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以前有熟茶吗?

1973年以前有熟茶吗?

24阅读 2023-07-23 03:33 常识

  1973年被认为是熟茶的“诞生元年”,但确切来说,这一年应该是“云南现代普洱熟茶”的“诞生元年”。也就是说,在1973年以前,熟茶的雏形早已诞生。

  1973年以前有熟茶吗?

  普洱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明朝谢肇制《滇略》中所记载的:“士庶所有,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据称其中的“普茶”就是“普洱茶”,但至于当时的制茶工艺已经无可考了。明朝毕竟离我们太过遥远,更没有实物留存。至今留存,时代最久远的普洱茶实物,是藏于故宫中的清朝光绪年间的普洱贡茶。

  关于普洱茶发酵工艺的书面记载,来自民国年间。1939年范和钩先生来到佛海(今勐海),考察西双版纳茶叶生产,在《佛海茶业》中记载了:

  “丙、潮茶一盘灶须高品、梭边各百五十斤,概须潮水,使其发酵,生香,且柔软便于揉制。潮时将拣好茶三四篮(约百五十斤)铺地板上,厚以十寸为度,成团着则搓散之。取水三喷壶匀洒叶上……潮毕则堆积一隅,使其发酵,热度高时中心达(华氏)106度,近边约(华氏)92度。

  1944年,谭方之也记录了普洱茶原料的发酵技术:

  “茶叶揉制前,雇汉夷妇女,将茶中枝梗老叶用手工拣出,粗老茶片经剁碎后,用作底茶,捡好之‘高品’梭边需分别湿以百分之三十水,堆于屋隅,使其发酵,底茶不能潮水,否则揉成晒干后,内部发黑,不堪食用。”

  上面两个记录都说明,普洱茶当时在原料加工过程中,就有使用潮水发酵的技术。但是,我们仔细研读,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发酵”,时间不长(几天),程度不高,与现在的普洱熟茶有很大差异,更接近安化黑茶的湿胚发酵。

  所以,那时候的普洱茶发酵,因熟化程度不高,被称为“民国红汤茶”,只能说是普洱熟茶的发轫阶段。它们大多还会在漫长的茶马古道上继续进行着后发酵。

  香港潮水茶

  熟茶发酵工艺的雏形,香港自古就是普洱茶的重要消费区,尤其在酒楼、餐厅大量消耗。香港人饮食偏清淡,他们认可的普洱茶一定是红汤红水的,茶叶经过发酵,茶性变暖,苦涩味降低以后的普洱茶才能供日常品饮。所以,从号级茶时代到七子饼茶时代普洱茶到了香港,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仓储陈化,在香港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然后发酵。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那些号级老茶庄都被收归国有,中国茶叶公司掌握了全国的茶叶生产和出口业务。因为各种原因,五六十年代,出口香港的普洱茶,数量上无法满足全港的消费需求。香港不产茶,由于历史和政策的因素,也无法直接从云南获取普洱茶原料,一些茶庄经营者就从越南、泰国、缅甸等地采购大叶种晒青原料,在香港研究潮水发酵普洱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被誉为“香港熟茶第一人”的卢铸勳。

  香港潮水茶的发酵时间和程度也不及现代普洱熟茶,一般是渥堆十几天后,待茶叶还未完全干透的时候,就装入麻袋中,继续发酵。这种方式发酵的茶叶,会带有一定的“仓味”,还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退仓处理。而且,香港潮水茶所用的原料也基本不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与现在国家标准定义下的“熟茶”相去甚远。

  广东普洱茶

  熟茶发酵工艺的前身,广东与香港毗邻,香港潮水茶的工艺在五六十年代就传到了广东。而且,在1973年以前,云南的大叶种晒青毛茶,也都是被中茶公司统一调拨到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过发酵后再出口到香港。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从香港商人的做法中得到启发,研究出一套人工加速后发酵普洱茶的工艺技术,并于1957年开始利用此项技术,在广州大冲口仓库进行批量加工,生产散茶和紧压茶,广东普洱茶从此诞生。紧压而成的七子饼茶,称为“广云贡饼”。

  广东普洱茶已经可以称为云南现代普洱熟茶的前身了,毕竟1973年,云南国营茶厂的技术骨干是在广东学习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后,回到云南,在此技术基础上进行调整、改良的。广东普洱茶在渥堆方式、发酵时长和发酵程度上和云南熟茶是相近的,但是两者风格差异仍很大。

  首先,两者在用料上就有区别。广东普洱茶不完全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而是将广东本地和周边省份,以及越南等地的毛茶,甚至有中小叶种茶,进行发酵后拼配,此时云南茶叶还只是配角。

  其次,广东普洱茶在渥堆发酵的洒水环节,洒的是热水。这是根据广州的气候条件所设置的。云南的熟茶发酵洒的是冷水,这也是制茶前辈们根据云南不同于广东的气候条件,在反复试验、摸索之后确定下来的最优方案。

  所以,1973年是“云南现代普洱熟茶”的诞生元年,但是在此之前,普洱茶的人工发酵技术已经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而非凭空出现、一蹴而就的。直到1973年以后,“云南现代普洱熟茶”才真正登上历史的舞台,展示它源自云南大叶种茶丰富内质的深厚与精彩。

  对于熟茶,其大致可以分为这5个阶段

  诞生阶段:70年代(熟茶诞生于1973。换言之,以1973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是没有熟茶的)。

  过渡阶段:70——80年代,这个阶段也可称为“成熟阶段”。虽然熟茶经过1973年后研制成功了,但由于技术还不成熟(1974——1976)未能使熟茶批量生产上市,因此,70年代到80年代间仍对熟茶技术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到了80年代,熟茶陆续批量面世,由此熟茶才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或者是熟茶制茶工艺的过渡阶段。

  发展阶段:90年代——2009年。经过80年代的过渡,到了90年代,熟茶日趋成熟,这时候

  除大厂外,兴起了当时的一些小厂,开始自主品牌生产熟茶,在2000年以后,这些当时的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熟茶市场不可获缺的力量。因此,这时是熟茶的发展阶段。

  缓慢时期:2009年——2014年。由于生茶市场和古树茶市场的发展和炒作,这时期的熟茶不太受市场的待见,因此发展缓慢。

  大热时期:2014——至今。经过大环境的变动,普洱茶行业新一轮的洗牌之后,古树茶已经炒不动了,另外随着消费习惯和品饮方式的改变,继而熟茶走热大热,尤其是2015年到至今,熟茶从某方面来说成为了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


上一页:普洱茶的专业术语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事实证明“无形的手”根本靠不住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