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  搭建产销平台 助力茶业发展

赣州市 搭建产销平台 助力茶业发展

7阅读 2023-10-24 02:59 行业

搭建产销平台

助力茶业发展

——2023年赣南高山茶产销推介会侧记

金秋十月,茶香飘逸。10月20日,由赣州市绿色食品产业链推进协调小组、江西省茶产业联合会指导,赣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赣州市茶叶产业协会承办的“2023年赣南高山茶产销推介会”在赣州宾馆顺利召开。

江西省茶产业联合会会长王晓鸿、省茶联顾问刘大胜(原省直机关工委委员、宣传部长)、赣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正鹏、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卓旭、市茶叶产业协会会长杨星华,市直机关工委、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等37个市直有关单位分管领导,上犹县、崇义县、宁都县、兴国县、于都县政府分管领导和茶叶主管部门负责人,市农业农村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市茶协、上犹县茶协负责人,赣州恩泓贸易公司等6个省、市龙头企业负责人,江西犹江绿月嘉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犹县犹江五指茶业有限公司、江西峻岭茶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上犹营前雾毫茶场、上犹县六月雪茶业有限公司、赣州金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宁都县小布茗茶业有限公司;兴国春赐福生态茶场、兴国县金春茶业有限公司、崇义县乐洞龙归茶场、江西上堡茶叶有限公司;江西虔茶茶业有限公司、于都县盘古龙珠茶业有限公司等13家茶企负责人,江西日报《赣商》杂志原首席记者张霞客,赣茶融媒体负责人龙一平、主编江轶群,赣州融媒体中心、赣州文化传媒集团媒体记者等共计120余人出席会议。


期间,赣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克坚与王晓鸿、刘大胜一行见面交流,市政府秘书长谢卫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晖,以及卓旭、杨星华等陪同。李克坚市长对王会长一行亲临赣南参加赣南高山茶产销推介会表示感谢!希望省茶联为赣南茶产业发展多加指导。在听取孙晖、卓旭、杨星华对赣南茶产业发展及本次产销推介会的简要汇报后,强调:要加大支持赣南高山茶品牌建设力度,积极推进赣南茶叶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家在赣南发展茶产业,充分发挥龙头茶企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对市茶协几位老同志有情怀、有担当,积极热心发挥余热,给予了高度评价。


会议由市茶叶产业协会副会长张菁主持。

本次会议旨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加快赣南高山茶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传承客家人茶礼待客文化,引领本地茶消费,通过推介品鉴、产销对接,推进公务商务接待优先选用本地茶,不断提升赣南富硒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市政府及市农业农村局和省茶产业联合会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王晓鸿会长得知赣州召开产销推介会后,临时改变行程,不远千里、风尘仆仆从福建赶来,亲临大会指导并致辞讲话;市政府罗瑞华副市长、市农业农村局孙晖局长原定出席会议并讲话,后计划有变赶赴南昌开会,特委托李正鹏副秘书长和卓旭主任讲话。

卓旭主任在讲话中,首先介绍了赣南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果: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市茶园面积21万亩,其中今年新增5300亩,年产量超5500吨,综合产值达13亿元。全市百亩以上规模茶园108个,省市级龙头茶企26家。二是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全省唯一的省农科院茶叶研究分院,为茶叶育种、种植、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提供科技支撑。三是品牌建设成效显著。赣南高山茶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呈现异军突起之势。四是发展体系更加健全。年初市政府办出台《关于加快赣南高山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农业农村局、市茶协制订实施《赣南高山茶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目前正在分别制订赣南高山(硒)茶产品标准和种植、加工标准,标准化生产有序推广。

对下一步工作,强调:一是走好质量兴茶之路。立足生态、富硒等资源优势,打好富硒牌、生态牌、品质牌。二是唱好品牌提升之歌。集中力量打造赣南高山茶区域公用品牌,逐步推行统一包装和富硒标识,完成赣南高山硒茶产品标准和种植加工标准制定。三是造好宣传发动之势。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等媒体渠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积极组织茶企参加茶博会、茶展会和加工技能大赛等活动。四是赋好茶旅融合之能。依托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深挖赣南茶文化,讲好茶故事,开展采茶、制茶体验等活动,大力推进茶旅融合,赋能茶产业发展。

王晓鸿会长对赣南茶产业发展一直是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在致辞中,他首先祝贺“2023年赣南高山茶产销推介会”顺利召开!他认为:赣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十分重视赣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推动赣南茶产业在创新发展方面始终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不断为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鲜经验,注入新的活力。今年先后举办了赣南高山茶春季展销会、茶旅融合发展推进会,这次又举办产销推介会,在推动茶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宾馆、进商场等方面,在全省开了先河,起了示范作用。设想下一步要在全省推开,推动江西人喝江西茶,助力江西乡村产业振兴。

王会长强调:江西茶在中国茶的历史进程中,河红茶是中国红茶的鼻祖,婺源绿茶也是首屈一指。为振兴江西茶,我设想下一步:一是要坚持生态立茶,打好江西山青水秀的生态优势牌:二是坚持文化兴茶,江西茶素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之美誉,要打好江西茶文化这张牌,用文化传播的力量唱响江西茶。希望赣州再接再厉,走在前列,共同推动江西茶叶走出困境,重振历史辉煌。


在热烈的期盼中,大会举行了精彩的现场推介、品鉴活动。来自上犹、宁都、兴国、崇义、于都、龙南的13家茶企负责人,分别采取上台介绍和PPT、图片演示等方式,推介自家的企业品牌及茶叶产品;服务员则同步端上13家茶企现场冲泡的热气腾腾的香茶让与会人员品尝。整个会场茶香四溢,品后唇齿留香,令人赞不绝口。

“小布茗,伴君行,商旅办公畅心品。”

“虔茶有机,赣南好礼!”

“好山好水万长山,一杯好茶雪竹春。”

“千米高山源,扶记云雾茶。”

“小绿叶蝉亲吻过的茶”——-东方美人茶”、“人做一半,虫做一半”的茶——兴国金春东方美人茶。

“赣南好茶,犹江绿月!”

“赣南高山盘古龙珠茶、公务商务接待添彩霞。”

“环境无污染,种植无公害,监管无盲区,制作无添加。”

“赣南上洞茶,古法永承传”。

13家茶企分别上台各展特色,各出绝招,推介词琅琅上口、好听易记;13家茶企分别在会场后台、两侧布展,茶产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与会人员大开眼界、大涨知识,留下了深刻印象和美好记忆。

有热心的参会者随后发来感言:今天的活动让我对赣南茶叶第一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感谢给了我一次参加全省第一次茶叶推介盛会!品了13种茶,第一次直接品味到不同的茶叶,其口感的明显差异,让看似一片普普通通的叶子,经过不同的人、不同的工艺,竟有如此漫妙的变化!

会议还为参会人员现场准备了采购意向表,听完茶企推介并品尝之后认为满意的,可以现场填写采购意向表交给工作人员,由市茶协安排会后对接签约。


在推介产品、品鉴香茶之后,现场采购意向签约仪式随后正式举行。分四批、13对上台现场签约采购意向书,分别是13家茶企与市直单位、科研院所、院校、宾馆、省市龙头企业等,总签约金额近45万元,其中现场签约33万余元。


接着,市茶协杨星华会长宣读了《公务商务接待优先选用本地茶倡议书》(全文另发),呼吁本地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界人士积极做乡村振兴助力者,在安排公务商务接待用茶时优先选用本地茶,在自饮、待客或馈赠礼品时优先选购本地茶;做家乡本地茶代言人,鼓励驻点单位干部职工以消费帮扶形式购买本地茶,积极为帮扶乡村代言推介本地茶;做赣南茶文化传播员,多说赣南茶故事,多宣传赣南茶文化,多编创赣南茶文艺作品,不断推动赣南茶文化、茶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酒店、进商场,推动“赣南高山茶”富硒品牌走出大山,走进湾区,走向世界!

在热烈的掌声中,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正鹏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召开此次推介会主要是为搭建政企沟通和产销对接的平台,营造政府、社会支持茶企、茶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扩大赣南高山茶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召开这次推介会意义重大。

他认为当前我市茶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一是发展态势好;二是资源禀赋好;三是区位条件好;四是政策基础好。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销售瓶颈”等制约赣南茶产业发展的问题。

他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信心,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奋力开创赣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要推进品牌整合。集中力量把“赣南高山茶”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好;二要发挥核心优势。围绕富硒、绿色有机做文章,不断提高“赣南高山茶”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三要提升茶叶品质。围绕生产和加工技术,推动茶叶量有提升、质有保证;四要优化产品结构。鼓励茶企引进推广夏秋茶高效采摘、加工技术,扩大红茶生产,开发白茶、黑茶等茶类;五要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打造茶叶特色小镇和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引进茶叶精深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六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宣传方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拥抱新媒体,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会前、会后和会议休息期间,参会人员纷纷驻足茶企品牌展位前,喝茶企人员冲泡的香茶,听茶企负责人推介自家的茶品,互动交流,气氛十分融洽。

与会人员表示:产销推介会不仅为赣南茶企与各单位搭建了交流互动平台,也拓宽了茶叶销售渠道,同时让更多人知道“赣南高山茶”,更加喜爱“赣南高山茶”。

前路漫漫亦灿灿。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单位、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全体茶企茶人将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凝心聚力打造唱响“赣南高山茶”富硒品牌,齐心协力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做出新贡献!

赣州市茶叶产业协会

2023年10月23日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为何喝茶可以应对焦虑?揭开饮茶调节抑郁的内核

下一页:“蒙顶甘露杯”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