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与政和义茶

朱松与政和义茶

2阅读 2023-11-20 02:32 文献

政和白茶自古名闻朝野,1115年因贡茶御赐政和县名,千百年来,在政和这片土地上,因茶而衍生的典事佳话比比皆是,政和义茶便是其中之一。

话说1118年,朱松进士及第,被派往政和任县尉,维护朝廷贡茶产地的社会治安。朱松携其父母及胞弟妹等一家老小,离开江西老家婺源,一路南下,经过无数关隘、廊桥、凉亭,饿了就啃食携带的口粮,渴了就效仿沿途的茶商盐夫,喝口凉亭或廊桥附近的凉水解解渴。因水土不服或年纪大等原因,朱松父亲和叔叔婶婶常因饮水不当,要么闹肚子,要么不适难耐,朱松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十分无奈自责。朱松一家数人一路迁徙,沿途经江西上饶进入闽地浦城、松溪茶坪高阳,抵达政和感化下里铁山凤林暂居。

朱松接任政和县尉,有一天他到感化下里资福院一带,巡查浦赛茶盐古道该路段情况,正好有六七个挑盐的盐夫也到资福桥廊桥歇脚,他们各自选准位子,将盐担往廊桥柱子靠稳。其中一位面目清瘦岁数稍大一点的盐夫随手从担架上取下一个竹筒,拔掉孔塞,双手举起褐黑色的竹筒,咕嘟咕嘟地喝着什么,那神态十分享受自得。朱松甚是好奇,移步上前询问:“敢问客官,您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吃的?”盐夫上下打量一眼朱松,答道:“县官大人,这是我家内人担心我体质不好,路上喝凉水容易生病,特意为我泡一桶茶水,带到路上喝的。大人您瞧,别人都是挑100斤,我为了喝茶,只能挑80斤,大老远的跑一趟货,比人家少挣两成工钱呢!”朱松谢过盐夫,心想:要是茶盐官道上的廊桥凉亭都有茶水供应点,那该有多好啊!朱松是个喜爱喝茶的人,到政和上任不久,就结识一批茶商茶友,且为君子之交,有一位名叫元声的茶友,因承诺送一点茶叶给朱松品尝,朱松左等右等不见茶叶,于是乎干脆写一首诗去催换茶叶。“凤山一震卷春回,想见香芽几焙开。未办倩君持券买,故应须我着诗催。”

有一次,一个叫董邦则的茶友,他为人耿直大方,约请朱松去喝茶,朱松故意试探着问道:“今天,就你我两人对饮吗?”朋友笑着答:“茶是做给人喝的,喝的人越多,茶品就越好。”朱松听后大喜,于是如何泡茶送到廊桥、凉亭供过往路人免费享用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讲给朋友,两人一拍即合,越谈越投缘。董邦则是急性子,说:“我明天就去花光桥和资福桥泡茶送给路人喝。”朱松端坐一下身子,说:“政和到闽东宁德的茶盐古道官道就三四条,沿途廊桥凉亭数百,单靠你一人恐怕干不了,须得发动各村乡贤一起参与才行。”董邦则听后,对朱松更是敬佩有加,双手举起茶杯,毕恭毕敬给朱松敬一杯茶说:“大人宅心仁厚,推己及人,此乃仁爱之举,政和乡民一定会支持的。”朱松摆摆手,谦逊地说:“此乃政和乡民行善道义之举,就把这茶叫做:义茶吧!”

朱松和政和茶友们说干就干,发动各村乡绅贤达到交通隘口、廊桥凉亭等设立“义茶”供应点。此后,政和义茶成为茶盐古道沿途乡村居民行善乐施的良好习俗,传扬千年不衰,如今铁山、外屯的廊桥楼阁,洞宫茶厂的义茶坊,政和城区志愿者奉献的解暑凉茶等,为无数过往行人消除徒步劳苦、解渴避暑提供便利,也把政和茶香带向远方。

作者简介

黄成思,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资料副研究馆员、馆长,从事族谱及地方文化研究,在《福建图书馆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任《政和县黄氏全谱》主编,撰写《印象郑源》《西门颂》《魏敬忠与洞宫西门茶》《兄帮弟助孝友传家》等文。

来源:时空政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山头茶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市场一直低迷!山头茶价格,会撑不住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