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茶之“风”  茶马古道是怎么走出来的?

云茶之“风” 茶马古道是怎么走出来的?

5阅读 2024-05-21 09:40 文化

跨越千年,纵横万里

茶马古道

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最险、最长、

依然有人马行走的千年古道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

九成以上的面积是山

在没有飞机、动车、高速公路的年代

靠着人背马驮、结伴行走

总长万余公里的茶马古道

是怎么走出来的?

茶马古道上,石板路斑驳。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

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

茶马互市

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茶马古道路线示意图。图源:云南发布

因为“一茶一马”

走出“一条路”

虽名为“道”

但在一千多年的行走发展中

茶马古道已经成为一张

纵横八方、连缀山海的“网”

那柯里是古普洱府茶马古道南路上的第一个驿站。

它的范围可分为

核心、主干、外围三个区域

核心区域为滇藏川三省区交界地带

主干区域为滇藏川三个省区

外围区域包括中国的

黔、渝、桂、青、甘、宁、陕等省区

并延伸至缅甸、越南、老挝、泰国

等东南亚国家

和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

等南亚国家

外延触达欧洲大陆

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生导师、

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基地副主任杨海潮

近日在接受中新社独家专访时介绍

据《史记》记载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在大夏见筇竹及蜀布

经询问后推测

有商路从云南和四川通往身毒(印度)

昆明主城区顺城街

明清时为南方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马帮集散地

清末,法国驻华官员曾拍摄

镖局押运马帮在此歇脚的影像

清末,法国驻华官员方苏雅拍摄的镖局押运马帮行经顺城街的照片。图源:新华社殷晓俊供图

19世纪末以来

欧美的探险家、传教士等搜集并出版

在中国及东南亚、南亚

有关茶马古道的见闻

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的

《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

记录了马帮的部分行程路线

俄罗斯人顾彼得的

《被遗忘的王国:丽江1941-1949》

写下他跟随马帮到丽江的经历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在《马帮旅行》中

记录跟随马帮行走滇西、

从云南进入缅甸的经历

其中他眼中的昆明

既是一条铁路的终点

又是若干马帮旅途的起点

既是东西方最后的接触点

又是东西方最早的接触点

抗日战争时期

云南茶马古道一度成为西南地区

极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其时被国人称为“血脉”“生命线”的

滇缅公路、滇越铁路被日军炸断并封锁

炮火纷飞的年代

为了托运物资,马帮奔走不息

铃声响彻山谷

英国摄影师迈克·费里曼拍摄的云南贡山丙中洛镇附近的茶马道岩切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学者比照“丝绸之路”

将贯穿川滇缅印的古代通道

称为“西南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

1990年7月

木霁弘、陈保亚、李旭、徐涌涛、

王晓松、李林等云南学者

徒步考察古时马帮进藏道路

后将其命名为“茶马古道”

2004年前后

“茶马古道”开始在学术文献中

被频繁使用

2005年,杨海潮(左)和陈保亚考察茶马古道。供图

茶马古道是一条商贸之路

更是一条

文化交流与文明交融之路

茶马古道是跨地域、跨民族的

民间贸易交通网络

在国内沟通着汉、藏、羌、彝、蒙等民族

古道上的商品贸易让各民族和族群共享的

物品、技术、语言、文化等愈加丰富

彼此认同的基础变得深厚

和顺马帮。图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茶马古道沿线各地间自然环境的差异

造就了物产的互补性

马帮沿古道交易纺织品、

用具(如邛竹杖、铁器、琉璃)、

货币(如海贝、铜钱)、

食物(如盐、茶叶)等物资

促进沿线各民族间的交往

贸易活动带来丰富物资

也传播各地的生产技术

唐代《蛮书》记载

当时的藏族人用“积薪烧炭法”制盐

将盐水浇在燃烧的柴火上

水分蒸发后即得粗制盐颗粒

后来其他制盐技术通过茶马古道进入

提高了藏族人的产盐质量

作为茶马古道上代表性的货物

茶叶从四川、云南等产地运到西藏

促进沿线各地的语言文化交流

甚至形成广大地区使用的“西南官话”

维系西南各民族与中原文明的密切关系

此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等

也随之传播至西南各地

影响着各族民众的生活

唐代后期

茶马互市让各地与中央的联结

进一步加强

茶马古道为中央政权治理边疆地区、

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发挥助推作用

无论在唐诗宋词的吟诵中

还是民间传唱的赶马调里

茶马古道总是伴着风情与浪漫

但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

却凶险无比


图源:云南发布

云南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蒋文中介绍

“每次运输,短则数月,长则半年。

一路崇山峻岭,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

要登险峰、越深涧,

只能以最原始的马驮、人背,

甚至溜索渡江方式运送货物。

经常会遭遇疾风暴雨、冰雪严寒,

稍有不慎还可能坠落深崖……”

今天

茶马古道作为交通网络的功能

正悄然从历史舞台退场

但作为文化与精神的财富

“新”茶马古道

却穿透尘埃与迷雾

焕发出迷人的吉光片羽

20世纪90年代

旅游界先行推广茶马古道的概念

各地加强对茶马古道文旅的

规划、开发和营销实践

大理沙溪古镇,被称为“茶马古道上唯一保存的集市”。杨森摄

2000年后

普洱茶产业兴起

掀起一波茶马古道研究热潮

2013年

茶马古道进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后,云南大学、武汉大学等

高校及学术机构

相继成立茶马古道相关研究组织

2005年,重走茶马古道进京献茶路的马帮从云南出发。图源:今日民族

在影视领域

《最后的马帮》《大马帮》等

众多中文影视作品陆续面世

稍晚于国内

日韩联合摄制纪录片《茶马古道》、

美国学者赛琳娜·艾哈默德

和英国摄影家迈克·费里曼

合作出版画册《茶马古道》等作品

进一步提高了“茶马古道”的国际知名度

海外民众也从中了解到

中国西南地区古往今来的

人文风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

深刻认识茶马古道覆盖区域历史文化传统、

发掘各地的物质和文化资源

对于沟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各民族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有着重要的作用

千年古道,铃声悠悠

茶马古道是云南的、中国的

也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

循着千年古道的历史足迹

一杯云南茶

飘香全世界

来源:云南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宁强县茶叶中心举办2024年“国际茶日”系列活动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事实证明“无形的手”根本靠不住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