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官之展,福鼎白茶在深圳茶博会上站C位

收官之展,福鼎白茶在深圳茶博会上站C位

6阅读 2020-12-14 02:38 展会

12月10日,2020中国(深圳)国际秋季茶产业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开幕。福鼎组织品品香、鼎白、顺茗道等40家白茶茶企分别以组团参展和特装参展的形式,以参展企业数量之众,再次成为展会上的主角亮相。福鼎白茶馆内茶香袅袅,人来人往,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客齐聚一堂,品尝、购买年终最后一波大展的福鼎白茶。

本次茶博会将持续到12月14日,为期5天。福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郭如盾出席开幕式,并走访福鼎白茶企业,为福鼎白茶站台助力。

开幕式

据介绍,本次茶博会作为全球规模与行业影响最大的茶产业博览会及中国茶产业年度盛会,展览面积为100000平方米,设国际标准展位4700个,集结国内69个名茶产区的1800多家品牌茶企,展品涵括传统六大茶类茶品、再生茶、茶食、茶服、国际精品茶器等全产业链产品。

其中,福鼎市组织20家福鼎白茶品牌茶企(省、地、市龙头茶企)抱团参展,展位面积约540平方米。另外独立特装企业20家,展位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各个展位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茶客慕名而来,相谈甚欢。

茶博会期间,福鼎通过白茶专场推介会、茶叶品鉴、现场直播、茶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展现福鼎白茶的特质,塑造福鼎白茶是健康茶、安全茶、放心茶的良好形象。同时,借助展会平台,进一步打响福鼎白茶公共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吸引国内外采购商签订经贸协议。

福鼎是我国最大的白茶产区和出口基地。郭如盾在白茶专场推介会上表示,福鼎白茶“落户”深圳这个世界消费大都市,实施产销对接,将以其独特的养生功效和品质风格向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外茶叶消费市场辐射。

郭如盾作专场推介

专场推介会上,名山茶业、汉仪楼、一叶九鼎、泰美茶镇、恒春源、太姥山白茶、裕荣香7家白茶企业代表进行专场推荐。他们分别向来宾介绍公司的生产工艺特色、新产品特点等情况,让消费者全面了解福鼎白茶的产品特色。同时,通过台下的茶艺表演,让消费者近距离品尝福鼎白茶,感受福鼎白茶的魅力。

白茶专场推介会现场

“我们这次推出一款唯一获得美国雨林联盟认证的新产品,以高品质的生态有机白茶吸引客户。”恒春源总经理何川说道,近年来,福鼎白茶在深圳、广州等南方市场的占有率明显上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持续走高,值得进一步推进开发。

“我们全家人都在喝福鼎白茶。白茶清新淡雅,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喝。”来自广州的茶客陈新兰在专场推介会上对福鼎白茶赞赏有加。她说,喝白茶很好地去除油腻,让身体很舒服,每次喝完过后总会唇齿留香。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福鼎白茶展馆首次实施线上线下齐步走,在茶博会现场开启了云直播,邀请深圳广电集团、深圳侨报、宝安日报、福鼎市融媒体中心、福鼎白茶直播等全媒体平台全程参与现场直播。

福鼎市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茶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杨应杰担纲主播与主持人频频互动,全程1个半小时介绍福鼎白茶的特性以及福鼎白茶文化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并通过巡展的形式在线上展示产品、互动交流,带动未能参展的各地茶友一起“云”逛展,吸引了30多万网友“逛展”,取得很好的引流效果。

直播推介

“今年,我们政府组团参展12场次茶博会,企业自发组织参展100多场次,进一步深度布局福鼎白茶市场的覆盖面。这次茶博会直播也是一次很好的尝试。”福鼎市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青碧说,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福鼎白茶企业大力布局线上市场,通过与天猫、京东、聚划算、淘宝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合作,搭建线上门店,开展线上直播、主播带货,实现产销两旺,预计线上销售业绩比去年增长4.5倍。

“此次公司推出‘一饼走天下’‘一茗惊人’等新品纷纷受到客户的青睐。来自广州、深圳等地的几个客商也很好地达成意向合作。”瑞达茶业市场经理陈文景说,目前该公司在当地已有2个代理门店和5个代理专柜,年销售业绩也达到100多万元。

同样,品品香茶业也在深圳的南山、坂田、龙岗等区布点经营,通过几年的深耕布局,获得良好的市场成效。

“我们在深圳的市场以零售为主,这次我们推出6款的引流产品,以小包装、低价格的方式吸引客户尝试品饮,再进行后续跟踪下单。”顺茗道茶业总经理洪香香说道,引流产品很好地吸引了深圳的客户,客户通过前期的尝试品饮往往获得大订单,从而进一步打开深圳的白茶市场。

名山茶业有关负责人表示,深圳是个窗口型城市,通过深圳茶博会可以向香港、澳门、广州等市场输出。这次公司以金花白茶为特色推出一款“高升”的贺年产品。

作为年终最后一场茶博会,合熹堂、甘千家、恒春源等各品牌企业也纷纷推出以牛年为主题的贺岁新品,吸引了不少茶客的眼球。

来源:幸福福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重庆一茶企联合浪潮质量码探寻茶叶数字化

下一页:四川北川苔子茶复合栽培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