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回顾2|熟茶发酵工艺中的5大工序对熟茶口感都有什么影响

知识回顾2|熟茶发酵工艺中的5大工序对熟茶口感都有什么影响

13阅读 2018-12-26 02:00 活动
  本期学习主题:熟茶的发酵工艺

  讲解人:老班长

  讲解地点:书院勐海曼兴发酵厂、千堆古树熟茶发酵实验基地
  
  普洱熟茶发酵的程度过轻,茶叶容易发酸,挂喉。发酵程度过熟,茶汤颜色太深,叶底缺乏活性。所以熟茶工艺中每一个步骤环环相扣,都非常重要。

  上一次我们在章朗学习并体验了熟茶发酵工艺中的鲜叶采摘,萎凋,杀青,揉捻以及晒干。今天我们将学习熟茶发酵工艺的5个步骤。

  第一道工序:原料的选定;

  发酵时使用的原料必须是晒青毛茶,熟茶的工艺,前期是晒青毛茶,后期属于再发酵茶,第一道工序是原料的选定,好的原料直接决定了熟茶的口感及后期的转化走向。如果选料选的不好,比如我们用台地茶来发酵,工艺再好发酵出来以后的茶喝着喉咙会发干,口腔舒适度低。
    章朗杀青、揉捻后的毛茶

  第二道工序:喷水;

  喷水是为了增加湿度,茶叶水分大概在20%左右。根据原料来增加湿度,比如黄片需要的湿度在30%左右,而好的原料一般在25%左右。因为好的原料吸收的水分不容易散发,黄片老叶子不吸收水分,需要多喷水,如果水喷的少,温度上不去发酵的时候会干烧,造成一种假熟的现象。如果水分过多,在发酵过程中茶叶容易腐烂,发酸。所以水分的控制比较关键,决定后面茶叶的品质。
  
  第三道工序:渥堆

  堆子的高度一般在60cm-80cm左右,根据茶叶的温度,如果温度太高,就需要降温,而当温度在50-55度之间,是最合适的温度。第一次翻堆温度在48-50度左右,第二次才到55度,所以在渥堆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温度的变化。如果温度到达60度,茶叶容易烧碳化。例如我们在平时喝茶的时候会看叶底,有活性的叶底拉扯时会拉丝,而被碳化了的茶叶用手一捏,容易变成碎末,失去了活性。所以温度的把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洒水后装筐,使用竹筐发酵

  第四道工序:翻堆

  渥堆时如果温度过高,就需要提前翻堆,主要是为了调节温度,一般茶叶外面熟的比较快,就像蒸馒头一样。翻堆可以使里外均匀受热,平衡温度。正常情况是一周翻堆一次。
    第五道工序:开沟晾干

  主要是让茶叶自行晾干。晾干过程中,天气很重要,如果是雨天,容易起白霉,且勐海湿度大,等到开沟的时候茶叶还会继续发酵,开沟的过早,会半生不熟,开沟晚容易熟过。所以开沟一般不能在雨季。
  
  我们总结一下发酵工艺流程:1原料选定,2洒水,3渥堆,4解块翻堆,5开沟晾干
  
  最后在给大家介绍一下茶叶发酵要经过的5个阶段:

  第一个是含水率与茶多酚(内含物质的变化)。

  湿叶水分是很高的,在25-27%左右,翻堆后,堆温慢慢起来,湿叶的水分逐渐减少,到最后起堆的时候,水分只有13-15%。水分超过15%容易起霉。为什么现在这个阶段喝的茶叶是涩的,而发酵以后的茶叶不会涩,就是因为茶多酚的变化。
  
  第二个阶段是茶色素的变化。

  现在的茶叶(翻堆后)泡出来是黄色的,发酵完以后茶汤颜色变红褐色。这就是茶色素的变化,例如: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这几类的多酚变化。从第一次翻堆后变化逐渐加大,每翻堆一次颜色都有一定程度的加深。
  
  第三个阶段是茶叶中糖类物质的变化。

  我们所说的“回甘”,是因为茶叶中含有糖类物质。以及茶叶在遇到水时释放出的内含物质(水沁出物的溶解)。所以我们说茶叶没遇到水是无法体现出其价值的。
  
  第四个阶段是水沁出物:咖啡碱的变化。

  茶叶放在水中自然而然释放出内涵物质,水沁出物越多,茶叶品质越好。比如古树茶为什么耐泡,就是因为其水沁出物含量高,内含物质丰富。在平时我们辨别哪款茶叶内含物质丰富(耐泡度),可以用审评法,闷泡3-5分钟左右,好的茶叶第一次闷5分钟,茶汤滋味比较浓,第二次闷泡不会有很大的落差,均衡度较好。第三泡味道稍淡一些。如果是台地茶,第一次闷泡出汤,滋味很重很苦,后两次落差很大。水沁出物越多,内涵物质越丰富,茶汤的香气、口感等各方面的特点都比较明显。一般古树茶的水沁出物在40%以上,普通的茶叶在30%左右。
  
  生茶中的涩是因为茶叶含有茶多酚,而发酵后的熟茶口感醇、滑、润,没有涩味,是因为茶多酚和咖啡碱转化了。而茶属碱性,其中含有的咖啡碱决定了茶汤的浓度,越苦的茶叶咖啡碱越高。

  第五个阶段是氨基酸的变化。

  氨基酸的变化影响茶叶的好坏,茶叶杀青工艺的手法、渥堆翻堆时温度的掌握都影响着氨基酸的转化程度。
  

上一页:为什么我们买回家的茶叶与试喝时味道不同?

下一页:四川木门茶业有限公司谭波荣获第九批“国茶人物·制茶大师”荣誉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