茶盏,才会迎来最大的惊喜,在盏底的圈足内,一颗光滑的“黑珍珠”悬而未落,灯光照耀下,是层层绿水之中的点点落梅。若它长一分则可能粘连,成为废品,若少一分则可能无法足够弥合裂隙,同样成为废品,惊喜与失望之间就隔着这么小小的一分。

至于那些将“国风山水”的纹理画在杯盏上的,那些将流釉凝固成为雪山瀑布的,那些将蓝、绿、金等等颜色藏身在器物曲线转角之处的……天然形成的落灰釉,层次感非常强烈。去认真观察的时候,能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在相互渗透晕染,值得细细玩味,更会找到万千幻变的趣味。

这些极端丰富多变的效果,全部来自于所谓的“落灰釉”,即,纯素胎入窑烧制,以柴火的持续燃烧将窑内温度提升至1300度左右,柴火的灰烬在器物上落下,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纯天然的“落灰釉”,随机地附着在器物表面,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高温的火焰直接接触器物,也会形成“火痕”或者“火刺纹”,增加另一种审美元素。此类小窑一般被称为“横焰窑”,形似一艘“覆扣的小船”,内部局促,能烧制五六百件杯盏、盖碗之类的茶器。

今年三月初,在第56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上,陶茶通红的“浅影清欢”茶器组合荣获中国工艺美术2021“金凤凰”陶瓷类创新设计金奖。这一组茶器底色为红咖色,在器物的腰部或沿部出现了薄纱般的银灰色纹理,火舌的高温游龙般在器物表面掠过,留下了它的脚步,不仅在灯光下熠熠闪耀,还能触摸到它的些微肌理。

告别了人为的控制,将创作交给木柴、火焰和天气,等待未知的收获,这就是通红柴烧创始人赵春普的乐趣所在了。“每一次烧窑其实都是在未知的边界上探索,我并不能准确知道最终的效果,但是,却始终在尝试理解它背后的原理。比如,某一次,气温骤降或者下雨,空气湿度和气温都突然发生了变化,导致最后烧出来的东西也非常出人意料。”

烧制的过程像是探险,但是对于器物的赏玩则带来解压和安慰的效果。“我也没想到,我们的粉丝中有很多从事高压力、高危险性职业的人群,也许用这样一种来自天然的茶器与普洱茶配合的时候,能带来更多的踏实、安定和舒适吧。”赵春普这样告诉我。

或许是把玩一个独一无二的柴烧茶器,这种快乐带着某种独到的审美意趣,又可以在同好的比拼和交流中找到更丰富多变的享受。因为赵春普本身就是一个从事普洱茶行业十多年的茶人,在他的心里,普洱茶厚重、沉稳和些微的内敛,这些气质与柴烧的粗粝、华彩、自然朴拙相得益彰,所以,他将自己的茶器定位为普洱茶器,是普洱茶人之陶。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那些年,我们这样做茶叶出口

下一页:江山巳锦 巳巳如意 龙蛇交替 开启好运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