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深处有茶园 云南绿春“老树”发“新芽”

云海深处有茶园 云南绿春“老树”发“新芽”

2阅读 2024-06-03 07:04 快讯

高山云雾出好茶。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高山之上茶树连绵层叠、茶园生机勃勃。

绿春县本土良种大叶玛玉茶,曾被载入《中国茶叶大辞典》《云南农业百科全书》等典籍,多次被评为“云南名茶”。近年来,绿春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良好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政府统筹与政策扶持+基地捆绑与茶农联结+茶企带动与品牌建设+茶旅融合与延链拓展”的新模式在一座座茶园里“落地生根”,打造全县茶产业发展共同体。

绿春县迷克茶山茶农采茶。李建东摄

新模式合力发展有底气

刚接手大寨茶厂的时候,厂长石成九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全村200亩茶树的枝叶全部锯掉!

茶厂所在的绿春县大寨社区大寨居民小组,家家户户种茶、喝茶,主要经济来源也是茶。早在上世纪80年代,石成九就意识到,当地茶叶虽然品质优良,但茶园管理粗放,茶叶附加值不高,在市场上也卖不上价。大寨茶厂的成立,是当地村集体经济的起步,而石成九的“惊人之举”则为当地茶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开了个头。

“老树多余的枝叶会影响茶叶的品质,我要用科学的方式,重新打造一座茶园。”为了科学管理,石成九常到县外贸公司参观学习,请技术员到田间指导,还多次前往西双版纳等地参观。两年后,老茶树发出的新芽生长成型,采摘的茶叶品质更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许多年过去,石成九已从厂长位置上卸任,回归茶农身份,照料着家里的3亩茶园。67岁的他与茶打了一辈子交道,也成了绿春县茶产业不断成长的见证者。

当前,绿春县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县的14家茶企成立了13个党支部,通过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模式。8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头,成立了120个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茶园8.2万亩。通过聚合各方力量,形成茶产业发展合力,让茶园管理“有章法”,让茶农种茶卖茶不再“小散乱”。

2023年,绿春县累计种植茶叶25.25万亩,种植面积居全省第11位,产量居云南省第6位,产量2.57万吨,产值5.31亿元,带动15.34万茶农增收,跻身“中国茶叶百强县”行列。

采茶的哈尼姑娘。绿春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新技术提质增效“添金”

“90后”哈尼小伙卢里元自小在茶园里长大。高中毕业后,他到江苏打工,这才第一次知道,一饼在他印象中“不值钱”的茶叶可以卖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同样是普洱茶,绿春的茶叶差在哪里?”

2018年,卢里元带着满腹疑问返乡踩点。他先在家乡转了一圈,转身去了西双版纳的南糯山。不要工资,他在茶山里一住就是2个月,跟着当地茶企的技术人员爬树、采茶、炒制,学习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

“想要做好一个茶叶品牌,除了保证茶叶本身的品质,更要有先进技术的加持。”2020年,“学成归来”的卢里元在家乡大兴镇岔弄村委会上折洞村民小组创立了绿春县甜水塘茶厂,自筹140万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800平米。“‘甜水塘’是哈尼语直译,以前马帮路过这里,山泉清甜,故此得名。”他说。

卢里元研究市场销售情况,将企业的主要生产的产品类型从绿春县传统的绿茶改为白茶,又根据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茶叶生长情况,研制白茶量产“萎凋风槽”,该技术在保证茶叶品质稳定可控的前提下提高了产量。“我们自研的‘萎凋风槽’将空间利用率提升了3倍,同等面积投入资金减少60%,已有多家茶企采用该技术。”卢里元颇为自豪地说。

当前,甜水塘茶厂通过联农带农的方式,帮助茶农自行改造提质增效茶园300亩,每亩产值从原先的800元提高到2000多元。

今年,绿春县整合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帮扶力量,探索出“高校+公司+合作社+基地+茶农”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杨亚军研究员专家工作站,由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亚军研究员及其团队为玛玉茶的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提供技术支撑,新建了7个茶叶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培育新型经营茶企140家,其中17家茶企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SC)认证。

绿春县甜水塘古茶山。卢一华摄

新茶人干事创业有动力

在绿春县,生产、销售模式的改变,正不断提升茶叶标准化生产能力,更培育出一批“有情怀”的本土茶叶专业人才。

“茶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我个人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绿春县骑马坝乡玛玉村村民白秀芳感慨颇多。从2009年帮别人卖茶的个体户,到创立自己的茶品牌,她用了整整十年。

2019年,白秀芳创办绿春县森泉茶叶厂,将64户村民的茶园整合成200亩标准化基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

“到我这个年纪,适应能力没那么强,是种茶激发了我的创业热情,不断去学习新事物。”为了持续擦亮“玛玉茶”这块“金字招牌”,白秀芳开始学习普通话、制茶技术和企业管理。她一次次走出大山,到昆明、成都、上海等地学习考察,仅2023年,她就参加了16次展会。

这份干事创业的热情感染了玛玉村的其他妇女,越来越多人想要迈出家门,跟着白秀芳一起创业。2021年,白秀芳创办绿春县女企业家协会。“少数民族妇女更应该勇敢走出去,拥有自己的事业,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只要勤奋和上进,生活会越来越好。”如今,森泉茶叶厂有固定员工11人,季节性用工达到700多人次。

依托“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绿春乡村振兴学校”等载体,绿春县加强茶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培育出本土茶叶人才2000余人。采取“国家特派团成员+企业+人才”等结对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培训47期,覆盖2561人次,全面提升茶叶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同时,县里举办茶叶技能培训班,组织技能大赛,与周边群众签订务工协议,培育出“竹背篓”绿春摘茶劳务用工品牌,实现群众到就近茶企茶山务工2831人,人均务工增收达1.5万元。

2024年3月,绿春县举办云南绿春·早春玛玉茶开采节活动,全国各地知名茶企与绿春本地茶企“结对”营销茶产品,玛玉茶预订单5210吨,交易额达1.862亿元。“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商共融”,成为绿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新业态。

来源:人民网,尹馨,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成都市蒲江县:以茶为媒,支援泸定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下一页: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