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早知道:第一集鼓山半岩茶

寻茶早知道:第一集鼓山半岩茶

29阅读 2017-02-17 05:52 国际

鼓山柏岩茶

历史&现状 

鼓山山高水长,群山环抱,万木障蔽,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层峦叠嶂,岩秀谷幽,佳气蓊郁,云雾缭绕,宛若神山仙苑,十分适宜名茶的种植与生长。


 

“柏岩茶”名之缘起

 

鼓山柏岩茶因历史上茶园位于鼓山半山腰,且茶树倚岩而长得名。福州方言“伴“即”柏”,取柏而显苍老之意,故称“柏岩茶”

 

 

其生长环境别具一格

 

半山别路出茶园,

鸡犬桑麻自一村。

磴险林深一径斜,

半岩结屋还依树。

相传闽王创寺时,

人有罪谪居于此,

使之种茶,以供香积。

——《鼓山志》

 

历史上的地位

 

唐代,鼓山柏岩茶同“方山露芽”就被誉为名茶,列为贡茶。而后闽王王审之为经济发展,大力推进茶叶对中原的贸易,大量推进茶叶生产,由于福州为当时的国都,人口众多,因粮食运输问题,就把茶园改到离城市较远、交通方便的地方,如顺闽江而上的建瓯、武夷山等地。

 

福州市内、市郊的产茶之地,如唐朝的芳茗园(今省政府至茶园街道一带)、怀安凤岗(今仓山区金山街道)等,就此改往鼓山等地,因鼓山人口不多,就用犯人来种茶。而后逐渐发展到茶洋山等种茶,在山下溪边福州五里亭外制茶外运,称为茶会

 

而后因交通便利,山泉清澈,品茶时又可看海阔天空,鼓山柏岩茶一直被文人墨客认为闽茶第一。

 

明清时期,鼓山半岩茶大发展。文献为证: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今茶品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芥也,龙井也,阳羡也,天池也,而吾武夷,清源,鼓山三种可以决胜。”

明人陈鸣鹤《鼓山茶园》诗:“登险林深一径斜,忽闻鸡犬见人家。半岩结屋还依树,疏竹围园尽种茶。”

清代黄任《鼓山志》载:“王敬美督学在闽,评鼓山茶为闽第一,武夷、清源不及也。”

清周亮工的《闽小记》则称:“鼓山半岩茶,色、香、风味当为闽中第一,不让虎丘,龙井也”。

 

据传,武夷山天山观的“大红袍”早年还是出自鼓山涌泉寺的廨院天心寺呢

 

茶好,泉亦佳

 

好山出好水,好水泡好茶。鼓山的山泉特别是龙头泉是天然的纯质矿泉水,经过地下沙砾过滤,滤掉不少杂质,味醇而微甘

 

龙头泉素有“龙涎”美号。用龙头泉泡沏鼓山半岩茶,色、香、味俱佳。明代文人谢肇淛曾把龙头泉和济南的趵突泉、杭州的虎跑泉等相提并论龙井茶、虎跑泉与半岩茶、龙头泉早就齐名。

 

历史上,鼓山龙头泉可以和涌泉寺的锅巴、糟菜一并作为礼品赠人。千百年来,到鼓山龙头泉品茗是游客的一件雅事。如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鼓山灵源洞摩崖石刻“忘归石”作者蔡君谟,任福州知州时饮茶十分讲究,每次登鼓山必呼取龙头泉。如今,周末登鼓山喝茶、取泉水已成为许多福州人的习俗和乐事。

 

鼓山茶文化遗存

 

鼓山长期以来形成了茶文化特色,至今仍保留着诸多茶文化遗存,如茶诗词艺文、古道上茶亭遗址、记茶事石碑、水晶山茶园等,以及以茶命名的茶洋山景点、龙头泉,特别是“佛茶一味”,鼓山涌泉寺大年三十普茶习俗由来已久,传承至今。

 

解放后,曾从野茶中寻找培育出半岩茶遗种予以传承。近两年鼓山发现并珍存了一个古茶园遗址:即在将古舍利窟、芙蓉溪一带整合提升为梅里景群,由海峡两岸携手建起寓意“两岸相怀,以梅会友”的“相怀梅园”核心景点时,发现、发掘出了六丛已逾百年的古茶树。它们分布在重重叠叠的岩缝中,历经沧桑,依然绿芽芳枝丛生,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2011年,中国当代茶界泰斗、百岁老人张天福为之欣然留下墨宝:“鼓山半岩茶遗址”

 

如今,仅在鼓山喝水岩以东的山麓、弥勒院遗址等梯田上,就分布种植有近四十亩茶园。鼓山半岩茶依然香如故。时逢盛世,该是鼎力振兴鼓山半岩茶、弘扬鼓山千年名茶文化的时候了。

 

图文整理自福州农业局史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页:茶虽好,这些时刻,却不宜多喝

下一页:下关秘境邦东那罕大树小方片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