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减灾!凤冈茶园科技赋能化“危”为“机”

抗旱减灾!凤冈茶园科技赋能化“危”为“机”

2阅读 2023-03-21 01:13 快讯

春风,茶绿。

阳光下,凤冈县土溪镇大连村苏云头千余亩茶园,翠色青青。
这是一片层次分明的茶园。
横面看,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林间,行行茶树,青翠欲滴,茶梢,吐露嫩绿的茶芽。
竖面观,桂花树、茶树高低错落,行间,浅浅的小叶草,覆盖着垄沟,沟下,埋着看不见的牛粪、鸡粪等有机肥,还有富含有机营养泥土,以及酥松泥土的蚯蚓。

这道茶园风景,俨然构成郁郁葱葱的立体式生态系统。与其他茶园不同的是,在这里,看不见“焦黄”的旱情现象,别有一番生机盎然。
“我们今春的茶园一点儿都没有受到干旱影响,茶树被干的死亡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而比往年长得好呢!”贵州野鹿盖茶业公司技术总监曹坤根信心十足地回答了记者的疑问:茶苗选择的是抗旱抗寒优良品种,茶园布局的是林茶共生体,茶树采取高低枝管理,土地深翻沟施有机肥,治虫采取生物防治,枝条修剪落地行间腐烂增加有机质,还可覆盖抑制野草,每年坚持四次人工除草,坚决杜绝打农药和施化肥,长期保持茶园土壤疏松、土壤肥力、土壤透水蓄水、阳光遮阴等土地墑情环境,茶树枝条长得壮,抗旱抗寒能力自然就增强了。

“茶叶有一个特点,肥走哪里根就走哪里,之所以深施肥,就是为了壮根系壮茶树,而不是普通的施肥于土地表面。”曹坤根补充说。

“重质量不重数量。”曹坤根说,这些年,公司一直坚持走有机茶之路,生产、加工、销售的茶叶因品质好走俏市场且价格高。就目前形势看,今年的3000亩有机茶园预计亩产可增加收入2000元,公司可多加工干茶6000斤,可增加产值600万元。
在他眼里,虽然“有机化”管理增加了成本,但增加的收入把成本“补”了回来且赚得更多些。
当下,一年一度的春茶采摘季节来临,这里的一枚枚新鲜茶青将“不落地”进入加工飘香一年的丰收希望,还有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的3000亩茶园。
“‘有机’化‘危机’,不减反增的现象令人欣喜。”凤冈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张晓波这样认为,农业生产并非完全受制于自然,面对去年以来至今旱情严重的春耕生产,野鹿盖茶业的做法值得思考,“其实,这就是科技赋能。”

一直以来,凤冈县坚持实施全域有机、全产业链有机“双有机”生态空间工程,到目前发展茶园面积50万亩,其中获得论证的有机茶园3万余亩成为中国西南之最,生态理念持之以恒深植茶叶这项首位富民产业。

观察发现,大面积茶园减少损失到最低状态,与凤冈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多种管护及应对措施有关外,还在于种得好、管得好、防得好“三好”。
这是凤冈茶产业“第一车间”的“密码”。
做优茶园基地,提升抗风险能力——
优模式建园,在茶园建设上推广“蓄—沼—茶—林”建园模式,即以农户为基本单元、以发展茶叶为核心、以建沼气池为基础、以畜禽养殖为辅助,在茶园中套种红豆杉、雪松、香樟、桂花等花卉苗木,有效提升茶叶品质,广泛倡导“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生态茶园。
良品种建园,积极推广栽种福鼎大白茶、金观音、黔湄601、黄观音、中茶108等20余个抗寒抗旱性强的国家级优良品种。
高标准管理茶园,每年推广沟施茶园有机肥、茶叶专用肥30万亩,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30万亩以上,推广茶园机械化采摘10万亩,推广幼龄茶园套种大豆、三叶草等2万亩以上,每年通过冬季管理现场会、质量安全现场会、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培训茶农、大户等茶园管理人员2000人以上,全县茶农标准化管理水平有效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大幅提升,茶园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夯实基础设施,增强风险应对能力——
茶园种植面积稳步发展,产能迅速提升,茶园产业路逐步延伸,新增茶区产业路500公里,茶区公路达1100公里,茶区小水窖2000余口,涉及330个村民组,为茶园病虫害及时统防统治、茶园机械化采摘、茶园灌溉提供便利。
强化预测预报,做好灾害预警——
全县14个镇街建立农业气象监测站及茶园病虫害观测点,强化低温冻害、高温干旱、病虫害发生等灾害预测预报,定期发布农业气象信息,遇极端天气提前发布灾害预警,农业产业部门及时发布应对灾害技术措施。

在低温凝冻及霜冻天气发布应对低温冻害措施,通过行间及茶棚铺草、熏烟防霜、及时强采等应对措施,降低损失。
在病虫害高发期,采取及时采摘幼嫩茶青、破坏病虫害栖息地、防止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生物防控等方式,减少茶农损失。
茶叶管理及应急部门联合制定和发布《凤冈县茶园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保险兜底,减少农民损失——
引导茶农参加农业保险,2021年全县茶叶种植保险参保面积1.6万多亩,受灾理赔主体共计33个,理赔金额46万元。2022年茶叶种植保险承保面积近2.5万亩,保费共计近150万元,2022年因干旱原因茶叶受灾报损主体共计30个,理赔金额共计200多万元。
伴随鸟鸣,走进大连村娄山春有机茶园加工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明刚正在收购茶青,三三两两的村民背着茶青,称重计量后兑换下家门口打工挣下的酬劳。

同样,深翻茶行垄沟、深施有机茶肥、除杂草还枝条于土、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加之周边森林多,茶园保水好,去今以来受干旱影响不大,他家的200多亩有机茶园,长出好一片“春茶绿”。
他说,有机茶园管理已做了三年,还有一年就可以通过有机转换认证。只见他挥锄一下,就从肥沃的黑土间,挖出一把蚯蚓来。“能生长蚯蚓的茶园,就能生长出好茶来。”他嘿嘿一笑:每年加工的茶叶,订单式卖到国外,销售一点儿不用愁。
约莫半小时车程,便到了位于新建镇桥塘村的凤冈县百紫然茶业公司后山茶园基地。这是一片新种植的茶园,在茶园行间,记者看到,铺满了松树枝和茶枝条,公司负责人王权说,这样做是为了让这些树枝腐烂后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强抗旱抗寒能力,促进茶树的生长和品质。据了解,几年间他带领村民从60亩扩大到1200亩,公司致力于生产加工有机茶,创新开发包括冬季雪茶在内的四季茶,其生产的手工茶市场走得好价格高。
然而,王权有点儿苦恼。公司对面山上的另一片茶叶基地,多为沙石地,去年夏季以来,由于受干旱影响,部分茶树干枯或干死,爱茶如命的他和哥哥王丰兄弟俩开车到洪渡河拉水,一车一车将水洒向受灾茶树,无形的力量激励着他们,衣衫湿透,汗流浃背,豆大的汗珠从脸上往下掉。留得青山在,不怕山不绿,功夫不负有心人,受旱茶园重获新生,眼下进入采摘期。王权说,重拾信心,一定要把茶种好、管好、做好、卖好。

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凤冈面对六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全面50万亩茶园受灾面积3万亩,其中因灾死亡茶园3000亩,仅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0.6%。去年,该县实现茶叶产量5.7万吨,产值58亿元,综合产值上百亿元。守护保住了茶叶产业的“基本盘”,实属难能可贵。
抗击自然灾害大旱影响而取得成效的“凤冈现象”,值得让人深思,这给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干部和茶产业从业者诸多启示。
当然,不仅仅是茶产业。
(来源:天眼新W客户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一叶新芽吐芳华 茶韵飘香好春光

下一页:荣誉满载!平昌县斩获第六届四川茶业经济年会多项殊荣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