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茶“狮、龙、云、虎、梅”字号的历史形成及地理分布

西湖龙井茶“狮、龙、云、虎、梅”字号的历史形成及地理分布

3阅读 2024-04-15 06:00 文化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品质特征、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传统的手工技艺等特点,历来备受追捧。唐宋时期以灵隐、龙井为发源地,明朝初期有了“龙井茶”专有称谓,至清朝中期以后发展到西湖以西的群山之中,加上后来新增的产地,初步形成了现有西湖龙井茶的规模。

“狮、龙、云、虎、梅”老字号产区茶园现主要分布在龙井、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梅家坞、灵隐、双峰、茅家埠、九溪、梵村等村落,是最传统、最原始、最核心的龙井茶产地。

钱塘江上俯瞰西湖龙井茶老字号产地

“狮、龙、云、虎”格局的形成

大约在清末民初时期,因各产地品质各具特色,龙井茶开始按产地和品质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字号,形成了龙井茶品类的基本格局。目前能够查到最早关于“狮、龙、云、虎”的记载是1916年清华大学学生王荣吉所著的《浙江杭县近日丝绸茶之状况》一文,文中称其到龙井村调查后,与村大族戚氏相谈甚久,了解到四个字号的产地和品质情况,进行了大概描述:

龙井茶分“狮”“龙”“云”“虎”四种,(甲)“狮”:出于龙井狮子峰,茶山只十八墩,出产甚少,其味醰,其色纯,故为龙井之冠。(乙)“龙”:出于龙井、翁家山一带,该处地势平坦,溪涧极多,种植既易,灌溉又便,故其出产较狮子峰为多。(丙)“云”:产于五云山一带,距闸口约十里。(丁)“虎”:产于虎跑,离省城十余里,凡由此发脉山中之茶,均名虎,程之远近不计也。

所述地理位置与现今西湖龙井茶的几个主要产地完全吻合。

1916年王荣吉所著的《浙江杭县近日丝绸茶之状况》

1917年位于龙井的茂记茶场在《新闻报》亦称“龙井有狮、龙、云、虎之别”。

1917年茂记茶场在《新闻报》广告

1920年《农趣》的《龙井茶之制造法》“(龙井茶)内分‘狮、龙、云、虎’四字号,盖因龙井、满家弄(即满觉陇)、五云山、四眼井等产地不同而识别者也。”这些情况都表明至少在民国初期,“狮、龙、云、虎”细分的情况即已产生,只是当时并未进一步确定每个字号的详细产地而已,而大体轮廓已备。

不仅如此,西湖本地的茶商茶农还很早就具有商标保护意识,民国十年(1921),杨梅岭村人应可林等与相关茶户商议后,提出了商标注册的申请,认为“凡狮子峰一处所产茶叶以‘狮’字号为商标,龙井、翁家山、上下满觉陇、杨梅岭、理安、赤山埠等出产的以‘龙’字为商标,云林、法云弄、天竺、鸡笼山、云山、徐村等处出产的以‘云’字为商标,虎跑、小天竺、白塔岭等处出产的以‘虎’字为商标。”并设计了相关商标图样,因当时商标法尚未颁布,农商部总长给浙江省省长的咨文中称“应暂准备案”。虽然民国期间四个字号的商标注册后来因故未进行下去,但此事也表明当时当地茶商、茶农的品牌保护意识已很强。

1921年民国农商部关于应可林等“狮龙云虎”商标注册咨文

“狮、龙、云、虎”

产地细分

但民国期间关于“狮、龙、云、虎”的具体产地记载在早期似乎并不完全一致。1930年《工商半月刊》中的《龙井茶之调查》:

“西湖茶叶以龙井闻名,而尤以狮峰为著,次则云栖、虎跑,亦负盛名,固有狮龙云虎之号……凡狮龙云虎均以产地著名。”

1935年《收音期刊》载《龙井茶》:

“龙井茶,以杭市府规定西湖区为范围,如狮、龙、云、虎,灵隐、天竺诸名山。”

文中又按照南山、震庆里、北山三个区域进行了划分,文中详细罗列了当时的44个小产地,虽然没有对具体产地进行字号归类,但是已非常详细。

1940年周惠农《龙井茶》一文认为:

“狮”字区为狮子峰、九溪十八涧、龙井村、棋盘山、灵隐、天竺、北高峰、风凰岭、鸡笼山、饮马桥等处;“龙”字区为翁家山、杨梅岭、南高峰、满觉陇、石屋岭、南屏山、法相寺、四眼井、赤山埠、百丈坞等处;“云”字号为云栖寺、五云山、大坪山、二龙头、螺整峰等处;“虎”字号为虎跑、小天竺、马儿山、婆丁岭等处。

这期间最详细的记载四个字号产地的有1935年何伯雄在《东方杂志》的《西湖龙井茶业概况》以及1943年署名达愚的《谈龙井茶》两篇记载,两者对龙井茶”狮、龙、云、虎"四个字号产区的49个产地进行了统计且完全一致,是迄今最为详尽的小产地归类记载,原文中的详细地点和面积分布如下:

《西湖龙井茶业概况》中“狮、龙、云、虎”详细地点和面积分布情况

其中,“狮”字号15个点,面积1270亩, 年产508 担;“龙”字号13个点,面积290亩,年产116担;“云”字号14个点,面积785亩,年产314 担;“虎”字号6个点,面积625亩,年产250担。合计2970亩,产茶数量11188担。上述列表中的49个产茶地除少数区域外,目前基本都尚有茶园分布。

综合相关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关于产地情况,比较确认的是“狮”字号源于狮子峰周围、“龙”字号源于龙井村周围,“云”字号源于五云山周围,“虎”字号源于虎跑周围,大抵是按地名来划分。目前一般认为“狮”字号龙井茶,产地以龙井村狮子峰为中心,包括四周胡公庙、龙井村、棋盘山、上天竺等地。“龙”字号龙井茶,产于龙井村、翁家山、杨梅岭、满觉陇、白鹤峰一带,本地人称“石屋四山”龙井。“云”字号龙井茶,产地为五云山、云栖、梅家坞、琅珰岭西等地。“虎”字号龙井茶,指虎跑、四眼井、赤山埠、三台山一带所产。

摄/杨侠

“狮、龙、云、虎、梅”

短暂形成归类

据张书仁、王卓再《忆地方国营龙井茶场》所述,1950年10月1日,地方国营茶场成立,并在政府没收的茶园、寺庙的茶地以及茶场在龙井、云栖等地新开辟的茶园的基础上,设立了5个产制区:狮(狮峰)、龙(龙井)、云(五云)、虎(虎跑)、梅(梅家坞、云栖)。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梅家坞种茶面积大幅提升,故后来又有“狮、龙、云、虎、梅”五字号之称,西湖龙井茶的五个字号完成定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龙井茶和其他所有茶叶一样,列入国家统一收购。1951年龙井茶收购尚按照“狮、龙、云、虎、梅”五类,每类分明前、雨前、一般三等。1953年建立收购标准样,将“狮、龙、云、虎、梅”五字号调整为狮峰、梅坞、西湖三类,每类分10级。即狮峰龙井相当于原来的“狮”字号和“龙”字号,梅坞龙井相当于原来的“云”字号和“梅”字号,其他的都归入西湖龙井,其收购价格也有明显差异,狮峰龙井最高、梅坞龙井次之、西湖龙井第三。1965年,浙江省特产公司将狮峰、梅坞、西湖三个品类的龙井标准样调整为西湖龙井一个标准,分11级(1979年简化为9级)。

摄/杨侠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茶叶政策放开,龙井茶产区的收购基本按照“狮”“梅”“龙”三个类别进行,市场经济以后龙井茶原有的四个(或五个)字号则逐渐淡出了视线。

“狮龙云虎梅”分布区域示意图(摘自2020年4月20日钱江晚报第8版)

“狮、龙、云、虎、梅”

不同风格特点

传统上,五个字号的龙井茶根据立地条件不同和炒制手法差异,也会形成不同风格。

“狮”字号龙井茶

所产地土壤为白砂土,土壤疏松、透气性好,产地以向阳为主,所产茶叶自然品质优越,成品狮峰龙井茶外观绿中透黄,俗称“糙米色”,冲泡后香气清高馥郁持久,具有明显的豆花香,滋味甘鲜醇厚。

“龙”字号龙井茶

目前属于老字号总体面积最大的区域,自然品质亦佳,其中满觉陇的白鹤峰、杨梅岭的百丈坞、翁家山的清明山等地土壤亦为白砂土,尤其其中白鹤峰所产可近与狮子峰媲美。

“云”“梅”字号龙井茶

梅家坞区域目前产量占整个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的三分之一左右,其茶外形挺秀,状如碗钉,色泽翠绿,味鲜爽口,但香气上略逊狮峰龙井。

“虎”字号龙井茶

因茶园坡度较低,自然品质略低,但芽叶肥壮、芽峰显露。此外距离西湖较近的部分平地茶,因其立地条件较差,自然品质较低,俗称“湖地茶”。

晚清民国期间龙井茶名下细分为“狮、龙、云、虎”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短暂形成“狮、龙、云、虎、梅”5个字号;1953年归类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1965年又合为西湖龙井这一大类;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西湖龙井茶产区的扩大、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区划定以及浙江省对龙井茶实施原产地域保护等政策实施,原来“狮、龙、云、虎、梅”小产区字号特征逐渐消失,整个西湖区行政区域内的龙井茶则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摄/杨侠

2022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明确提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西湖龙井茶产区所在地的“狮、龙、云、虎、梅”传统字号文化、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老字号仍是西湖龙井茶文化、品质和技艺的代表性传承符号和现实特征。

(作者:姜新兵,来源:西湖风景名胜区微信公众号,具体内容详见《中国茶叶》2024年第4期。)

来源: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做高端茶的茶商,正在面对的现实:有钱人,比好茶更稀缺!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事实证明“无形的手”根本靠不住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