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宴?

什么是茶宴?

420阅读 2021-01-04 07:50 文化

茶宴,本是朋友间以茶为宴席的一种品茗清谈之举。“以茶引言,用茶助话”,至今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时尚的聚会方式之一。

以茶为宴,始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唐代钱起写有一首茶宴诗《与赵莒茶宴》:“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这表明茶宴原本是亲朋好友间品茗清谈的聚会形式。唐代鲍君徽《东亭茶宴》诗、李嘉枯《晚秋招隐寺东峰茶宴》诗都表达了至友茶宴时的快慰和留恋不舍的心情。

茶宴参加的人数可多可少。如果说钱起和赵莒茶宴只是两人的话,那么,唐代白居易诗《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则是一次盛大的欢乐茶宴。诗中写道:“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又如唐代吕温写的《三月三日茶宴序》,文中提到:“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憩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指青霭,坐攀香枝,闲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乃命酌香沫,浮青杯,殷凝琥珀之色。不令人醉,微觉清思,虽五云仙浆,无复加也。座右才子南阳邹子、高阳许侯,与二、三子顷为尘外之赏,而不言诗矣。”自唐以后,茶宴这种友人间的聚会形式,一直延绵不断。如五代时和凝与同僚“以茶相饮”,轮流作东,相互比试茶品,把这种饮茶之乐,美称为“汤社”。

宋代开始,茶宴更盛,特别流行于上层社会和禅林僧侣之间,其中尤以宫廷茶宴为最。这种茶宴被看作是皇帝对近臣的一种恩赐,所以场面隆重,气氛肃穆,礼仪严格。蔡京的《延福宫曲宴记》详细记载了宋徽宗赵佶亲自烹茶赐群臣的情景。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描绘的茶宴场景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手书“茶宴”

文人茶宴多在知己好友间进行,大都选择在风景秀丽、环境宜人或装饰优雅的场所举行,品茗尝点、论书吟诗。至于禅林茶宴,通常在寺院内进行,参加的多为寺院高僧及当地知名的文人学士。

茶宴开始时,众人团团围坐,住持按一定程序冲沏香茗,依次递给大家品尝。对冲茶、递接、加水、品饮等,都按教仪要求进行。在这方面最负盛名的是浙江余杭的径山寺茶宴。据载,南宋开庆元年(1259),日本南浦绍明禅师曾来径山寺求学取经,学成回国时,将径山茶宴仪式一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为日本茶道。

各种茶宴虽然目的、要求有所不同,但茶宴的仪式大致是相同的,一般可分为迎送、庆贺、品茶、叙谊、观景等内容。整个过程,都以品茗贯穿始终。所以,与品茗有关的程序,诸如选茶、择水、配器,以及烧水、冲沏、递接,直至观色、闻香、尝味等,都须按要求进行。茶宴时,一般先由主持人亲自调茶,以示敬意。然后献茶给赴宴的宾客,宾客接茶先是闻茶香、观茶色,尔后尝味。一旦茶过两巡,便开始评论茶品,称赞主人,随后话题便可转入叙情。

南宋林庭圭、周季常《五百罗汉图》中的茶宴场景

《五百罗汉图》中的备茶图

到了近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宴又开始在较多场合出现。不过,今日茶宴大多以茶配点作宴,或以茶食、茶菜形式作为宴请客人的一种方式。与古人的茶宴相比,虽然形式大抵相同,但内容已经更为广泛。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选自《茶文化概论》,姚国坤著,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上一页:2014年下关云梅春圆茶生茶口感特点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事实证明“无形的手”根本靠不住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