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2023年陕西省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行业报告:2023年陕西省茶叶行业发展报告

422阅读 2024-12-17 13:31 行业

brand_alt_mark

2023年,陕西省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陕西省政府《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实施建设陕西千亿级茶产业链。全省按照“稳面积、优结构、提效益”的发展思路,抓实抓细生产、加工、营销三个重点环节,使全省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发挥了茶产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中的巨大作用。同时继续挖掘、保护传统工艺,使咸阳茯茶成为国家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元素。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省级相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依靠产茶县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茶产业已经成为我省陕南三市、秦巴山区的支柱产业、朝阳产业、致富产业,陕西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茶产业联农带农的作用明显彰显。西安、咸阳的关中茶区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高,咸阳茯茶和泾阳茯砖茶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文化元素。茶产业链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不断得到提升。茶旅融合,一二三产业深度结合,不断推动陕西茶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陕西茶产业生产情况

截止2023年底,陕西省茶园面积达301.59万亩,茶叶总产量13.97万吨,总产值257.4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80%、8.80%和12.80%。其中干毛茶产量12.87万吨,产值232.24亿元。其中开采茶园222.59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7.41万亩;新建茶园4.56万亩,较去年同期减少2.02万亩;无性系茶园132.26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2.66万亩。茶叶总产量13.97万吨,名优茶产量达49626.84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342.74吨;春茶产量达92908.39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952.19吨;夏秋茶产量达34867.02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133.32吨;绿茶产量达105517.17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544.07吨;红茶产量达11749.46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771.76吨;乌龙茶产量达2吨,与去年同期持平;黑茶产量达8051.51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34.91吨;白茶产量达2420.57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06.57吨;黄茶产量达34.7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8.2吨;茯茶产量达11880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190.92吨。2023年总产值达257.40亿元,名优茶产值达1457902.2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73007.49万元;春茶产值达2126416.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6794.37万元;夏秋茶产值达195962.6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109.95万元;绿茶产值达1930907.2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441.8万元;红茶产值达289449.3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5302.17万元;乌龙茶产值达1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万元;黑茶产值达50295.9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916.38万元;白茶产值达49014.0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392.07万元;黄茶产值达2612.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12.4万元;茯茶产值达2516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6173.73万元。

二、陕西省茶产业市场情况

截止2023年底,陕西省茶园面积达301.59万亩,茶叶总产量13.97万吨,总产值257.40亿元。从陕茶的市场反馈情况来看,集中体现为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内销额度大,外销份额小。其中9.5万多吨用于内销,占85%以上。外销1.5万吨,用于外贸茶和原料茶,不足全省份额的5%。二是省内销售不平衡,陕南三市销售陕茶占当地市场份额80%以上,而关中和陕北销售陕西茶只占40%不到,绝大多数销售的是云南普洱、福建乌龙茶、福建白茶。三是陕茶销售以线下销售为主,主要市场是西北地区和天津、济南、石家庄、沈阳等大城市。四是陕西茯茶,除泾渭茯茶外,各企业品牌小、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差,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外贸茶效益差,产量大,生产企业集中。出口方向均为西亚、北非地区,价格偏低,仅作为原料茶。

三、陕西省茶产业成果显著

(一)陕西千亿级茶产业链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023年7月,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使全省各级、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全产业链建设为路径,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取得显著成绩。全省茶园面积301.59万亩,茶叶总产量13.97万吨,总产值257.40亿元,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步入全国茶产业发展快车道。

(二)顶层设计、政策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

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明确茶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发展布局和发展目标。成立省政府领导挂帅,16个省级单位,5个产茶市为成员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级各部门和产茶市(县)制定实施方案、细化措施,出台了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省发改委牵头编制了《陕西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省人社厅将茶产业相关工种培训纳入政府补贴范围。汉中市、安康市分别出台了持续发展政策。为陕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金融扶持、项目引领,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联农带农能力进一步提升

依托国家级茶产业集群和省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实施“八大工程”,建设24个重点项目,投资14.2亿元。全省茶产业金融贷款52.96亿元,实行了“行长+链长”的金融服务机制,印发了《陕西农信茶叶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23家行社开展网络化金融服务、贷款专营措施,保障了茶农、茶企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茶旅融合、三产融合,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

全省改(扩)建茶厂34家,培育精深加工企业26家。拓展夏秋茶利用,研发新产品,多元化推动调味茶、茶酒、茶酸奶、茶饮料、茶点心、茶挂面等10余种茶叶深加工产品。陕南三市茶区和关中茶区相继打造出一批“茶叶+观光”、“茶旅+民宿”、“茶旅+研学”等典型茶旅融合示范区,开辟了16条茶旅旅游线。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五))拓展销售模式,定向推介宣传,陕茶的品牌和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

以中国茶叶经济年会、中国茶业科技年会、国际茶日为契机,先后组织茶企参加农交会、农高会、茶博会等国家级展会,举办“百企茶区行”、“大美新疆·陕茶飘香”、“网上茶博会”等系列宣传活动,线上线下拓展陕茶销售活动。安康富硒茶、汉中仙毫、汉中红、泾阳茯茶4个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111.9亿元。“汉中仙毫”入围2023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百强品牌,位居茶业品牌第23位,“泾阳县·泾阳茯茶”等9个陕茶品牌入选国家茶叶产区品牌名单,“苍山秦茶”等8家企业入选国家茶叶企业品牌名单。

(六)举办各种、各类行之有效的茶事活动,扩大知名度,增强市场占有率

2023年度,陕西17个产茶县区和产茶市先后不同程度的举办了各种开茶节、开园节、开采节、茶文化旅游节等活动26场(次)。举办各种类型的茶文化征文活动9次,200多人次参加征文活动。省、市、县(区)开展不同形式的茶艺大赛、茶艺锦标赛90多场(次),展示茶艺节目400多个,近1000多人参加茶艺表演工作。参加全国各种茶艺、茶叶加工技能竞赛五场(次),参与组织第五届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赛陕西省选拔赛。挖掘陕西茶俗、茶礼、茶食四起。有力地推进了陕西茶文化建设,提高了陕茶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强化省级专家服务团的作用,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整个行业的综合素质

一是在陕西省茶业协会设立陕西省茶叶种植专家委员会、陕西省茶叶评审专家委员会、陕西省茶艺专家委员会、陕西省茶叶电商专家委员会。吸纳从种植到加工,从评审到销售一条龙的专家服务团队。二是明确专家团队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的奖励、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各县(区)、各市及省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先后举办60多场(次)专题培训会。分季节性、针对性的开展实际培训,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还举办全省茶叶全产业链生产技术培训班,对从业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升技术人员技能水平。各县(区)组织了各类乡土人才培训工作班,不断解决在生产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了整个行业的综合素质。

(八)强基固本,扩大中低产茶园的改造工作

陕西全省引进各种优特新茶树品种30多个,建立良种繁育苗种500余亩。推广种植良法,改造低产、低效茶园25.7万亩,认定市级生态茶园46个,建立建设茶园水肥一体化示范点30个,茶园全程机械化示范点20个,辐射面积10万亩;建设标准化加工厂14家,改(扩)建初制茶厂34家,建清洁化生产线14家,深加工企业26家,从而有力的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九)组织好西安春秋两季茶博会,积极参加国内外行业展会,提高陕茶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西安一年春秋两季的茶博会,不仅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博会,而且是北方最大的茶叶风向标。积极组织陕西各地市展团、茶企展团参展销售,开展各种茶叶评优活动,行业创先争优活动,茶艺竞赛活动。开创茶空间,举办茶文化沙龙。不断提高陕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陕西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总面积稳定,亩产增速缓慢。陕西全省茶园面积连续四年都稳定在300万亩左右,但亩产干毛茶仅40公斤,低于全国62.5公斤的平均水平。科技成果少,转化率不高,机械化水平低。

(二)品类多,实力不强。陕西全省六大茶叶品类全,除绿、红、茯茶外,其它茶类生产企业多,加工不精,量少不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引领和支撑能力不强。

(三)三产发展迅猛 ,但效益彰显不够突出。各地市相继打造了一些茶旅融合示范项目,投资大、人气旺、效益差、服务水平低、同质化严重、市场效益转化率低。

(四)项目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受各种政策的影响,全省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减弱。在优化布局、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面缺乏有力抓手,建议增加相关项目扶持资金,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生产基础薄弱。陕西茶产业基础建设仍存在生产基础弱、周期短、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建议加大北方茶区品种选育,生态茶园建设,机械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六)品牌带动能力不强。陕西品牌均为新创名优茶,与历史名优茶相比,品牌影响力和溢价均较低,产品“叫好不叫卖”。

(七)茶产业人才缺乏,统筹协作力不强。陕西全省茶产业技术专业人才紧缺,特别是一线,乡镇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少。科研推广单位产学研结合还不紧密,各部门沟通机制不活,缺乏统筹协作。各级各类茶叶协商会作用发挥不充分,缺乏凝聚企业共同发展的能力。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4年是贯彻落实省政府《陕西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的第二年,是高质量发展关键的一年。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组织紧密围绕《意见》要求,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细化分工,通力协作,共同发力,确保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一)稳面积。全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严格禁止毁粮田种茶园。配合在汉中、安康建设茶树良种培育和年产2000万株以上的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建设;配合做好“四改一提升”的技术模式的推广;指导创建一批核心面积不低于300亩,年度综合效益不低于300万元的“六位一体”生态茶园。

(二)抓好两个提升。一是提升茶园单产。通过实施无性系良种繁育工程,生态茶园建设工程,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工程,不断提升茶树良种选育,生态茶园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绿色生态防控,水肥一体化等重点环节的茶园管理能力,提高茶园单产水平,缩小和全国的差距。二是通过标准化管理、清洁化生产、生产设施的改进、夏秋茶的综合利用、品牌营销工程的扩大,提升茶叶的品质和效益。

(三)深化“三茶”统筹。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有效结合起来,推动陕茶高质量发展。一是做深茶文化,打造陕茶品牌。陕西是文化大省,更是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悠久的茶历史和资源。因此要协调支持培育一批茶文旅融合景区,创新推动一批茶文旅体验产品和新业态,传承展示茶文化。讲好陕茶文旅故事,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二是做优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全省坚持“做优绿茶品质,做大红茶体量,适度开发白茶,擦靓茯茶品牌”的发展定位,持续推动消费者“茶区行”、“茶叶五进”等活动。促进茶叶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衔接、整合和拓展。三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围绕全程机械化、栽培轻简化、初制智能化、拼配数字化,加快科技创新攻关,优化茶叶试验基地,重点实验室服务功能,加大科研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

(四)做好“六个强化”。一是品种良种化,强化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二是种植生态化,强化高质量发展承载力。三是生产标准化,强化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四是以组织集约化,强化高质量发展影响力。五是实施品牌化,强化高质量发展竞争力。六是以营销新颖化,强化高质量发展持久力。

(五)组织好各项各类茶事活动,提升陕茶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参与承办好每年的全民饮茶日,茶叶开采节、茶文化节、手工制茶大赛、茶艺大赛等特色茶文化活动,提高陕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各县、市依托丝绸之路万里行和欧亚班列做好茶叶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提高陕茶的整体竞争力。

(六)促进营销环节建设,创新销售模式。聚焦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多元化的开发茶叶产品及衍生品,加强夏秋茶的开发和利用,提升茶叶产品的附加值。引导茶企创新营销运营模式,促进“直播+”“短视频+”等电商新业态、新模式的普及应用。做好产品设计、视频拍摄、文案策划、品牌推广等环节,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消费意愿和全场景消费需求。

(七)认真贯彻《陕西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2027)》。参与指导各市按照要求,做好本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进一步落实好现有支持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的扶持资金,营造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形成合力,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执笔人:穆世超)

上一页:八角亭山海 刮风寨 · 岁末巨献

下一页:兰花茶不适用

相关阅读

兰花茶不适用
288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