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之龙凤团茶的起源

武夷茶之龙凤团茶的起源

26阅读 2019-02-12 08:33 文化

主要关于武夷山茶的文章、知识;制茶、评茶经验交流,还有一些知识文章分享。         

龙凤团茶

  “龙凤团茶”是北宋的贡茶。在北宋初期的太平兴国三年(978),宋太宗遣使至建安北苑(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形的纹饰,就叫“龙凤团茶”。皇帝用的龙凤茶,茶饼表面的花纹用纯金镂刻而成。随着饮茶方法的变化,龙凤团茶逐渐被散茶代替。

  龙凤团茶是龙凤图案的模具制作蒸青团茶,又称龙凤茶、龙团凤饼、建溪官茶等,先后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几十个品种。民间私焙(壑源等)也随之兴旺。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1336处。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诗人陆游赞誉为“建溪官茶天下绝”。



唐中期,武夷茶以研膏茶的形式出现。唐贞元年间(785~804),建州刺史常衮蒸焙武夷茶而研之,谓之研膏茶。余怀《茶史补》记载:“唐贞元中常衮为建州刺史,始焙茶而研之,谓研膏茶,其后稍为饼样,其中故谓之一串,陆宣公受张鉴馈茶一串是也”。研膏茶的制作工艺大致经过蒸焙、研末和凝膏三个步骤。李咸用《谢僧寄茶》云:“倾筐短甑蒸新鲜,白伫眼细匀于研。砖排古砌春苔干,殷勤寄我清明前”。描写的便是制研膏茶过程中的蒸、研和焙干程序。将采下的茶叶置于甄器中蒸青,后过火烘焙,再研制成膏末状,后制成茶饼。

龙凤团茶是一种自然茶(不加任何香料,因唐代有加香料烹茶的做法),后来由研膏茶发展为蜡面茶。蜡面茶初为方形,后为饼状,加工极为精致。蜡面茶茶饼不足一两而价值千金,作为贡品,为皇上所宠爱。蜡面茶之上印有象征喜庆的飞鹊之类的图案。


唐末五代文学家徐寅在《谢尚书惠蜡面茶》诗中写道:“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诗文说明武夷茶已从研膏转制蜡面,而且印有飞鹊的标饰和加入香料配制成片状的茶形,作为当时高贵的馈赠礼品。唐朝诗人李商隐品尝了用武夷茶制作的研膏之后,把研膏当作仙露欣然赋诗:“只得流霞泛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


用武夷山一带出产的茶叶研制而成的北苑蜡面茶,声誉日隆,北宋太平兴国(976—983 年)初年,朝廷特置龙凤模印,遣使到建州,监造团茶以别一般的庶饮。团茶的原料取自武夷山一带,包括武夷山的奇茗。建州的州治建安县已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龙凤团茶也称为北苑茶。北苑属建安县建置,现位于建瓯东部。994 年,崇安县正式建县,武夷茶逐渐脱离“北苑”之统称而独步傲立于茶坛,加之诗人墨客多有诗咏,武夷茶的名气大扬。民国《崇安县新志》载:“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与此同时,武夷名丛也开始形成,如铁罗汉、坠柳条等。清时山中仍有这两种名丛,皆为宋朝留存下来的茶树。清朝学者郭伯苍在《闽产录异》中曾记述:“各仅有一棵,年产少许,为无价之宝。”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朝廷派重臣柯适漕闽监制北苑龙凤团茶龙团凤饼,茶品不断升级,品质高贵,外形精美。在贡品的带动下,建茶更是精益求精,一时名冠天下。

号称“善百艺”的宗徽宗赵佶就酷爱北苑御茶,他不但嗜茶,而且研究北苑茶学,亲自撰写《大观茶论》,成为世界茶史上唯一一位亲撰茶著的帝王。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也极端钟爱龙凤团茶“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建溪苦远虽不到,自少尝见闻人夸。”他在《归田录》里回忆道:“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斋,中书枢密各赐一饼,……宫人往往镂金花于其上,盖其贵重如此。”由此可见,他在晚年,对稀世物种的北苑龙凤茶仍念念不忘,钟情如初。

北苑龙凤团御茶,不但制茶精细,而且茶的命名非常讲究,其中以“龙”命名的尤其多。据《北苑别录》记载,建安(今建瓯)北苑贡品龙团凤饼当时有三十多种产品,分为细色五纲和粗色七纲,其中细色五纲有龙焙贡新、龙焙试新、龙团胜雪等十五个品名、无比寿芽等十三个品名、太平嘉瑞等六个品名。

宋朝南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享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殊荣。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隐屏峰下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文人墨客,会聚山中,斗茶品茗,以茶促文,以文论道,极一时之盛,茶事因之兴旺。著名诗人陆游到此赞曰:“建溪官茶天下绝。”武夷茶突起,与北苑茶同负盛名。朱熹于淳熙十年(1184年)在筹建武夷精舍时,特利用九曲溪上的一块有罅隙的天然洲石当作茶灶,以倡导茶事,并咏诗:“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朱熹在寓居武夷山之时,亲自携篓去茶园采茶,引之为乐事,并以《茶坂》为题赋诗:“携籝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心寒,跏趺谢衾影。”当时武夷茶弥足珍贵,朝廷明令禁止输出国外。

民国《崇安县新志》载:“《朝野杂记》云,绍兴十三年,诏载建茶(按:即武夷岩茶)入海者斩。”当时朝野均视武夷茶为国宝,不可输出国外。


在武夷山九曲溪的四曲之畔,有元朝始建的御茶园遗址。御茶园是武夷茶展现其神奇岩韵的一方宝地。这里所产之茶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韵味隽永奇绝。辟为皇家茶园之后,名声响彻华夏,岩韵传遍九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浙江省平章高兴路过武夷山,监制了“石乳”茶数斤,入献皇宫,深得皇帝赏识。至元十九年(1282 年)高兴又命令崇安县令亲自监制贡茶,“岁贡二十斤,采摘户凡八十”。大德五年(1301年),高兴的儿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之职,就近到武夷山督造贡茶。第二年即大德六年(1302 年),他在武夷山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的平坂之处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为“御茶园”。从此,武夷茶正式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每年必精工制成龙团饼,沿着驿站递送至大都(今北京)。御茶园的建筑物巍峨、华丽,完全是按照皇家的规格设计和构建的。进了仁凤门,迎面就是拜发殿第一春殿,还有清神堂、思敬堂、焙芳堂、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以及通仙井,其上覆以龙亭。

鸣谢: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原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感谢原作者提供素材。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邮箱:475748776@qq.com,再次感谢!

上一页:中国近代茶业复兴的先行者——池秉德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现在做爆款茶为何越来越难了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