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在世俗生活和雅致把玩之间,茶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俗话说,高山出好茶。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南端的桂东,是湖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有479座山峰海拔超过1000米。这里既无酷暑又无严寒,非常适宜优质茶生长。桂东玲珑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人作诗赞之:“玉动壶中别样娇,青烟起处望罗霄。谁家竹篓盛朝露,背过春风第几桥。”
1月21日,桂东县清泉镇玲珑王茶叶观光园里一片翠绿,不少乡亲在培土、施肥,脸上洋溢着笑容。
看见记者,一位乡亲放下锄把,讲起了桂东玲珑茶的故事。据传,明末清初年间,附近山上有一位山母仙,一天晚上她骑马到山下村子传授制茶仙法,每户村民教3遍。天亮了,山母仙来不及喂马,匆匆腾云离去。至今,山顶上还有一处称为马归槽的地方,形如马槽,终年蓄水不竭。
山母仙传授制茶仙法充满神幻色彩,但真实反映了乡亲们制作玲珑茶的艰辛探索。经过一代代人不懈努力,桂东玲珑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作方式,色泽苍翠,回甘绵长。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马归槽送走了山母仙,迎来了一代伟人。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在桂东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毛泽东、朱德带领革命队伍在桂东期间,将士们喝的是玲珑茶,并把它熬制成盐茶治疗中暑,嚼碎后敷在伤口上疗伤。
“玲珑茶制作十分复杂,要经过摊放、杀青、清风、初揉、炒二青、复揉、初干、整形、提毫、摊凉、足干、包装12道工序。”桂东玲珑茶手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志成说,这一道道工艺是历代师傅执着追求的结晶。
1997年,20岁的何志成从部队退役,跟师傅学习制作玲珑茶。岁月如梭,当年的青葱小伙如今成了制茶大师傅,还带出了4位响当当的徒弟。
酒香不怕巷子深,茶亦如此。如今,桂东玲珑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享誉国内外,远销日本、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如何让茶树成为“摇钱树”,带动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桂东县委、县政府精心挑选县内资产雄厚、经营前景看好、抗风险能力强的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与3000多户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开辟一条种茶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为保障产品质量,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统一茶叶品种、管理、采摘、加工、销售等。目前,该公司带动全县种植茶叶12.8万亩,并在桥头乡、清泉镇建立加工厂,吸纳150多名乡亲就业,人均月工资2000多元。
一个个生态茶园风景如画,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促进了当地民宿发展,推动从卖农产品向卖风光转变。
种茶拔穷根,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桥头乡贫困茶农陈世新,把自己打理不过来的土地入股公司,年保底分红10%以上。既有卖鲜茶收入,又有分红,陈世新家实现稳定脱贫。
“就是收购鲜茶的时候太严,有人拿尺子量茶叶的长度和宽度,二级鲜茶叶子长不能超过3.2厘米、宽不能超过1.2厘米。”陈世新笑道,“其实这样也好,保证了玲珑茶的质量,受益的还是我们茶农。”
桥头乡贫困茶农黄英夫妇,上有年迈多病的老人,下有两个孩子要抚养,以前生活很困难。后来,在玲珑王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帮助下,黄英的丈夫种植3亩茶叶,她到公司上班做销售员。黄英家的日子逐渐好转,2019年底摘掉了贫困帽。( 颜石敦 陈应时 郭建东)
注:内容来源湖南日报,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