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害虫性信息素防控技术应用

茶树害虫性信息素防控技术应用

11阅读 2022-05-11 09:12 技术

为降低茶叶农药残留,茶叶科技工作者开发了许多非化学农药病虫害防治方法,其中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就是性信息素防治技术。

1. 性信息素虫口监测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茶蚕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茶树食叶害虫,严重为害时其幼虫可将整株茶树的叶片取食殆尽,近年来在海南、湖南、安徽和广东等省份局部区域为害较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我国海南和安徽地区茶蚕性信息素进行分析鉴定,并明确了适用于茶蚕虫口监测的性诱剂配方。使用该性诱剂对海南五指山地区茶园的茶蚕进行了连续6个月的监测,结果证明利用性信息素监测茶蚕是一种准确、高效的方法。监测数据显示,海南五指山地区5—10月共有2代茶蚕发生。自5月7日调查第一代成虫,低虫口密度持续约1个月,至6月7日成虫虫口增加,6月17日达到虫口高峰,10 d后虫口密度降低。第二代成虫虫口自7月27日开始增加,8月7日达到高峰,虫口高峰持续时间较长,到9月7日后虫口开始下降。

长期以来,日本茶园主要依靠黑光灯监测虫情,自茶园害虫性信息素被陆续鉴定后,逐渐应用性信息素监测装置监测茶园害虫发生情况。目前广泛利用性诱剂监测茶小卷叶蛾、茶长卷叶蛾、茶细蛾、桑盾蚧等害虫。日本国立蔬菜茶叶研究所植保课题组已经连续30年利用性诱剂对静冈地区的三大主要害虫——茶小卷叶蛾、茶长卷叶蛾、茶细蛾进行监测,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为指导害虫防治和研究种群生态提供了指导。

日本商品化的茶园虫情监测专用性信息素产品

2. 性信息素交配迷向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茶小卷叶蛾是一种重要的茶树芽叶害虫,是为害日本茶园最严重的一种害虫,可造成20%以上的减产。因此,日本对茶小卷叶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83年茶小卷叶蛾的性信息素迷向剂商品问世,在日本静冈县全面推广,将2种卷叶蛾均含有的性信息素组分顺-11-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作为2种卷叶蛾通用的性信息素迷向剂推广应用,使用该性信息素的迷向丝最初几年的迷向防治效果达到96%。

日本茶园的性信息素虫情监测装置与效果

推广使用十几年后,迷向防治效果下降到50%以下。长期使用性信息素迷向防治的地区,茶小卷叶蛾已经对顺-11-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产生了抗性,从而导致雄虫对低剂量顺-11-十四碳烯-1-醇乙酸酯不敏感。为消除茶小卷叶蛾对单组分迷向剂的抗性,将茶小卷叶蛾其他3种性信息素组分按比例添加后,茶小卷叶蛾抗性种群的迷向防治效果又上升到 99%,新的茶小卷叶蛾迷向剂重新在日本登记销售并使用。最近,日本科学家在原有迷向丝的基础上又开发出迷向绳,新产品的优势在于不再需要将大量的迷向丝均匀悬挂于茶园,只需将迷向绳绕茶园一周固定好即可,进一步节省了人力成本。

3.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目前,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在茶树害虫防治中应用面积最大、最为成功。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被鉴定报道以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对灰茶尺蠖的性信息素诱杀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完成了性信息素比例、剂量、缓释载体、诱捕器类型、诱捕器高度和诱捕器间距等主要应用参数的研究,形成一整套诱杀技术,即灰茶尺蠖性信息素2种有效成分以4∶6的比例,1 mg的剂量下具有最佳的引诱活性;性信息素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对灰茶尺蠖雄虫具有最好的引诱效果,效果优于硅胶塞和PVC毛细管;筛选的各种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最适合引诱灰茶尺蠖;当诱捕器置于茶树上部25 cm时,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器保持15 m的间距时,诱捕效率最高。

长期虫口调查发现,性诱剂诱杀技术对灰茶尺蠖成虫种群密度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在4—10月的24次调查中,共有15次处理区的灰茶尺蠖虫口密度显著低于对照区,尤其在每代成虫的羽化高峰期,可显著降低雄成虫虫口密度,降低雌蛾交配成功率。进一步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使用灰茶尺蠖性诱剂防治1代成虫,下一代幼虫虫口防效为49.27%,连续防治2代成虫,下一代幼虫虫口防效为67.16%。由于灰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和环保的特点,自2017年开始小面积示范推广以来,应用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已在17个省(市) 推广应用,总面积超过1万hm²。

展望

茶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茶叶良好的经济效益,茶农为保证稳定的产量,生产中过分依赖于化学农药,给茶叶质量安全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尽管目前茶叶的质量合格率在农产品中处于优秀地位,但作为健康饮料,人们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要求更为严苛。因此,生产上亟待一些新的防控技术来替代或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采用性信息素对有害昆虫进行防控,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害虫的可行途径之一。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防治具有灵敏度高、防治效果好、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及价格低廉等特点。

近年来,茶树植保科技人员在茶树害虫性信息素鉴定、高效配方筛选、高效配套装置研发、应用技术研发和求偶通讯机理等方面开展了科研攻关。茶树害虫性信息素产品逐渐系列化、配套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化、应用面积逐渐规模化,相信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茶树害虫性信息素防控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

来源:中国茶叶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武义:守护6万茶农希望的茶芽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事实证明“无形的手”根本靠不住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