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转山
经常会遇到陶友询问怎么去分辨紫陶的好坏这类问题,比如“什么样的紫陶壶才是精品?”、“什么样的紫陶装饰才算是好的?”等等。还有一些陶友则问得比较直接:建水紫陶哪个品牌好?
关注品牌,寻找品牌,说到底,还是寻求好的紫陶作品。
什么样的紫陶才算是好的紫陶?这个问题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说器型标准才算吧,某一些紫陶作品的器型并不那么标准,但仍然不影响陶友们的喜爱;说装饰精细才算吧,很多简约而不简单的字画装饰却受到大家的喜爱......
除了成型与装饰之外,紫陶还有大大小小数十道工序。一件紫陶通常由一个团队来完成,如果要求每一道工序上的每一个匠人都做到十全十美,并不现实。
人毕竟不是标准化的机器,完成每一道工序,除了扎实的技艺以外,还掺杂了自己的情绪,而每一个人的情绪、对一件器物的理解往往千差万别。
总是好奇,一个紫陶店里有那么的作品,茶壶就有无数把,为什么只有一把或极少数的几把能被一个陶友看中?我想绝不是因为那一把或几把壶完美。人造器物,人无完人,器当然也无完器。
紫陶作为茶室器物,其所扮演的角色本质上就和我们的餐桌器物、书房器物一样。我们喜欢一件餐桌器物,因而感官上觉得用它盛放的食物会更加可口;我们被一本书的封面设计所吸引,因而选择打开去阅读,在里面又收获了更喜欢的故事和句子......
曾特别喜爱一把壶,只因为她的壶嘴和壶把十分灵巧。与壶身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有一种灵秀之气,还伴随淡淡的隐逸之风。
如果按照网络上流传的一把壶的所谓“标准”去检视,她也是经不起太多推敲的。然而喜爱一件器物,无需去吹毛求疵,无需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别人的看法和你发自内心的喜爱,是两码事。
一件紫陶作品由若干匠人协作而成,当每一个人都用心去完成好自己的那道工序时,那道工序就倾注了匠人的器物之心。所有的器物之心汇聚在一起,一件完整的紫陶作品才算诞生。在一间紫陶店里,有不同艺人、不同种类的若干作品,有无数颗器物之心。
于是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在无数件紫陶作品中唯独相中一件,因为我们与那一件作品上的某一颗器物之心产生了共鸣;为什么这样一件作品还能被别人所喜爱,因为这件作品上包含的其他器物之心还会与不同的人产生共鸣。
所以,一件紫陶作品凭什么受欢迎?凭“用心”二字。
用心而作的紫陶,它总有一颗器物之心会去打动另一颗心;也只有用心而作的紫陶,它才会有至少一颗器物之心去打动另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