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 青茶篇——武夷岩茶(大红袍)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 青茶篇——武夷岩茶(大红袍)

4阅读 2023-12-08 01:25 技术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增进民众对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认知,提高对涉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自觉性,增加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包含之前的系列推文,我们将总共与大家分享4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39项传统制茶技艺及5项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期将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中的武夷岩茶(大红袍)进行讲解——

一、发展历史

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系青茶类,属于半发酵茶,其制作技艺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二、制作工艺

大红袍具有“岩骨花香”的品质,有一套传统的采制方法,一环紧扣一环,基本流程为: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初烘、摊凉、复烘)、毛茶装箱。

△ 采摘

△ 萎凋

△ 做青

△ 杀青

△ 揉捻

△ 初烘

△ 复烘

其中,做青与双炒双揉是其特有的工序。做青须“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持续时间约8-10小时,当做青叶适度时可看到叶面凸起呈龟背形(俗称“汤匙叶”);做青与双炒双揉则是茶叶外形色泽形成“三节色”、条索表层出现“蛙皮状”的主要过程。

三、品质特点

制成的大红袍在外形条索紧结、壮实,色泽油润,匀整洁净;香气清幽浓长;滋味岩韵明显,醇厚甘爽;汤色清澈艳丽,呈深橙黄色;叶底软亮匀齐,带朱砂色。

△ 干茶

△ 汤色

△ 叶底

与大红袍制作技艺相伴而生的茶俗也具有地方特色,如喊山、民间斗茶赛等。

来源:中国茶叶学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下关沱茶:慢下来,去感受沱茶里的“风花雪月”!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事实证明“无形的手”根本靠不住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