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何独宜兴紫砂名扬中外?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何独宜兴紫砂名扬中外?

10阅读 2019-04-11 05:56 茶具

宜兴紫砂享誉中外,宜兴也凭借“紫砂”这一珍稀独有的泥料而为世人所熟知,尤其是紫砂艺人、壶友,谁人不知宜兴?那么为什么就宜兴得天独厚,享有这一“独荣”呢?这与其地理概况有着莫大的关系。

  宜兴,位于江苏省南端,紧邻浙江省的长兴,安徽省的广德,为三省交界之地。东濒太湖,港渎分歧,河川纵横。南以天目山脉,山峦起伏,竹木茂盛。西北则是大片平原,田畴阡陌,庐舍相望。水源从诸山顺势而下,有的流入河港,有的蓄于东、西两湖泊,池塘星罗棋布,物产丰饶,是江南典型的富饶水乡。

  北宋元丰年间,苏东波到过宜兴,见山水秀丽,遂买田终老此乡的意思,所写《菩萨蛮·阳羡作》里就有:“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大有乐不思蜀之概。

  宜兴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名字是荆溪,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荆溪,因境内有苍山清溪而得名。周初属于吴国,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灭吴,荆溪又改属越国。战国时期,楚威王大败越兵,越国只能臣服于楚国,荆溪也就成为楚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荆溪又先后属会稽郡和吴郡。西汉初年,由于荆令尹关常随刘邦平叛有功,被封为“阳羡侯”,所以宜兴又有“阳羡”的称谓。

  三国时代,孙吴在江东建立了政权,阳羡又属于吴,宜兴早在秦汉时就有古城,吴赤乌六年(243)改筑城垣,晋永兴时(304-306)又移置于今南门外。西晋末年改为义兴郡,封给当时江南大族周玘(周处将军的儿子),以奖励他维护西晋王朝所作出的巨大功绩。六朝时,义兴先后属扬州和南徐州。隋唐以后,则统属常州府。唐高祖武德二年至七年,曾别名为鹅州。到了宋代,因宋太宗赵匡义的名字中有个“义”字,为避讳起见,于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为宜兴。清雍正三(1725),曾将宜兴划分为荆溪、宜兴两县。辛亥革命之后,又合并为宜兴县。

  宜兴全市丘陵面积600多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5%,山势一般海拔二三百米,高峰在500米左右。高山多为石英岩构成,低丘多为石灰岩层,因此山中极易形成石灰岩溶洞,其间善卷洞、张公洞以奇绝洞天胜景而著称。横亘在市内西南部的铜官山、父子岭、龙池山、国山等山脉,是天目山的支脉。铜官山又称“君山“、“荆南山”,以香炉峰为主峰,海拔527米,有“铜官叠翠“之美誉。

  明正德九年进士、宜兴人吴仕就有“峰回谷仍转,人语隔疏林。曲涧春流细,微风午坐深“的诗句来形容它。铜官山不但景色秀美,而且蕴藏白泥、甲泥等多种陶土原料。

  龙池山与铜官山逶迤相接,东迄太湖之滨的兰山,还有南山、均山等盛产白泥。丁蜀镇的青龙山、黄龙山附近有着丰富的紫砂陶土矿资源。宜兴的交通便利快捷。目前有宁杭国道、宁杭高速、锡宜高速、新长铁路穿境而过。上海、杭州、南京,走高速公路二三个小时就可抵达。

  宜兴的水运也很方便。东部有74渎之水汇入太湖。西氿(又名西溪)将广德、溧阳、金坛及本市西南诸山之水汇集,经市区入东氿(又名东溪)而流入太湖。市内与陶瓷产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主要河道,有荆溪、蠡河、武宜运河、芜申运河等等,这些都是陶运的通衢。特别是在过去,丁蜀镇的陶瓷外运主要依靠水上交通,所以有着“蠡河弯弯通苏杭”的吟咏。

  承天之灵,再加上宜兴紫砂艺人的一代代传承,终于成就了“宜兴紫砂”这一经典的品牌文化,所以这也是“人杰地灵”所赋予的结果。

上一页:紫砂壶是否“全手工”有那么重要?有图有真相!

下一页:速览!茶行业年度数据出炉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