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号级普洱茶 激荡的十五年

标号级普洱茶 激荡的十五年

9阅读 2023-10-26 01:05 文化

1993~2008年,对普洱茶的发展史来说是不可忽略且激荡的15年。

1993年,从1954年起就延续的茶叶统购统销政策从此全面放开,犹如一夜春风吹过,普洱茶迎来了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民营茶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今引领市场的诸多普洱茶品牌也是从那时开始创立,更诞生了许多至今颇受追捧且有着传奇色彩的经典茶品。

百年断代的普洱茶历史,终于得以接续风云际会的新篇章。

萌发 不破不立

在迄今还能见到的中老期普洱茶实物中,按照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大致的划分,有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三个时代,这样的划分方式早已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也已成为了一种较为通行的说法。

号级茶指的是1949年以前私人茶庄生产并遗留下来的普洱茶,由于当时的茶庄多以“号”来命名,故称之为号级茶。这一阶段的普洱老茶存期有的已长达百年,珍贵的宋聘号、同兴号等,都是这一阶段的知名代表。此后,由于历史原因,普洱茶的历史出现了断代。直至1952年“中茶牌”诞生,又进入了印级茶时代。在1952年至1972年间生产、外包装纸印有“中茶牌圆茶”和“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中文字样、中间是中茶商标的普洱茶即被称为印级茶。业界根据中茶牌商标中的“茶”的颜色来区别命名,如大红印、蓝印、黄印等。在这其中,1954年,对私营茶叶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开展,茶叶也开始实行全国统一收购、计划分配,地方上也没有茶叶出口权,“中茶牌”一统“天下”,在云南,普洱茶的生产也主要集中在勐海茶厂、下关茶厂和昆明茶厂三大国营茶厂之中。1972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合并云南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并成立了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业界惯称为云南省茶叶公司),又标志着普洱茶七子饼时代的开启。这一年,云南省获得了茶叶出口权,所有的出口茶品都有唛号,包装纸上印有“云南七子饼茶”字样。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正是因为能够自主对普洱茶进行出口,云南也需要组织生产更多的普洱茶填补香港市场的短缺,公司派了专人前往广东习得了人工快速熟化工艺后,云南才开始大批量生产普洱熟茶供应出口。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行各业的发展提速,国内外日益增长的对茶叶的需求与当时的统购统销政策和流通体制的“矛盾”逐渐凸显了出来。中央就开始考虑对此进行调整。据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原总经理邹家驹回忆,1984年,中央曾就此问题征求过前中国茶叶公司总技师黄国光的意见。同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商业部《关于调整茶叶购销政策和改革流通体制意见的报告》的75号文件正式发布,确定了边销茶继续实行派购;内销茶实行多渠道、开放式的流通体制;出口签订购销合同,灵活经营;试办茶叶生产补偿基金制度的政策,多年实行的茶叶统购统销政策被初步打破。这一政策层面的调整,直接为普洱茶市场化发展的全面开花打开了通路。

还有一个伏笔也在这一时期埋下。1980年,全国正式恢复了商标的注册,各地的国营茶厂也开始注册自己的商标。在云南,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在当年就注册了“吉幸”牌商标,三大国营茶厂中直到1989年才由勐海茶厂注册了“大益”商标。地方上的茶企更为积极,比如双江县茶厂的“勐库”注册于1984年,南涧彝族自治县茶厂的“土林”注册于1987年等。到1990年,中国茶叶公司通知各茶厂要有偿使用“中茶”商标后,茶企新注册商标才大量涌现。后期受台湾、香港等地影响,出现的一股抢注老字号茶庄的风潮,也由此而起。

开启

为普洱茶迎来全面复兴

1992年,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全面进入了历史性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这一背景下,1993年2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发[1993]111号文件)。至此,作为一种完整的制度形态,统购统销最终结束。而普洱茶的标号级时代,也由此开启。

标号级时代的开启,也是普洱茶发展史上的大变局。从1993年到2008年间,呈现出几个鲜明的时代特点,而现在看来,正是这些关键节点,为普洱茶迎来了全面复兴。

易武的复兴,带动普洱茶传统工艺与文化的复兴。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发展,普洱茶也随之风靡,普洱茶文化反而“墙内开花墙外香”。

1993年,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在思茅(今普洱市)举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也同期召开,邀请了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等近200人参加。邓时海发表了“越陈越香”的主题论文,成为台湾茶人对普洱茶参与研究的开端。1994年,在结束了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后,陈怀远、吕礼臻、曾至贤等20余位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成员,去到在号级茶内票上时常看见的“易武正山”寻访。

但当时的易武,早已不是过去的模样,不仅过去的茶号早已没了踪迹,传统工艺也近乎失传。幸而随后他们与当时易武老乡长张毅相遇,并将易武的历史文化资料带回,再加之邓时海《普洱茶》一书出版,易武和普洱茶又在台湾茶圈里引起反响,这一风潮又传向香港、广东等地。如今经典的易武中期茶“99易昌号”“99绿大树”等都是当时为了满足这一市场需求,茶商通过各种渠道定制的易武茶。在这一阶段中,普洱茶的传统工艺、深厚的历史文化,也开始了复兴。

定制茶的出现,留下一批经典传奇产品。在1993年统购统销全面放开以前,茶叶的出口有着较为严格的供销体系,港澳地区的头盘商从内地进口茶叶到香港,再分销给二盘商,二盘商再分销到各个茶店。政策放开之后,许多茶商绕过中间环节,直接向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或者是国营茶厂订货。由于来自生茶叶公司的订单减少,各茶厂也承接各种茶商的订单,生产定制茶。在这一阶段,由于定制化需求各有不同,再加上1992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也开始实行部门承包制,各类定制产品的包装纸、产品印记等也较为繁杂而混乱。但这一时期,仍诞生了现在的一批经典传奇产品,比如“白菜”“孔雀”系列、绿大树、94事业青饼(1994年的7542)等。

国营茶厂改制,在市场传承延续创立茶企品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营茶厂也迎来了改制,1998年,澜沧县茶厂改制为澜沧县古茶公司;2004年,下关茶厂和勐海茶厂相继改制完成;而生产了大量经典7581普洱茶的昆明茶厂却因效益不佳而在1996年宣布停产。类似的情况在各地都有出现,许多国营茶厂时期的技术骨干和员工也开始自己“下海”,创立了诸多茶企和品牌。比如1999年邹炳良、卢国龄创办海湾茶业、1999年戎加升收购破产的国营双江县茶厂,成立勐库戎氏茶业有限公司、2002年阮殿蓉创办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太俊林收购云南普洱茶厂,成立了现在的云南普洱茶厂有限公司……

普洱茶标准不断演变并确立。普洱茶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行业需要统一份标准——普洱茶地方标准DB53/T103-2003。随后的2004年、2006年,标准几经调整、不断优化,最终在2008年12月1日,GB/T 22111-2008普洱茶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实施。让普洱茶从地理范围、种植、生产等各层面都有了明确标准。由此,“标号级”普洱茶时代完全开启了现代普洱茶产业和市场的全面发展。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2年10月刊

文|王娅然

图|朱力[除署名外]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湖北红茶“尖子生”,盘点湖北十大红茶原产地,你喝过几款?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