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茂堂:清政府把普洱列为贡茶:每年上缴贡茶6.5万公斤!

信茂堂:清政府把普洱列为贡茶:每年上缴贡茶6.5万公斤!

23阅读 2020-12-22 07:38 文化

  普洱茶别具文化风彩雅称多:

  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窈窕茶!

  谢本书

  普洱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又别具风彩。

  闻名中外的普洱茶,原产地是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有2000年的历史。唐代樊绰所著《蛮书》第一次明确记载了“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所谓“银生城”,1100年前应在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境内。

  除了历史文献记载以外,还可以从野生大茶树在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多次被发现作为一种无可怀疑的证据。60年代以来,在海拔1500米的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巴达的大黑山密林中,发现一株高32.12米(刚发现时高度,后树上部被大风吹折,现仅高14.7米),主株直径1.21米,胸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估计树龄达1700年左右。取老叶作化学分析,咖啡碱1.14%,水浸出物21.27%,水溶性茶多酚6.09%。在海拔2190米的思茅地区澜沧县怕令黑山原始森林中,发现一株高21.6米,树干胸围1.9米的野生大茶树。在勐海县南糯山发现一株家培的大茶树,树高5.48米,主干围粗4.5米,枝叶繁茂,估计树龄为800年左右。在勐腊县易武曼龙落水洞村,发现一株大型栽培树,高11.7米,直径0.45米,圈粗1.2米,属栽培型大叶白毫茶,初步鉴定树龄达一千年。近年又在澜沧县邦崴发现一株大茶树,高12米,直径1.8米,树龄也达一千年左右,这是一株稀罕的过渡型茶树?即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过渡型茶树。至于500年以下的大茶树,发现就更多了。

  无论从文字记载,还是从众多“茶王树”的发现,都可以说明,普洱茶产地——中国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大茶树原产地,也是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区的关键地址。根据地质学家们的材料证明,思茅、西双版纳地区未遭受第四纪冰川的侵袭,勐腊县就未发现有冰川遗迹,因此保存了许多古老树种。而茶属植物是第四纪冰期劫后的幸存者,我国茶属植物100多种,云南有20多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思茅、西双版纳的无量山区、哀牢山区一带。这一地区山高、湿热、雾大,气候资源条件好,宜于茶叶生长,即所谓“高山云雾出名茶。”

  很早以来,普洱府就有六大茶山,以出产大叶茶闻名。这六大茶山中有五大茶山集中于勐腊县境,在傣语中,“勐”是地区,部落之意,“腊”是茶叶之意,“勐腊”便是“茶叶之乡”的意思。普洱府是当时茶叶的集散地,思茅、西双版纳所产茶叶大部分集中到普洱府,经过加工精制,然后运销国内外,故统称为“普洱茶”。

  普洱茶早在唐代即已行销“西蕃”。所谓古代西南“丝绸之路”,实际上应更名为西南“丝茶之路”可能更确切。到宋代已有茶马市场,“以茶易马”,因而出现了茶马古道。到明代,在普洱已没官管理茶叶贸易,历史上普洱茶运销量号称十万担以上。在18、19世纪,是新中国成立前普洱茶的极盛时代,仅思普地区年产茶即15万担以上,出口量亦有较大增长。清政府在普洱府设置“盐茶提举司”,专门管理茶叶和食盐的生产、课税等事务。石屏、腾越、下关、玉溪、思茅等地茶商在普洱设立茶庄。此外,清政府还在勐海、勐遮、易武等地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以管理茶叶、粮食有关事务。与此同时,清政府还设立官茶局、官茶子局管理茶叶的加工、销售等事务,清政府把普洱茶列为“贡茶”,每年上缴贡茶6.5万公斤。

  普洱茶在历史上曾大量运销缅甸、泰国、印度,并通过印度的加尔各答转销世界各地。民国时期普洱茶产量有起有伏,到抗日战争前,普洱茶产量达19.6万担,到解放前夕则达24.5万担。应该说自唐、宋以来,普洱茶一直是“长盛不衰”的。(参见杨毓才:《云南各民族经济发展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89年10月第295—304页;云南省经济研究所等:《云南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322页)

  普洱茶文化的特点是多品种、多效用、多风情。

  普洱茶的品种甚多,主要有普洱散茶、普洱沱茶、普洱砖茶、七子饼茶等。《红楼梦》中提到的“女儿茶”就是普洱茶的一种。至于滇红、滇绿、紧压茶(如普洱方砖)也是普洱茶的组成部分。云南的多种茶叶,差不多在普洱茶中都能找到其品种。不同茶叶的品种,除了不同的效用以外,还有其不同的欣赏价值。

  普洱茶的效用也是众多的,除了生津止渴外,还可凉拌食用,此外药用效能也比较明显,因而有美容茶、减肥茶、益寿茶、窈窕茶等名称。加工茶的器具和方法(技艺)也是众多的。

  普洱茶产地的思茅、西双版纳地区是我国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不同的民族特点赋予了不同地区的普洱茶以不完全相同的民族风情。在加工、饮用、礼仪诸方面,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例如,基诺族吃凉拌茶,佤族饮烧茶、布朗族饮青竹茶、拉祜族饮烤茶、傣族饮竹筒茶、哈尼族饮土锅茶、傈僳族饮油盐茶、白族饮九道茶,以及纳西族、藏族打酥油茶等。不同的民族风情,赋予茶文化以丰富的内涵。

  有关普洱茶文化的诗词歌赋、民间传说,不同民族的不同风采?虽然已有人作了搜集研究?并载之刊物、书籍(如黄桂枢:《云南普洱茶史与茶文化略考》,载《农业考古》1992年第2期),但总体上说来,此项工作还做得很不够。进一步搜集、整理研究这方面的材料,将有助于丰富普洱茶文化的内容,提高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和欣赏,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打开普洱茶的生产局面和市场销售,也就有助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选自黄桂枢主编:《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原标题:茶史 | 清政府把普洱列为贡茶:每年上缴贡茶6.5万公斤!

上一页:六堡茶丰富多变的口感从哪里来?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事实证明“无形的手”根本靠不住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