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饮长沙茶,诗酒趁年华——长沙绿茶和茶饮新消费产业发展速写

且饮长沙茶,诗酒趁年华——长沙绿茶和茶饮新消费产业发展速写

2阅读 2024-05-28 01:03 快讯

初夏,长沙24万亩茶园抽芽吐翠。

长沙茶园集中在长沙县、望城、浏阳、宁乡“一廊三片”区域,处于北纬28度附近绿茶黄金产业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匠心培育的优良品种和非遗传统制作工艺,加上先进的茶叶科技,造就了长沙绿茶的品质与口感。

长沙茶园良种率达82%以上

记者在长沙县湘丰茶园看到,采茶机像“理发推子”,“张嘴”将茶叶“吃”进去。采茶机后面,工人托着一个大口袋,茶叶就由小型鼓风机吹进袋中。

来到工厂,刚采摘的鲜叶在输送带上缓缓流动,当鲜叶量达到预设的25公斤,机器便自动封闭运行;在揉捻区,机械臂根据不同茶叶种类自动调整揉捻的力度和时长,每片茶叶都能得到最佳处理。

这是湘丰茶业集团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合作研发的茶叶自动化加工生产线,摘得湖南省首届创新奖。“一杯湘丰茶,融入了100多个工艺参数,温度、水分、时间、重量、压力都由电脑控制,确保茶叶品质始终如一。”集团董事长汤宇介绍。

长沙是全国茶叶科研力量最强的地区之一,2019年实施《长沙绿茶科技人才万人计划》,建立“长沙绿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为首席专家的15人专家团全流程科技帮扶,为茶农排忧解难、科技指导。刘仲华院士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与下乡指导已成为工作日常,年均培训茶农500人次。

望城区靖港镇凌冲村3000余亩茶园,以前质量和产量跟不上,主打品牌云游茶叶面临瓶颈。“刘仲华院士帮助改良茶树苗,提升加工工艺,茶叶产量、质量提升,销售额增幅超10%。”云游茶业总经理杨应辉说,每亩茶园年收入近万元,茶农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

科技赋能,长沙茶园良种率达82%以上,是全省茶园良种化率最高区域之一。

茶山变“金山”,茶叶变“金叶”

空中俯瞰,西起宁乡,经望城、星沙直至浏阳,绵延的长沙茶“绿”脉络映入眼帘,碧波万顷。

“长沙绿茶”产业带上,茶山变“金山”、茶叶变“金叶”,成就乡村振兴特色产业。

在宁乡市沩山乡,74岁的烟熏青茶技艺传承人易桂秋介绍,依托烟熏青茶制作技艺,建立了示范性就业工坊,高峰期每天近200名村民前来采茶。目前宁沩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面积800亩,年产鲜叶2万公斤,年收入约800万元。

“家有一园茶,不怕没钱花”,这是浏阳淳口镇的一句顺口溜。上世纪60年代,淳口发展为长沙茶叶主产区。这里培育的国字号名优绿茶“湘妃翠”,屡获金奖。当地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农户、种植大户加入合作社,带动300余户参与茶叶种植,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

“以前种茶不仅忙着采茶、制茶,还愁销路,加入合作社后,鲜叶由合作社收购、加工,没了后顾之忧。”茶农徐兰桂笑着说,现在她的茶园每亩产值2000至3000元,年收入10多万元。

长沙县金井镇茶园3万亩以上,茶叶年产量达2万吨。家家户户采茶制茶,成了主导产业和增收“敲门砖”。金井还在浏阳张坊镇富溪村、宁乡沩山乡沩水源村等地建立茶园基地1000余亩,帮扶脱贫户300余户,村集体增收近100万元,构建茶产业“输出”带动长效机制。

长沙茶业协会会长周长树介绍,2023年,全市茶园总面积24万亩,干茶总产量4.7万吨,实现茶叶产值58.9亿元、综合产值83.2亿元,其中绿茶产量达到3.65万吨。

茶产业红利融入长沙新生活

一芽一叶,一捻一摘,皆是风景。

在长沙,茶产业的红利,远不止茶叶本身,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生活态度。

记者看到,浏阳淳口镇楼古小学学生化身“小茶农”,细心地采摘嫩芽,尽情体验采茶乐趣。这样的茶园体验游、研学游在长沙并不少见。

长沙县金井镇以金井茶园为核心,大力拓展“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不断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一体发展模式,串联起镇域内长沙县烈士陵园、杨立三故居、湘丰茶园、三珍虎园、沃园农场等景点,开发了11条茶旅研学精品路线。其中,湘丰茶业庄园融合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茶主题活动等多业态,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一去二三里,茶园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品茶。”1906年,长沙注册登记的茶馆茶摊就有200余家。如今,老茶馆大多不存,但茶饮新消费迸发全新的活力。《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长沙新茶饮门店密度居全国第四,达到了3.5家/万人。

“十米一家,一街十店”,说的就是长沙五一商圈的茶颜悦色门店数量,这张将茶、国潮美术、品质服务融合的茶饮名片,已开出近700家门店,将喝茶品茗传统方式“玩”出层出不穷的新消费生活体验。

今年4月,茶颜悦色的子品牌“昼夜诗酒茶·艺文小酒馆”,首批5家门店开业,试水“茶+酒”新消费。记者看到,门店“有诗作伴 昼茶夜酒”标语醒目,“握紧拳头的花”“桂花树下”等产品传递出浓郁的文艺调性。社交平台上打卡“昼夜诗酒茶”的消费者已不少。

【来源】湖南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李诗忠:凤凰单丛茶是世界独有品种之源

下一页: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