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老茶馆 (二)

源头活水老茶馆 (二)

5阅读 2023-03-01 01:41 文化

岁月悠悠话茶馆

龙泉茶馆喝茶用的盖碗

(汤权 摄)

有了龙泉水,有了老茶馆,便有了茶馆生活。追寻几位老龙泉人的记忆,寻踪当年老茶馆的旧址和遗物遗存,龙泉老茶馆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

民国和解放初期的凤冈龙泉老茶馆,是清一色的川式茶馆。茶馆大多设在临街木房的一楼。大通间长进深未隔断的一楼门面,成了茶馆的主要经营场所。靠着门面两侧的木板壁,各放置长长的一排竹靠椅,每两把竹靠椅之间,放着一张茶凳或茶几,用于放置茶具、茶点之类。两排竹椅之间的空间,除了留下过道外,常放着几张大方桌,每张方桌四周配四根长木凳。一旦茶客多,竹靠椅不够坐时,大方桌也可以接纳不少茶客。偶有说书唱戏的,走棋打牌的,大方桌便成了他们的表演舞台,或是技艺博弈的凭靠道具,而那些议事谈事的,也愿围桌而坐,边品茶边慢慢交谈。

那时茶馆里所用的茶具,不是今天人们想当然理解的土巴碗、细料碗或一般茶杯、茶缸,而是清一色的细瓷盖碗。冲茶用的茶壶,多是长嘴茶壶。茶馆用茶,也不是今天人们想象中的只有本地的细茶和粗茶,当时全国主要茶区的茶叶,如川茶、滇茶、江浙茶等都有流入,也有茉莉花茶、菊花茶等。苦丁茶、本地粗茶是进不了高档茶馆的,只在平民茶馆中出现,本地茶客们大多还是喜欢喝本地的细茶。茶馆人家将茶从集市上买回,除了花茶外,都要进行重新加工。每家茶馆,都有一套对茶叶进行再制作的秘方,且多在晚上茶馆打烊后制作,制作方法秘不外传,除保证再制的茶叶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好喝耐泡,暖胃提神外,还要以自家独有的特色茶来招揽和留住茶客。到了解放初期,尤其是汤家茶馆坚守到改革开放后,茶馆用具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清一色的细瓷盖碗向细瓷茶杯过渡,并渐渐替代盖碗,而茶馆用茶,外来茶类渐渐淡出,本地细茶、粗茶、苦丁茶成为茶馆用茶主角,粗茶用量增大,茶馆变得更加平民化、大众化。

“拿开来!”“开来了!”“拿叶子来!”“叶子来了!”每天茶馆一开门,这茶堂里的吆喝声便此起彼伏。龙泉老茶馆的吆喝可算一绝,茶客一落座,大喊一声“拿开来”或“拿叶子来”,围着短围腰的跑堂(又称茶倌或店小二)一边应道“叶子来了!”一边拿着装有茶叶的盖碗或瓜子过来(通常一个茶客一盏盖碗茶和一碟瓜子),放在茶几、茶凳或茶桌上。紧接着,跑堂提着长嘴壶过来,大声应道“开来了!”远远掺水冲茶。“叶子”,是那时茶馆对“茶叶”的代称。“开”,是那时对“开水”的代称。盖碗茶加水却不叫“拿开水来”,是因为在本地俗语中,事没做成或做砸了叫“水了”或“搞水了”,物品差叫“东西水”,人品差称“水得很”等等,因此,茶馆里避讳说“水”字。

曾家茶馆留下的茶点老漆盒

(秦智芬 摄)

茶馆里避讳说“水”字,但茶馆泡茶是离不得龙井泉水的。为保证茶馆用水,每家茶馆的后院或厨房,都安有一个大石水缸,用于盛放挑来或买来的龙井泉水。每天早晨,当茶馆的大水缸蓄满泉水时,茶馆也开门营业了。特别是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早,不管是茶馆还是街上的居民,都抢着去龙井挑水,叫挑金银水。此时的龙井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平时茶馆用水,多是自家人去挑,忙不过来时,就职业挑水人送来。当时龙泉从事挑水卖职业的有贺剪巴囔(诨名)、干二爷、华三爷等。茶馆烧水用的灶头,一般离水缸不远,以便取水。茶馆灶头有长寿灶(长条形)、眉月灶(弯月形)、七星灶(北斗七星排列形)等,均为多孔土煤灶,以便能同时烧多壶开水,满足泡茶用水之需。烧开水时用干煤粑,封火时用稀煤粑。每至夜晚煤灶封火、水缸腾空,茶馆才打烊休息。茶馆从开业起,只要不停业,灶头从来都是白天燃火,晚上封火,从不熄灭,以示生意红红火火。

进茶馆喝茶,也叫泡茶馆或蹲茶馆,这种叫法延续至20世纪90年代。那时的茶馆,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市井小民,不分年龄,不分阶层,有事无事都可以进去的。能经常去泡茶馆,那可是市井小民的幸福生活。有事的边喝茶边谈正经事,无事的喝茶摆龙门阵扯闲谈。一般茶客两三角钱,就着一盏盖碗茶,一碟瓜子,就能无拘无束地在茶馆泡上大半天。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茶价也不尽相同。茶客们坐到累了,斜靠着竹凉椅还可以打瞌睡。要是有说书、演戏、玩杂耍的来,大家凑上几块钱,就能点上一出,娱乐、高兴一下,于是,老茶馆又成了人们休闲消遣的娱乐场所。

龙泉老茶馆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有演川戏、说怀书、打吃嗙嗙(又叫扯道琴)、打合叶(打铰铰)等形式,《三国》《水浒》《西厢记》等是当时流行的说书、唱戏主要内容,而打花鼓、玩杂耍也是茶馆里少不得的,但往往多在茶馆临街大门外进行。特别是打花鼓流行二人配,男人打鼓女人唱,有时还会掺杂些“荤段子”来活跃气氛,取悦茶客。当年县城的几家茶馆,基本都有这些娱乐表演,也还有诗书棋画等雅集之风,而生意最为红火的是石家茶馆,演川戏则主要在汤家茶馆,象棋书法爱好者多聚曾家茶馆。当时说怀书的基本是四川人,有代德宽、杨通华、张著谦等,这些人都懂川戏,他们轮流在各家茶馆献艺,与汤家茶馆的汤天生等交往更频繁,经常聚在汤家茶馆探讨怀书、川戏及凤冈地方戏。各家茶馆内都有一张条桌,说书先生往条桌前一坐,手拿醒堂木往桌上一拍,便开讲了。凤冈有名的杨怀书就经常在曾家茶馆、汤家茶馆轮流说怀书。茶馆中,也常有茶客打川牌,打点子牌来打发时间,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能在这龙泉老茶馆中觅得一席之位,并找到他们最舒适的存在。

作者 汤 权 秦智芬

来源:凤鸣高冈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围炉煮茶”刮起新风潮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脑洞大开 老班章多少一片才会畅销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