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魂拓新路 ——浙江高质量推动“三茶”统筹发展纪实

文化赋魂拓新路 ——浙江高质量推动“三茶”统筹发展纪实

4阅读 2023-05-24 02:45 行业

茶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以茶为媒、以茶会友”,茶文化已然成为促进人际交流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挖掘好浙茶文化内涵,汇集了一批传统种茶、采茶、制茶等历史人物故事,搭建好茶文化平台载体,建成了一批茶博馆、茶庄园等文化新阵地。做好茶文化与美丽乡村、古镇乡韵等深度融合文章。2022年,全省茶休闲、茶旅游、茶养生等第三产业产值达150亿元。茶之雅致,愈发深入人心。

历久——来自历史的底气

“我们要做好申遗后半篇文章,更好地弘扬茶文化。”5月16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茶文化专业委员会在杭州成立。当天,近百名茶专家齐聚一堂,共话茶文化发展。

国家级非遗紫笋茶制作技艺传承人郑福年告诉记者,去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这为中国传统制茶工艺的传承发展以及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今,我省拥有国家级绿茶非遗制作技艺4项,国家级绿茶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两位,省级茶叶相关非遗制作技艺16项,茶叶非遗传承人超过100人。

浙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被世人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的《茶经》,落笔于此;日本茶道,源起流传千年的“径山茶宴”……

相传,浙江栽茶始于三国时代。今存于临海盖竹山的葛仙茶园、天台华顶山归云洞的葛仙茗圃遗址可以为证。

“进入唐代,随着社会发展与佛教昌盛,茶叶正式奠定食用功能并兴起。人们的烹茶方式也逐步从‘生叶煮饮’转变为‘蒸青捣焙’,饮法也由豪放煎饮提升为细煎慢啜式,传承了带有宁静淡泊之气的饮茶艺术。”省茶叶学会秘书长王岳飞告诉记者,彼时饮茶尤为僧家所看好,迅速在各寺院形成“茶禅一味”。

到宋朝时,举国上下饮茶成风,茶事的仪式和美学逐渐被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峰。“茶会”“茶宴”之风盛行,点茶、茶百戏等极具观赏价值的茶事美学应运而生。伴随茶事在民间的逐步普及,茶文化慢慢流行起来。

由此,一首首颂扬浙茶的诗词被载录,一段段与浙茶相关的佳话被流传。“烹煮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说的是西湖龙井之珍贵;“我是江南桑苎家,汲泉闲品故园茶”,讲的是绍兴日铸茶之乡愁……

“据史载,乾隆曾六下江南,四次巡幸龙井茶区,五次为龙井茶作诗,回京后又写了两首歌颂龙井茶的追忆诗,足见其对龙井之喜爱。”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茶产业协会负责人商建农说,坊间曾流传,当年乾隆退位时,群臣请:“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笑答,“君不可一日无茶。”

各方名家对浙茶之钟爱之褒赞,为浙江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弥新——来自时代的朝气

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共同推进世界茶业发展,谱写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新篇章。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对西湖龙井茶炒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樊生华说,“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科技还是无法取代的。”

1个多月后,也就是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习近平总书记再发贺信。

……

浙江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茶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殷殷嘱托,做强做大茶文化传承弘扬平台,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茶文化的影响力。

“茶文化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而形成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诸多元素。因此,它必然是随时间与社会特征而逐步演变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王建荣如是说。

现在的浙江,很多茶区通用时尚化、年轻化、国际化的表达,让茶文化更接地气,又与众不同。在安吉的宋铭茶文化主题园区,穿梭于茶楼、茶馆、茶餐厅以及茶养生馆、茶书院等茶主题空间,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每到春茶季,五湖四海的游客来此共品茶香、共叙茶缘、共商茶业。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在泰顺县,有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曲调清新,节奏轻盈,勾勒出了江南茶乡的明媚春色,吟唱出了茶农采茶时忙碌而欢乐的景象。

“这首歌在全世界发行了100余种版本的唱片专辑,周总理亲自为它改过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谈起这首歌,泰顺县东溪乡乡长范晶晶如数家珍。她表示,近年来,通过深挖《采茶舞曲》文化内涵和价值,东溪乡借音乐名曲谱发展新“曲”,规划了“一曲、一园、一会、一镇、一业”的发展蓝图,打造出一座别具特色的音乐小镇。

如今,泰顺县茶园面积达8.8万亩,茶产业链综合产值12.3亿元,每年带动农户人均增收7500多元,其背后离不开《采茶舞曲》的推动。

对于东溪乡乃至泰顺人民而言,它已不仅是一段动人旋律,更是一首“共富曲”。细品这“弦外之音”,正是茶文化融于茶经济的“余音绕梁”之效。

茶博会作为向国际舞台弘扬茶文化的窗口,浙江展示的深耕成果绚丽夺目。

焕活——来自山水的灵气

好山好水,方出好茶。

就如西湖龙井在中国茶界的“江湖地位”,是与杭州的山、杭州的水相互成就的。西湖龙井所产生的辐射价值也已超出茶叶本身,其茶文化俨然成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放眼全省,如西湖龙井般实现茶文化、茶经济互相交融发展的,渐有百花齐放之势。

径山茶宴,是唐宋时期余杭径山万寿禅寺接待贵客上宾时的一种大堂茶会。从张茶榜、击茶鼓到谢茶退堂,有10多道极为严格的程序。这些程序体现的正是那个时代禅院清规礼仪及茶艺的完美结合。

“从2014年复兴以后,径山茶宴每年都会举行。”杭州市余杭区径山茶炒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俞荣华说。

近年来,通过茶文旅融合,径山茶实现年销售总额13亿元,三产产值近35亿元,其中带动乡村旅游营收近7亿元,径山茶品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径山茶文化茶技艺也从“非遗殿堂”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今,径山村游客接待中心,每个月要接待茶体验者200多人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品茶、制茶的体验中读懂了浙江茶文化。

“山、寺、茶”——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1200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下“紫者上,笋者上”。这让产于长兴县的紫笋茶从籍籍无名瞬时名噪大唐,被列为当时的“贡茶”。

唐大历五年(770年),大唐贡茶院也因此选址于此,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更是全国有史可稽的首座茶叶加工场。“今年一季度就有3.5万人次前来体验茶学游。”大唐贡茶院总经理林瑞炀说,大唐贡茶院的“出圈”,也带火了水口乡的农家乐。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水口乡游客量达61万人次,农家乐收入近3500万元。

而在浙西南,位于松阳县新兴镇的大木山骑行茶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内首个将自行车骑行运动与茶园观光休闲融合的旅游景区。

在这里,你可以骑着单车观美景,微风与茶树擦肩而过,沙沙作响。在这里,运动伴着满目绿意,伴着阵阵茶香。在这里,银猴鲫鱼、茶叶沙擂、茶香葱肉饼等美食,食材融入茶元素,奇妙滋味让人难以忘怀。

松阳县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钱园凤介绍,2022年,松阳县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135亿元。

千年前,这片古老东方的小小树叶,便在浙江开启了曼妙旅程。千年后,浙茶之美终于名扬四海,造富一方。“浙”缕茶香,正飘向下一个春天。

记者:杨怡

来源:浙江农业农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茶,北京朝阳喝出了“国际范er”

下一页:四川木门茶业有限公司谭波荣获第九批“国茶人物·制茶大师”荣誉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