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树藤条普洱生茶?

什么是古树藤条普洱生茶?

85阅读 2018-11-29 02:44 产品

第35期茶师班茶席布置中,李利同修布置了一方茶席名为《藤条茶的美与韵》,一看这方茶席第一反应便是想着她是不是临沧人。近些年云南普洱茶中出了一个“会跳舞的古树茶”被众多爱好普洱茶的人熟知,可谓是声名在外,而所谓会跳舞的古树茶指的就是藤条茶。

 

怀着好奇心于是便对李利同修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在采访中得知她的确是临沧人,而且在临沧本地有大面积的茶山。茶席中她冲泡的茶品便是一款自家茶山上产的古树藤条普洱生茶,这款生茶具备着云南藤条茶的优良特征,茶气强烈,气绵延长,喉韵深远,口腔中持久的保持着冰糖甜的细腻甜感。

 


临沧茶

“天下茶仓”,却很不受待见。


采访中她对大众对临沧茶的认识感到遗憾,追溯其原因是因为在云南,古茶树群落较为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大茶区,临沧贵为普洱茶原料的最大产地,被成誉为“天下茶仓”,历史上却很不受待见。古代普洱茶产区,谈得最多的都是银生城的景东、景谷、普洱、澜沧、勐腊、景洪、勐海等地区,而同为银生城所辖的临沧茶区却很少提及。直到近代,由于下关沱茶异军突起,带动了作为原料主产地的临沧,临沧茶这才逐渐浮出水面。

 

我的同事刀哥早些年写过很多关于临沧的硬核文稿,在文章《临沧茶能不能存?普洱茶原料重镇的陈化秘密》一文中他曾指出临沧茶不受待见的几个原因,首先是临沧茶宣传不力,其二是因为现代临沧茶出名太晚,其三是因为临沧在制作晒青茶方面要滞后于版纳和普洱。在文章中刀哥明确指出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对临沧茶后来的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临沧茶能不能存等问题展开了有理有据的论述,这里我便不一一重复了。

 



   藤条茶

世界古茶树的摇篮。


在茶原料方面:”临沧因紧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茶资源丰富,是普洱茶原料的最大产地,境内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有树龄上千年、世界上海拨最高、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最古老的3200年的凤庆香竹箐古茶树和2500年的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王,堪称是世界古茶树的摇篮。

 

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于临沧。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曾提出在临沧建世界一流的大茶园,打造天下茶仓的构想。“

 



藤条茶

什么是藤条普洱茶?

 

藤条茶来源于曾经作为临沧地区小土司专用茶产地的双江县,但双江县中并非都产藤条茶,只有一些村寨的老茶地里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数量不多、形态奇特的茶树。藤条茶是茶农在漫长的茶事生产中,结合茶树的特性和周围环境总结出来的茶树采养方法,或者叫管养模式。茶树的枝条就像一根根长藤,所以叫藤条茶。

 

藤条茶树的叶片极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见,岔枝上长着几十根上百根又细又软又长的细藤。一根根细藤的下段也裸身无叶,只有藤条尖顶长着几个嫩芽和几片嫩叶,这种茶树藤条茶是靠人工修整培养出来的,将茶树塑成藤条状,自成一个鸟笼一般的球形,奇异美丽,是清朝时期已有的养培法。

 

树型独特,原料产量非常低,却由于芽叶有着顶端优势,因此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品质;茶性阳刚,香气高扬,滋味绽放。每一片芽叶都能被阳光照到,每一条枝条都只向顶端的芽叶输送养分,所以其内含物质特别丰富,持久耐泡,茶气充足。

 



藤条茶

藤条茶的采养方式


在陈宗懋《中国茶业大辞典》里介绍了此种采养方式叫“留顶养标”,即:除枝条顶端新梢外,其他侧枝所有芽和新叶全部采净的手工采茶方式。能促进茶树长高,但分枝极少,每批大部分新梢接近成熟时开采,采摘批次少,采下的新梢较为肥壮。

 

藤条茶采摘非常方便,枝条留最顶端不采,其他全部采摘,粗老叶子直接采下丢在茶地里当肥料,古茶树生命力非常旺盛,芽叶绿嫩,茶农采摘起来也相当方便,一枝采完再去采摘下一枝。通过枝条顶部留叶,侧部修枝,保证茶树的顶端优势,抑制茶树开花结果,促进茶树营养生长,促进茶树发芽。

 

这种采养方式非常适合云南的古茶树,能延迟茶树衰老,延长茶树的成熟期,防止茶树过早进入衰亡期,并提高产量。当然这样的管养模式不仅仅是手工采摘就可以了,还要配合复杂的翻土和管理,这就需要很勤劳的茶农才行。

 

 


藤条茶

藤条茶起源于:

 

藤条茶采养法是云南古老的种茶制茶传统与来自中原的先进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的雏形可能早在明代及以前就已出现,成熟于清朝,并在清末民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清朝咸丰光绪年间,云南的老茶区双江掀起了大规模汉化的潮流,大量来自临翔、凤庆与云县等地的汉人定居双江,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艺,并积极学习外地先进的种茶与制茶技术,对当地原始粗放的茶业进行提升改造,大力发展茶叶商品经济,使得双江成为清末民国澜沧江中游新茶区崛起的一个策源地,其邻近的临翔、凤庆、云县、景东、景谷、镇沅、澜沧等地纷纷到双江引种勐库大叶良种,并学习勐库先进的种茶与制茶技术。

 



这其中就包括了学习先进的藤条茶采养法,故使得藤条茶园遍布澜沧江中游两岸的双江、永德、临翔、景谷、镇沅、景东与澜沧等地。总之,藤条茶雏形源自景东,然后经过千百年的不断的总结与改进,其采养法最终在双江成熟,然后再扩散到澜沧江中游两岸。将茶树枝修整培养成藤条状,这应该是汉人们带来的技术,它的出现,是民族迁移及融合的见证,也是云南茶叶高度商品化的产物。

 

在勐库小户赛拉祜族寨、公弄布朗族寨、冰岛傣族寨,不曾见这种修养法。在这些少数民族眼里,只是把茶树当做“懒庄稼”,千百年来形成了粗放式管理与采摘的习惯,而藤条茶这种需要辛勤付出劳动的模式很难适合他们。而勐库东半山汉人居多,老茶园的茶树几乎全是按藤条状培育的,勐库西半山的邦改、丙山,沙河乡的邦木、邦协,忙糯乡的滚岗等村寨,也有大面积的藤条茶园,这些有藤条茶的村寨都是汉人居多。

 

 


藤条茶

采养法,操作手法是什么?


藤条茶要经过多年的采留、修整、培养才能长成;留采法就是每年春茶发后,将每根枝条尖端发出的新芽只留下两个芽头,每个芽头下边留两片嫩叶,多余的芽和叶带根连蒂全部抹去。每根枝条每年向上伸3-4寸,10至20年后,形似藤条。

 

年岁越久藤条越长,又细又长的藤条弯来绕去,形成蓬网状,茶芽长在每根主藤和岔藤顶端,一根藤条上只有两个芽,茶农采摘时只采一芽一叶,留下一芽第二轮再发再摘。这种留采法单产很低,但采下来的鲜叶很嫩很规整,无老梗老叶,晒干后一个个芽头茸毛厚密,颜色银亮。做成七子饼,饼面银光闪烁,做成沱茶,外表尽嵌银丝。

 

藤条茶一年可采三到四次,第一次在春天采,叫头春茶;第二次夏天采,叫二水茶,滋味较春茶淡一些;第三次在秋天采,叫谷花茶,如果秋茶采得干净,冬天就不用管理,不然在冬天还要打老叶。藤条茶树养得好,修得干净,发得好的话,还可以在冬天再采一次,叫阳春茶,其又称冬茶,滋味、香气好,不耐泡。藤条茶一年最好只采三次,尽量不要超过四次,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养树。

 

 


藤条茶

藤条茶的口感是怎样的?


藤条茶主要培育在临沧勐库茶区,口感,生津强于回甘,生津非常出色,回甘吞咽时可以明显感到,好的藤条茶会呈现冰糖甜口感。

 

藤条茶形表独特,新鲜时芽头滚圆肥壮,绒毛浅绿密厚,晒干后芽头白亮中略带金黄。如果做成饼茶条索清晰,饼面芽绒闪光,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藤条茶的滋味也很独特,茶汤质充满阳刚之气,高香、劲扬、味刚,口感丰富饱满,甘甜质厚,茶气强而有力,气足韵长。这样的形状和味道,都与其生长环境和独特的采摘方式有关。

 

古人有言” 静水流深,闻喧享静“,藤条茶的“留采法”,去除枝条顶端的新梢,使得它的侧端枝条受到的阳照及营养平衡充裕,在口感上远胜于未去除顶端优势的茶类,如柳条般的柔软以柔克刚的形式脱颖而出。反观做人也是如此,《老子》书中有表“光而不耀”,有时去除自己侵略性的锋芒,让自己纵向发展更多的沉淀和学习,韬光养晦之后便是熠熠生辉,气足韵长。



上一页:关于普洱茶,我们想用时间同你对话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市场还是那个市场 但逻辑已经变了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