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茶作为贡茶,自唐至清,除皇帝能够享用外,一部分皇亲国戚、王公贵族、宰相因身居高位,故有时也能享受到皇帝的恩赐。他们品了蒙顶山茶后,也会诗兴大发,写下一些诗作,或在其著述中对蒙顶山茶大加赞赏。今摘录部分含金量高的文字,以飨读者。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赵郡赞皇(今河北赵县)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为李吉甫次子,与父同为晚唐两代名相。李德裕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房,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两次出将入相,为了维护朝廷正义与社稷大局,始终与朋党侫臣不懈斗争,以致遭受政敌诬陷迫害,四次被挤出京城,两度罢免宰相,最后被流放到今天的三亚,悲愤而死。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李德裕死后,历朝历代对他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李德裕不仅贵为宰相,位高权重,而且是一位地道的茶人,还是最早执行大唐茶马互市政令的在川官员。他嗜茶,精于茶艺,且对水品颇有研究。据《华夷花木考》记载:“蒙顶茶受阳气全,故芳香。唐李德裕入蜀得蒙饼,以沃汤瓶之上,移时尽化,乃验其真蒙顶。又有五花茶,其片作五出。”李德裕在蜀任职期间正是蒙顶山茶进贡的鼎盛时期,此时蒙顶山茶“真金易得、名茶难求”,李德裕虽身居川西节度使高官,也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蒙顶山茶。李德裕是饮茶的行家里手,懂得如何鉴定茶叶品质和名茶真伪,所以用“沃于汤瓶之上”的方法,验证得到的是否是真正的蒙顶山茶。那时,茶叶加工以饼茶为主,但“蒙饼”却是当时表明饼茶的一个专有词,在其他产地的茶品中尚不曾发现如此称谓。五代蜀臣毛文锡《茶谱》中有:“眉州、洪雅、昌阖、丹棱,其茶法如蒙顶制饼茶法,其散者,叶大而黄,味颇甘苦,亦片甲、蝉翼之次也”之说。可见,晚唐时,蒙顶山茶相当珍贵和稀有。
作者简介:陈开义,男,46岁,现任四川省雅安市茶办副主任。先后在《中华茶文化》、《茶博览》、《茶周刊》、《中国茶叶市场》、《中国茶业》、《走遍中国》、《星星诗刊》、《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人大权力报》、《四川政协报》、《调查与决策》、《四川三农》、《农村建设》、《四川茶叶》、《四川省情》、《四川文学》、《四川旅游》、《四川文艺》、《县域经济》、《茶缘》、《四川水利报》、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北京茶叶网、亚太茶业网、凤凰网四川、中华名茶网、茗边、手机搜狐网、手机新浪网、新茶网、茶旅世界等60余家媒体发表各类文章400多篇(件)。参与主编名山抗震救灾专著《撼魂》,参与编辑《茶祖故里行》、《吴之英评传》、《丰碑》等著述,作品曾多次入选《蒙山雅韵》、《蒙山春来早》、《撼魂》、《茶祖故里行》、《品味》、《蒙顶山》、《二郎山》等专辑,著有个人文集《杯中岁月》。先后有10多篇作品在省市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奖,先后参与主编《蒙顶山茶文化读本》、《蒙顶山丛谭》》等茶文化书籍,主编名山区文艺刊物《蒙顶山》和《雅安日报.今日名山》蒙顶文苑文艺副刊和编辑《蒙顶山茶》。现为雅安市作协全委会委员、雅安市茶业协会和茶叶学会常务理事、吴理真茶文化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